混元太极拳面面观-张禹飞 冯秀茜

功夫秘籍 2014-05-11
编者:冯志强先生(1928~2012.5.5),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中国武术九段、“中华武林百杰”之一、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创始人。曾任中国武协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通过陈式太极拳和心意六合拳的有机融合,在拳技拳法上直接体现了太极拳的真义:即以心意为引导、一粒混元气为根本、混元运动为形式、技击功夫为灵魂,是一门依太极阴阳之理、经十三势体用修炼,达到内外合一、混元一气的上乘功夫。本次对冯志强先生的访谈,时间是2011年8月23日,访问者张禹飞冯秀茜。因访谈由张禹飞主提问,故采访者代之以“张”,冯先生代之以“冯”。本文“混元太极拳面面观”的标题,是刊发时编者加的,特此说明。张:大家都知道混元太极拳是以养生为目的、以技击为灵魂的。那么从养生和技击看,它们在练法上是否有区别?如何协调养生和技击的关系?冯:有区别,但总的方面是一致的。从技击角度看,不会养生技击就没有基础、易劳累、技击技术得不到提高。因为人首先得生存得好、体态健康、丰命力旺盛,才有技击的本钱。很难设想一个面黄肌瘦、营养缺乏、病病歪歪的人,能够去打擂台,即使有其心也无其力。只有加强养生修炼、精气神充足,才会出功夫。可以说,养生是技击的基础和前捉条件。另一方面,技击要靠功法才能显示出威力。没有功力的技击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前人才说:“拳不敌法、法不敌功”。从养生角度看,养生之法首先源于卉代道功和中医理论,现代养生还要结合运动医学、生物学、营养学、遗传学等等。我们的养生是道、武、医合一的,因此其中还要有武技的道理贯穿其中。从武功角度看,光养没有技击,武术达不到效果。同时,不练习技击,武术的招数不明确,也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武术的灵魂是技击,所以养生只有结合了武技之理,才能叫做拳功一体、体用结合。技击是拳理,太极拳讲究“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的技术要靠用法的练习来培养,用法就是技击。最后,大家都知道,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想出来的。但练不是盲目地练、瞎练,而是要科学地练、养中练。功夫能养、会养才能多练,会养才能达到精气神的充沛,只有会练会养才能达到技击效果,多练就会长功,不养反而不会长功、也不会提高技击技术。关于协调养生和技击的关系,我想,二者不可偏废吧。养生是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是关键,是先决条件。身体强壮了、精气神充沛了,就可以练习技击了。另外,二者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养生练习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技击技法,以熟悉拳法、矫正错误动作;在侧重技击时也不要忘记心平气和、中正安舒、气血顺遂地养精蓄锐。总之,会练会养能成功。在练功练拳时要强调松柔圆活、安静舒畅、神完气足、混元一气。至于哪一部分多些少些,不必统一强调,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爱好以及适应能力适当选择,只要“无过不及”就可以。张:我们知道,您获得太极拳界的认可是以推手散手功夫而着称的,尽管您现在提倡松柔网活地练拳,提倡以养生为主,但年轻人还是喜欢练出一身功夫、御敌自卫。您能否谈谈,怎样练习才能得到推手和技击的功夫?冯:推手和技击的功夫主要靠练。一靠练混元内功;二靠练太极拳,三靠练知用法。在练的问题上有两条原则:一要多练,二要练对。要多练,尤其是多练单式就会长功,练单式就是练功:古人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多练功就能达到松柔网活,以意领气。练拳是意气运动、不是劳动,不能拼体力,否则欲速则不达。多练单式也能够达到熟能生巧、四两拔千斤:我们年轻时练单式,每一式都要练到百遍以上,每天都要练十个、八个式子。所以才有“拳打万遍理白现”的说法。练拳百遍、千遍不行,一定要万遍以上。另一方面,圆活也要靠单式练习。如旋膀转腕数千遍以上,自能体验到上肢的圆活之趣。还有就是多练能人静。人静对现代很多人来说是个难题,如果多练单式,就容易人静,这是由意气运动决定的。只有人静地练,才能有奇异的效果,才能有常人体会不到的感觉,才能练出精气神合一的功夫,才能得到“一粒混元气”。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感觉出来的。有些人找到某种感觉就以为是得到了功夫是不对的,主观感受只是个过程,不是实在的功夫。功夫是客观实在,是可以印证的。第二是要练对,练不对也不行。练对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动作要领要对,第二是练习方法要对。当然也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要找到明白老师,不走冤枉路;二是要有悟性,先天悟性没法求,但后天补上是不能少的,“勤能补拙”就是多练出真知。最后再找桩,桩是意气合一、精气神合一的途径和方法。不同的桩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这要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出效果,指错路就南辕北辙了!只有这些都达到了,才能练出松柔圆活、刚柔相济、虚灵活泼、从心所欲的“混元一粒气”,从而也就具备了推手和技击的功夫。张:记得您曾经谈过练混元太极要讲“三法”——练法、用法、研究法。武术的用法就是散手。但似乎当今练太极拳者只注重推手、比较忽视散手,这是否背离了武术的目的?说?昆元太极拳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是否包括散手?如何协调推手与散手的矛盾?冯:其实每个单式的练习就是散手。练会单式,明白用法,再讲引进落空合即出。很多技击散打没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都是直来直往、硬打硬撞,这不是太极之道。“四两拨千斤”是七巧,所以才有“一巧破千斤”之说。“四两拨千斤”要有名师指点,要勤奋地练,还要有天赋,包括散手。这里有几个步骤要做到,就是:拳要练对、基础打好、混元搞清,然后再揣摩“四两拨千斤”。“拳要练对”是说动作对、用法对、练法对,开始练拳时,这三方面不一定都能颐及到,因此就要十年练拳、十年改拳,越改越精纯,百炼成钢。“基础打好”是指内功基础、养生基础,只有身体健壮、神完气足,才有百炼成钢的资本。“混元搞清”是说要把混元太极拳的拳理搞清,如:为什么说混元太极拳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混元太极拳的基本拳理是什么?练拳要领有哪些?拳功一体怎么实现?以养为主的涵义怎么体现?什么叫伤?为什么会伤?什么叫逆运?为什么要逆运?逆运之理如何体现到练拳中?“松柔圆活”如何运用到拳功一体的练习和技击过程中?混元的“松柔圆活”与其它的区别在哪里?等等。这些都是理法的问题,都要一步步通过实践修炼搞清楚。这些在我编著的教材和文章中都有阐述,可以看看,在这里我不多说了。一定要揣摩混元的意义和含义,其中有很多奥秘需要一个个地破解,包括养生。这些都清楚了,就可以琢磨、研究推手的“四两拨千斤”功夫了。把推手的“四两拨千斤”功夫运用到散手中,就是太极散手。所以说,推手与散手并不矛盾,真正的太极拳就是武功!推手就是散手,无非是推手是散手的粘黏状态,散手是推手的分离状念,其理法是一个,就是“四两拨千斤”。从这个意义上说,混元太极除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外,也包括了恢复太极拳的散手技击用法。关于太极散手的练习,是要分步骤去练的。第一步是拳法的掌握,也就是平时说的盘架子。前面已说过,要多练、练对。其次是推手,盘架子到了中期就可以推手了,先固定推、后散推,最后乱采花,然后就可以开手对打。这个过程不能离开老师的指导,否则就不会得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对练过程中,不管是推手还是散手,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尽量找和自己功夫相当的、能够配合默契的拳友练习;二是要在明白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前者的涵义还是一个“养”字,技击也要避免“伤”。这就是为什么要大家理解“伤”的涵义,它是很广泛的。充分理解“伤”是要大家不走弯路,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效益。张: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谈太极拳的体操化趋势,您在创立混元太极的过程中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效果。“去体操化”是否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个是技击角度,一个是养生角度?您能否从这两个角度谈谈,以使大家在练拳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注意并受益。冯:前面谈的其实就是去体操化。什么是体操化?简单地说,靠肢体运动、只追求动作或运动效果的就是体操化。若把肢体运动当作载体,在其中融入养生、技击内涵就是去体操化了。再简单归纳一下:去体操化就是要天人合一地练、松柔圆活地练、意念集中地练、养气行气地练、浩然正气地练、拳功一体地练、明白拳理地练、体用结合地练、刚柔相济地练,总之,是修炼而不是锻炼。能修炼就能去体操化。只有去体操化了,才能达到修身养性、混元一体;反之亦然,只要做到修身养性、混元一体,就能去体操化。此外,由于体操化实际就是一不求拳术之理,二不求养生之理,深点说就是没有“道”理地练,所以它只有体操化这一条路可以通行,也是他们的必经之路。我们有混元太极大道至理、混元武功技击之理、混元太极养生之理,所以我们是不会走向“体操化”之路的。待续(访问者简介:张禹飞,冯志强先生嫡传弟子,中国武术六段,北京市武协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副秘书长;冯秀茜,冯志强先生三女,北京市武协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副秘书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