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体悟的太极“松”-陈海鹰

功夫秘籍 2014-05-23
我年过不惑才开始习练杨式太极拳,通过年复一年不间断的研习,拳味渐觉,意志渐深,兴趣愈浓,成效也日显。现就习练过程中对“松”字的理解,谈三点感受。一、意志上首先要松。“松”是太极之纲。如视动作为“目”,纲举目张。“松”是统领拳术演练的总则,为所有习拳者所遵从。要达到这个总要求,首先要做到意志上的放松。松得开,松得下,松得一无是处,一松百松,不留任何死力。只有松得开,才能沉得下,打得出,见成效。“意念放松,则是用意念指挥身体某一部分的放松,……练之日久,就能意念松到何处,何处即放松,先是局部的意念放松,然后是整体的意念放松。……以达神形兼备,松静两佳。”意志上的松,前提是思想上的松,是精神领域的一种意念与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把握三点。一是集中思想。要习惯于专注一事不分心,思想高度集中统一到演练架势上。思想集中,才能明目清醒、灵敏,并富有感应。二是排除杂念。从预备式开始到整套拳的终了,在全部演练过程中,思想上都要摒除杂念,静如止水,精神集中,专心致一,澄心静虑。不能在练拳时有非分之念,或思工作,或想生活,或盼儿孙顾媳妇,或回忆愉快的往事,所有这些都要摒弃,要做到一心一意练拳。三是及时回神。人非圣贤,走神是正常事,尤其是套路打熟练之后,由于日复一日重复这些动作,难免会分心走神。一旦觉察到自己走神,就要提醒自己马上回归,把思想集中到一念上来,振作精神,一招一式再往下打。二、心态上要放松。太极拳是内家拳,讲究的是内心的修养修炼。它也是哲学拳,讲究阴阳,乃虚实与矛盾的对立统一。它更是文化拳,为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与道学、禅学、佛学等都有很深的渊源关系。由此观之,意志上的放松是初级的、客观的内在要求,其基础则要深达文化肌理,提高处世为人的境界修养,这才是高层次的最终意义上的放松。心态上的放松要求更高,更难体悟。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恬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头脑中时时存在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头脑中存在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念头去练拳,也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可以说,放松的最高境界,便是心态要保持稳定。通过学拳习艺,做到弘扬一种修养境界,与世无争,不卑不亢,甚至大彻大悟。要做到修养上高人一筹,演拳习艺过程中也有三点体会。一是心态平和。人存在于自然,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个体。练拳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抛开恩怨情仇利和喜怒哀乐愁,归于自然。我们如果把人生看得平淡一些,就是回归自然。在自然常态下练功,功到自然成。很难想象,一个处心积虑,心怀叵测,工于心计的人能练成上乘功夫。诸如牛春明等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不但是他们拳艺超群,更是拳德超群。是因为他们有大德,才养成大家的风范与技艺。故此,做人做事,从商为富,一切都要看得平淡,不刻意去追求。把心态看开看平,把一切的追求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与人平等相处,遇事不卑不亢,待人接物谦卑恭让,礼义廉耻则常熟于心。即使时而火冒三丈,心急如焚,难免脾气牢骚,按孟宪民先生劝诫,生气也莫过三分钟,即最多生三分钟的闷气。以这种平常心态生活,既有利于精神层面的放松,更有利于养生之目的。二是持之以恒,不能心猿意马,急功近利。通过演练太极拳,只要持之以恒,总会有所收获,大则有所建树与成就,小则增强体质,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若是久练不见其功,仿佛老是没有进步,这时就要注意冷静分析,更不能中断。要不骄不躁,边问边研边习,尤其是注意切磋技艺与名师的指点。一心一意继续往下练,多检视自身的不足,总会有所收成与提高。三是加强修养。杨式太极拳“八传八不传”中,对德义灭失之人,对不良嗜好之人都列入八不传之列,足见其对人生修养品德方面的特殊要求。这也是太极精神之必然。修养从哪里来?从日积月累的自我约束中来,从求知问道中来。所以,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立身中正,不受邪气侵染之害,也是太极追求中正的精神境界。品德修养应当成为一个人终生的追求,从生活点滴中悟出生命的真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达到心态上的放松。三、拳架上要放松。太极拳毕竟是一种拳术,一步一动,一招一式,要从拳理上去分析研究,从技术角度去掌握与消化。否则,传统的太极拳就成了太极操、太极舞,失去太极拳的本真,脱离形术的真谙与韵味,难以辨析入理,更难以悟得精髓,达到一招一式的至松至柔。在行功走架上,要求颇多,笔者也择其三点叙之。一是虚领顶劲。其核心在于“虚”字。领、顶与劲皆与内外之力相关联,容易产生外露与冲动感,难以把握与掌握,更有刻意之嫌,唯有“虚”字则能化解一切。虚领就是顶头悬,要悬而不重,不失、不偏、不仰,才有精神气养与神韵,而不致昏沉与缺失。二是沉肩坠肘。观师傅打拳,一个套路下来,从无极到有极,由静至动,连绵不断,行云流水,富于变化,但有一个万变不离的特点就是肩始终下沉,肘始终下坠。如果耸肩,猫腰低头,即便再有思想上的放松,也达不到大松柔的演练要求。所以,思想上的要求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去体验,做到神形结合,神形兼备。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统一的。三是舒指松腰。诸如手形,要求舒指而不是挺指、僵指。又诸如曲中求直,要求行功走步不是直行,而是多个圆弧的组合。屈不到位,就容易弯斜,太直了易僵。这一切的一切,便是太极拳中的矛盾统一。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贯彻于套路的始终,我们要认真地理解与消化,要从矛盾统一的哲学角度去寻找和把握,不能只顾一面。所以,学拳也更需要有悟性。在配合动作时,要潜心去体会。舒而不挺不直,曲而不僵不失,既可使气血畅达,更可使心态、心境放松,使一拳打下来有韵味,不松垮。四是松于制人。太极拳是一种武术,有内在极深的攻击性。众所周知的“杨无敌”,当年曾打遍京城无敌手。其成功的方法则极为独到,内劲的养成是通过发掘人的自身潜能来达到的,而不是通过打沙包、击沙袋等传统外家损伤性的锻炼。因此,如果把外家拳称为阳拳,则太极拳也可以称为阴拳。太极拳是通过静心演练,达到“着熟”,从而“知内劲”,进而进入太极的极致“阶及神明”。其技巧是通过皮肤感觉所致,靠借力发挥“四两拨千斤”,把全身之力集中于一域一点而制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