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太极拳简朴出繁华

功夫秘籍 2012-09-27
编者按:在简化太极拳颁布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本刊记者采访了原中国武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张山,原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亚武联秘书长赵双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24式太极拳创编人关键人物李天骥之侄李德印,回顾24式简化太极拳的创编,重温这一运动史上划时代的革新。简化太极拳,大胆跨越了传统与现代的时空距离,智慧诠释了继承与创新的辨证关系。它用24个动作赢得了人群,实现了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它用24个动作融入了时代,勾画出太极拳发展的无限空间。24个动作,举重若轻地拓展了太极拳未来的深度和广度,简捷质朴地引领出太极拳的一片繁华。【创编过程】关键词: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奉命创拳、被否定的初稿、李天骥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举行,运动会囊括了摔跤、柔道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竞技项目,武术作为其中重要的项目备受观注。在这次大会期间,政务院副总理兼体委主任贺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武术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民间流传的武术套路很多,就像一座宝山。我们需要做三件事:第一要探明情况、发掘出来;第二要花力气淘洗、整理,使它符合科学原理,便于掌握,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第三是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开拓新境界和博采众长提高拳艺。1954年,国家体委对武术工作制定了“挖掘、整理、研究、提高”的方针,决定从太极拳着手,普及开展群众武术活动。国家体委同时成立了武术研究室,这个武术研究室便是武术处的前身,后来发展为武术科及武术院。李德印当时,国家体委对武术的发展重点是传统武术的挖整和全民普及。从两件事可以看出当时国家体委对武术的发展思路:一是成立了武术研究室,在组织机构上加大力量,同时确立了八字方针;另一方面是解散了1954年建立的国家武术队,标志着国家体委确立的武术发展方向并非纯竞技武术,而是集中力量推动群众性的武术活动。普及推广武术首先是从太极拳开始着手的,而推广太极拳最先遵循简化和规范这两个原则。赵双进太极拳是武术中一个著名的拳种,这个拳种内涵深奥,无论从拳理还是到套路动作都很难,要想学会、学好,不下功夫、不花时间是不行的,太极拳各个流派都是如此。解放以后,在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前提下,太极拳要想普及必须简单一些,当时国家体委的领导于是有了这样的考虑,能否让太极拳简化一些,吸引更多的群众投身其中?虽然五大流派各有长处,但是能不能综合一下,集中各家之长,既反映传统精华,又能够容易入门、容易学练?本着推广群众性武术的方针,国家体委邀请吴图南、陈发科、高瑞周、田镇峰、李天骥、唐豪等太极拳名家共同商讨,制定了“精简太极拳”初稿,其内容由各流派太极拳的代表性动作组成。初稿公布后,普遍反映内容不够简明,广泛普及比较困难。张山我听毛伯浩和李天骥讲过,第一次关于太极拳简化套路的研究,吴图南、陈发科、李天骥、唐豪、高瑞周等几个老师参加了,虽然始终在强调要简化、要便于推广,但是工作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编出的套路中包括了各个流派的一些主要动作,原来一个流派还好学一点儿,现在把这几大流派都塞进一个套路可怎么学呢?不仅复杂而且冗长。当时这套太极拳叫做“精简太极拳”,1955年在《新体育》杂志上发表了初稿。李德印初稿的时候不同流派的名家每个人都提供了本流派的几个动作,我印象当时第一稿玉女穿梭采取的就是李式的歇步玉女穿梭。因为每个流派的动作都有,所以动作的要领也就多样化了,试行一段后征求意见,大家反应这套拳并不简单,不是一个简化的初级套路。我曾经听叔叔讲过,当时是贺龙总理主要主持这件事,他说你们武术处这些人都是搞武术的,你们就不能编个群众的简化套路吗?用不着各方面各流派都考虑,倒把事情复杂化了,咱们现在不是要编大全,要的是群众利于开展的、简单易学的。他于是下令武术处完成这件事。赵双进我认为在简化太极拳的创编、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主要是毛伯浩和李天骥,可惜两人都不在了。毛伯浩当时是武术处的领导,李天骥是业务干部。体委交给武术处一个任务,武术处奉命创拳,毛伯浩把这个事交给了李天骥。李天骥是武术世家出身,练得东西很多,主要以形意、八卦、太极为主。1955年,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室的班底重新构架简化太极拳,毛伯浩、李天骥、唐豪、吴高明经过再次研究,确定了一个方针:选择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某一个流派,选择这个流派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保留太极拳的传统风貌,突出太极拳的群众性和健身性,易学、易练、易于推广。同时要出台简化规范、易于普及的教材。张山初稿被否定后,更加强调了一定要便于学习、便于教学、便于推广的原则,这样才能吸引群众。不能各个式子都加进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决定以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泛的杨式太极拳为基础,选代表性动作,不能脱离传统,这样才易于人们接受。李德印杨式太极拳全套一共八十几个动作,去掉重复动作大约40个动作,从这40个动作里挑一些代表性动作重新编排,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顺序,路线就是两个来回,24个动作的练习时间总共需要4-6分钟,内容精炼,约为传统套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较难的动作只选了一个蹬脚和一个下势,并且集中在套路的后段。整个套路能够在五分钟左右完成,利于在工间操和课间操中开展。1956年,新中国第一部由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编审的统一武术教材——《简化太极拳》终于问世,由于其全套共有24个动作,所以被人们习惯地称为“24式太极拳”。【创编后】关键词:继承与革新、国家行为推广、争议质疑简化太极拳深深根植于传统的土壤,全部24个动作都选自传统杨式太极拳,所以它符合杨式太极拳的特点柔和、均匀、中正、平稳的特点。它尽量减少重复,在保留了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技术内容及规格要求的同时,避免了传统太极拳中一半以上的重复动作。简化太极拳在继承传统太极拳精髓的同时,大胆创新,在套路的编排上更加突出了现代科学。在内容编排上,它突破了原有的程序,按照由简而繁,由易到难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李德印传统太极拳套路中也有缺憾,比如揽雀尾在传统套路中出现了9次,但都是右弓步,单鞭又都是左弓步,仆步也都是左仆步,左右对称并不是很均匀。简化太极拳内容上有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一些对称的动作,在重点动作中增加了左右式对称的练习。简化太极拳中出现了左下势、右下势,左独立、右独立,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在动作对称上做了很大尝试,避免了传统套路中只有左下势、右揽雀尾的偏重现象,使习练者收到全面锻炼的效果,这也是后来在编写竞赛套路时借鉴的。简化太极拳一经推出便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广。张山那时候的推广和教学不像现在这么先进,主要依靠1956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和挂图。同时为了使24式简化太极拳更好地推广,在少年宫办了几期训练班,由李天骥担任教练,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批骨干。后来制定段位评判标准的时候,也就把24式列入了段位内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它的推广。简化太极拳的推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4式太极拳的创编,是对武术界某些狭隘保守思想的一次冲击。在它问世之初,甚至在问世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着质疑,有很多反对的声音甚至攻击。李德印现在看来,甚至我们每一个专业运动员都可以编一个简化套路,各个流派也都有简化套路,但是在当时的武术界这还是一件不小的事,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争议。你这不是违反传统了吗?怎么能够颠倒顺序呢?也有人说,这只是个骨架子,没有真功夫,总之责备和怀疑很多。在我家里就有这种情况,我爷爷是教传统套路的,他对我叔叔说:“你这太极拳我都不会练了,连我都得从头学。”但是简化太极拳最终还是征服了人心,不仅得到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欢迎,也得到了武术界各流派太极拳名家们的肯定。一些担心太极拳简化改编会违反传统、丢掉武术精华的人,也逐渐改变了看法,认识到传统武术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群众需要,不断进步,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创编意义】关键词:全民健身、规范化、国际化、中日关系、周恩来总理自简化太极拳公布之日算起,到目前为止,保守估计,已经有十几亿人练过,24式太极拳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的普及。李德印简化太极拳使太极拳走入了千家万户,走入了寻常百姓,吸引了很多对太极拳不了解或者投师无门的人,对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都是通过简化太极拳产生了对太极拳的兴趣,以简化太极拳为桥梁进入太极拳的殿堂。比如人民大学、北京大学,都把简化太极拳列入了正式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原来讲十年太极不出门,这会让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望而却步。简化太极拳,只需要12个小时,学生就能初步掌握,所以有条件纳入到体育教学中,对推动工厂、机关、学校的太极拳普及大有益处。张山太极拳是全民健身一个很主要的内容,而24式在全民健身中发挥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推广,经过几代人的传播,现在很多人学太极,都是从24式开始简化太极拳改变了人们对太极拳的偏见,扩大了太极拳的人群范围。年轻人、知识分子开始欣然接受太极拳,迈步走入原本距离遥远的太极世界。简化太极拳开启了人们对太极拳的了解之门,让更多人有机会身受其益。张山在发展过程中太极拳的实用技击功能逐渐减弱,强身健体功能更加突出,和人们的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为什么这么多人练太极拳?因为他们受到了益处。我在武术处和武术院工作的时候,曾经收到过很多群众来信,他们说太极拳的锻炼使他们扔掉了药罐子,身体强壮了,原来不能上班的现在能上班了,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太极拳对健身强体、祛病延年有好处。日本在宣传简化太极拳功效的时候,除了健身和祛病延年外,还指出了太极拳的美容作用,练习太极拳身体素质提高了,原理疾病困扰,自然气质就会好起来,自然达到美容的效果。过去大家总是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的专利,也有人说它是“病号拳”,通过简化太极拳,使得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太极拳这一拳种。实际上太极拳老少皆宜,练习它没有年龄和职业的限制。以前,知识界练习太极拳的不多,有了简化太极拳后,太极拳变得比较容易学了,所以吸引了很多知识分子。太极拳产生之后就是在不断发展的,简化太极拳促进了太极拳本身的规范化发展方向,为武术教材编写摸索了经验,同时也推动竞技太极拳和不同流派太极拳的发展。李德印《简化太极拳》教材是由李天骥整理、定稿、拍照的,我记得挂图的第一版是照片。中国武术过去很少有这种动作说明之类的细致的武术教材,大都是师父带徒弟的口传身授,存在着很多不同地区、不同人的差异,不同的老师就有不同的习惯和标准,无法辨别错对,难以统一。《简化太极拳》是建国后第一本武术教材,既然是教材,就要统一规格和练法,24式简化太极拳不仅在太极拳动作规格的规范化上首次统一,而且为以后太极拳竞赛规则的制定,包括太极拳的教学都起到很大影响。同时,简化太极拳有了这样一本统一由国家体委编订的教材,无疑也为它的普及提供了方便,更加大了简化太极拳的普及力度,。张山是24式太极拳最初点了这把火,把这几大流派都烧旺了。有一部分人在练习了24式后,想要提高,于是就进一步练习传统太极拳。后来又用同样的思路创编了48式太极拳等一系列简化套路。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在全世界人民的视线里,中、日两国1500名太极拳爱好者共同表演了24式简化太极拳。张山11届亚运会的开幕式表演就是24式简化太极拳,当时有1500人同时演练,我们出1000人,日本出500人。像这样以24式太极拳为内容的表演不少,在不同国家、城市中,在各种比赛和活动上都可以看到简化太极拳的集体演练。赵双进武术这个项目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从武术本身的属性来讲,既有文化属性又有体育属性,任何其他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都比不上武术,这是武术最突出的特点,所以人们称武术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的功能也多,技击实用、健身强体,还有表演的欣赏价值,因为太极拳最具东方神韵、最能体现东方美。太极拳在国际上发展势头迅猛,简化太极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赵双进简化太极拳在太极拳向外推广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简化太极拳开始接触中国太极拳、接触中国武术的外国人最多。太极拳乃至中国武术今天有这样大的国际性普及面,24式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李德印在国外,练习太极拳的人起步一般都是从24式开始的。日本现在太极拳开展人数为一千万人。日本武术联盟的会员90%都是练太极拳的,这其中如果有900万人练太极拳,那么我敢说800万人都是从练24式简化太极拳起步的。日本的太极拳在国外开展得最好,简化太极拳是作为日中友好运动的内容交流发展起来的,它的背景不仅是体育界,还有政治界的力量后盾,那时候中日还没有恢复邦交,我们的方针是以民促官,1959年,周恩来总理向来访的日本政治家古井真实先生推荐太极拳,希望能在日本普及,促进中日人民友好。李天骥于是带着教材、挂图到北京饭店教他们。这些促今日中交流的友好人士将24式简化太极拳的套路动作和技术带回了日本,也把教材和挂图带回了日本,这些火种逐渐形成了日本太极拳的燎原之势。古井先生回到日本后成立了日中交流太极拳协会普及中国的太极拳,还成立了全国的太极拳协会,也就是今天太极拳联盟的前身。现在,喜欢和习练太极拳的日本人民越来越多,日本太极拳爱好者这个群体是1959年周总理播下的种子。为了饮水思源,纪念24式简化太极拳颁布并推广50周年,9月24日,由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中日友好协会主办,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国际交流中心承办的纪念简化24式太极拳正式公布50周年——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当熟悉的配乐声响彻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时候,近千名中日太极拳爱好者倾情演练已经走过了五十年、走进全世界百余个国家的简化太极拳。在排排行行的人群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你早已经分不清哪些是中国人、哪些是日本人,看到的只是翩翩的简化太极拳势。一个起势,从容开启了太极拳的广袤天地;一个抱球,左手聚拢的是传统,右手把握的是现代;一个云手,云淡风轻了一切差异与隔阂;一个穿梭,穿越时空延绵古今……24个动作,质朴中绽放太极拳的繁华未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