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保健价值

功夫秘籍 2013-01-26

在众多的拳术中最有保健价值的首选太极拳。目前,此拳已被田麦久教授列为“中华绵缓健身运动”的主体。这个体系是从人体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以养为主,养练结合,通过慢速度、小负荷、轻意识的身心协调活动,实现顺应自然的恬淡闲静的心理状态,达到长寿的目标。来自这方面的研究报告比较多,现列举几例加以说明。

太极拳健身的一般原理

依据太极拳原理,人长寿要“顺应自然”“虚静守丹”。在不少拳种中都有类似的要求,但在激烈的对抗和运动过程中真正达到要求的却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讲,太极拳更符合这一要求。古人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演练太极拳正是在悠闲自得、静心寡欲的基础上完成的。另外,太极拳从创立起就与道家有着密切关系,二者都十分重视“养”。道家有“忘物以养心,忘情以养性,忘境以养神,忘色以养精,忘欲以养形,忘形以养气,忘我以养虚,忘世以养道。无所不忘,则无所不养”等“忘字诀”,其基本思想是少凡情,脱俗气,减人欲,淡名利。一言以蔽之,静心寡欲,顺应自然。

太极拳名家电图研究成果

成都体院的胡怀中和张选惠在这方面做过研究,得出了“想象练习”太极拳时脑电与气功状态下和睡眠状态下以及意识集中状态下的不同区别。在想象练习太极拳全过程中,a波出现同步化和同化的有序性变化,即大脑皮质交替发生了兴奋与抑制加强的变化。分析认为,想象练习太极拳时脑电的变化规律,是脑机能组合形式的交替呈现,对人的智力活动是有益的。山西大学李有甫测试了30名练太极浑圆桩的脑电波与丹田气的节奏的反应,发现无论在功前、功中和功后,丹田的经络波与脑电图的a波均呈现明显的同频同步活动,丹田气与脑波的节律和振幅有高度相关的一致性,证明气沉丹田是直接改善意识活动的健身益智的方法。

不同太极拳的能量消耗情况

上海体院陈文鹤和赵釜生对上海体育宫男性老年太极拳练习者,按杨式、陈式和简化太极拳分组,测定练习时能量消耗的变化,结果是陈式(2.70)>简化(1.24)>杨式(1.04)。同一拳式的不同架势,能量消耗也不一样,低架势的消耗比高架势多近1倍。陈吉棣也曾对少林拳和太极拳做能量代谢研究,结果发现,练少林拳的男女分别消耗6.9855卡/米<sup>2</sup>/分和8.7695卡/米<sup>2</sup>/分;而练太极拳男女分别为3.6567卡/米’/分和2.4554卡/米<sup>2</sup>/分。男性相差近1倍,而女性近3倍。原因在于少林拳以糖酵解供能为主,而太极拳属于有氧代谢。所以太极拳既适合年轻人演练,更适合中老年锻炼。

香港卢灶炎先生研究认为,太极拳的主要功能不在于改善心肺的效能,它是一种结合意识呼吸、肢体以缓合松静方式进行的运动,其强度仅为最高心率或最大摄氧量的60%,与西方研究“慢跑”过程达到“快感”出现的历程相近似,因此太极拳具有减压或降低焦虑的作用。

各式太极拳的内分泌对比值

我国科研人员曾请各流派男性太极拳师51名(平均年龄69岁,练太极拳达30年之久,每天锻炼40分钟以上)为实验组,不练拳的老人47名(平均66岁)为对照组,17名成年男子(平均年龄为30岁)为成年组,并分6rj做垂体、甲状腺、性腺等多项内分泌功能检查,结果发现,对照组和成年组的靶腺功能下降而导致垂体增加促靶腺激素分泌,以应付机体的需要,但不可能使靶腺功能提高到正常成年人水平,而经过长期太极拳锻炼的实验组,垂体分泌的靶腺激素有很大程度的升高,同时也看到甲状腺素为0.93±20纳克毫升,虽然低于成年组,但明显高于对照组;性激素睾酮为680克±430纳克/分升,其提高幅度与成年组持平。内分泌的增多,必然促进新陈代谢,进而推迟衰老。

研究成果表明,太极拳在养生防治衰老方面确有自己独到的功效。进一步开拓它的实用保健价值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老龄化加剧的今天,其现实指导作用更加突出。作为保健手段的太极拳,将成为21世纪群众体育的新时尚。结合高科技的应用,太极拳的保健功能会得到充分释放,并与人的寿命联系更加密切,造福于全人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