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会:乃武乃文威名远播

武术流派 2017-11-20

功夫资讯网讯 佛山是有故事的武林,佛山精武体育会(简称“佛山精武会”)会长吴德明一直希望可以拍精武会题材的电影,恰逢这次南方影视中心·2017佛山功夫(动作)电影周在佛山举办,他希望电影人可以更多地挖掘佛山的功夫故事,记录这片土地的家国风云。

佛山精武会提供

佛山精武会纳百家之长,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吴德明看来,不管影视里描写的功夫人物是真是假,但佛山功夫确实已上升到一个精神层面。就像精武会,最早由武术大师霍元甲同数位爱国武术家,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弘扬国术,在上海始创。当初一战成名,“打”是为了振奋民族精神,但在精武会的发展历程中,有比“打”更高层次的东西——创造一种兼具体育与文化修养的新生活方式。

秉承了上海精武会“乃武乃文,惟精惟一”的宗旨,佛山精武会在1921年创立,它以研究国术及一切关于体育、文化、教育的事业为主。佛山精武会纳百家之长,使佛山武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熔各派武术于一炉

1909年7月17日,武术大师霍元甲与数位爱国武术家在上海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民间武术团体——上海精武体操会。佛山精武会秉承精武会的宗旨,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会训,以德、智、体三育为教学宗旨,培养与造就精武式的时代新人。

吴德明表示,精武会的目标并不是“打”,而是“以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强毅之国民为主旨”,创建时就提出各派同源的观点,只要能发扬中华武术,增强国民体质,一律兼收并蓄。上海精武会先后聘请了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各派武术名家到精武会公开传授武艺,形成武术新风尚。

“北派武术如鹰爪、螳螂、太极等拳种,是通过佛山精武会南传到佛山的。”吴德明说,如今佛山精武会大概吸纳了10多个武术门派,也使南北拳种在佛山包容并举、兼收并蓄、共同发展。

跨界文艺 实业硕果累累

精武会虽然是叫精武体育会,但内涵远远超出了一个体育团体,所涉领域包括文化、艺术等。

《佛山功夫史略》编著者张雪莲说,自古以来,传统武术的传承多为师徒口传身受,并无出版正规书籍,流传受限。当年精武体育会主事者之一陈公哲,深知“无文不能行远”的道理,倡导乃武乃文,十分重视书刊出版。据相关资料显示,精武会出版的书目有44种,其中书籍31种,杂志7种,特刊6种。

佛山精武会十分注重文化方面的培养,英才辈出。岭南画派大师黄少强曾是佛山精武会的中坚人物,在精武会中创办“精社”,创作过一批以精武为题材的画作,并免费开班教市民画画。书法家林君选则在精武会内教授国操和书法,又通过《佛山精武月刊》,大力宣扬精武精神。

在吴德明看来,佛山精武会基本上深入到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不单从宣传文化救国上提升大众的素养,还为佛山市民带来了娱乐文化。从20世纪20代中期到抗战前,佛山精武会历年所组织的宣讲游艺活动,曲艺和戏剧都是重头戏,常与国操项目穿插表演,深受民众欢迎。

此外,佛山精武会还创办实业,并经常对贫苦大众施医赠药,从事慈善工作。

通过一系列“跨界”发展,佛山精武会的形象可谓深入民心。

育德育人 业界表率

除了文艺事业外,佛山精武会在教育上,同样是业界的表率。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任佛山精武会会长的梁敦远创办了五所学校,分别为陶洁女子学校、元甲国民学校、元甲平民夜校、精武国术学院和元甲中学。

除了教武术,佛山精武会还强调育德育人。“精武会收徒一直看重个人的品德,无德之人是绝对不收的。”吴德明说,新时期的佛山精武会主要坚守警民共建、爱心助残、全民健身教育、青少年励志教育四面旗帜,他们参与到爱心学堂教拳,经常到佛山各大社区教小朋友练武,“我们教武功,还教他们做人”。

目前,佛山精武会会员众多,每年培养弟子不计其数。“加上多年来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培育英才,可以说精武会是佛山功夫的‘黄埔军校’。”吴德明说。

位于中山公园的佛山精武会会馆是在1933年兴建的,作为全世界仅存的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自建精武会会馆,吴德明希望能借佛山精武会会馆的重开,可以办更多的比赛、交流活动,向大众传递精武精神,为社会作出贡献。

随着香港影视剧把佛山黄飞鸿、叶问等功夫人物塑造得深入民心后,吴德明也一直希望能拍电影宣扬精武会精神。这次南方影视中心·2017佛山功夫(动作)电影周的举办,是一次很好的契机,“佛山还有很多功夫故事未挖掘,希望电影人可以从真实历史出发,更多地记录佛山武林的风云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