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修炼三理-古南门 余晓雷

功夫秘籍 2014-05-17
太极拳之所以是优秀的拳种,归因于它有着别的拳种无法具备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体现在它的“三理”:拳理、哲理与医理。太极拳总的修炼要求是八个字: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个字在“三理”中如付休现呢?首先,我们来看拳理。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格斗术,其基本、原始的功用,就是能用来搏击。无论陈式、杨式,还是其他太极拳的传人,历代都有名家,比武较技,或者保家卫国,或者保镖护院,或者行走江湖中,克敌制胜。当然,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或处于下风的情况也会有。但至少说明,太极拳,不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印象中,公园老头老太太那样放着音乐磨磨唧唧的健身操。太极拳的技击原理,由其哲理而来。太极拳拳理的体现,在于以柔克刚,借力打力。这是怎么实现的呢?太极拳,又叫“十三势”,即:进、退、顾、盼、定;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面五个字,讲的是步法与方位,其实就是:前、后、左、右、停:后面八个字,讲的是全身运劲、用劲的方法。从后面八个字来看,无论手、脚、身,没有一个是走直线的,也没有一个是主动进攻的。我们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所以,西洋搏击术,和中国外家拳,都是以直拳为基础,发展出其他的技击法。但是,我们把两个人站立的距离,跟太极拳出手应战的距离一比较,就会发现,太极拳的出手,虽然走的是弧线,但是这条弧线的长度,还是远远短于对手出拳后,达到自己身上的距离。这就是太极拳能够后发制人的基本原理。这也是太极拳不主动进攻别人的空间原理。因为要进攻,就要走弧线,弧线比直线花时间长,别人早有准备,连消带打,自己就会吃亏。因此,太极拳临敌应战的四字诀就是:接、引、化、发。无论你出什么拳、腿,太极拳第一反应,不是躲、闪、退,也不是顶撞,硬碰硬,而是顺着你的力道,接住。然后、顺你出力的方向,给你引开、甚至加点力,由于你没有击中对方,你的力道又被引开,化到落空了,你一害怕或者着急,急忙回撤,太极拳就顺你回撤的力量,突然发劲,把你击出。当然,能做到四字诀,要相当长的时间。古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讲的就是,太极拳练习,要经过从基本功,到对抗练习,到临故,时间是非常长的。从站桩,到套路;从身架的练习,克服自己肢体的僵劲,到动作的连贯,放松;单人练习,慢慢克服、纠正。这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到太极推手,双人练习,学习听劲、接劲、引劲、化劲、发劲,也要相当长的时间。到太极散手,跟各种非太极拳的朋友过招,互相验证自己所学,也要相当长的时间。等你具备这样的功夫了,耐心也练好了,根本就没有打架的欲望,也没有与人冲突的脾气了。当然,陈式太极拳二路炮锤中,也有很多腿法,但是,其所有的原理,都在这十三个字里面,否则,就不叫太极拳了。而所有会二路拳的陈式太极拳师傅,都是不轻易传授二路拳的。因为,很多初学者会舍本逐末,没有经过前面艰苦的练习,被二路拳一些表面的技击动作或发劲的刚猛声势所迷惑,误入歧途,失去太极拳的根本。有些太极拳基本功练得很好的人,由于人品欠佳,师傅也会有所戒备,不肯以二路传授之,以免为害社会。十年坚持不懈的训练,只要有名师指点,逐步修正,一般都会小有所成的。真正的太极拳高手,内心都要有一种精神气质,就是:不是我怕你,是我不想打你。我们再看太极拳的哲理。太极者,阴阳也。无极生太极。无极,是一种宇宙诞生前的空虚与相对的静止。太极,就是宇宙诞生了,万物开始运动。太极的规律,就是运动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太极生两仪:阴阳。阴阳作为矛盾的双方,其辩证的运动,就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螺旋上升的基本规律。回到太极拳,所有的动作,没有纯粹的进攻,也没有纯粹的防守;没有纯粹的左,也没有纯粹的右。我们看套路里面,很多动作,都是欲左先右,欲进先退,欲上先下,欲开先合,不丢不顶,不温不火。这种哲理,也深植于中国人的性格之中。一个成熟的中国人,不会主动寻衅滋事,即:太极拳的不主动进攻,就像围棋一样,主动进攻,自己必有薄弱的地方。何况世间万物皆平等,何必无事进攻、挑衅别人?同时,别人进攻的时候,太极拳高手不会正面顶撞,但是也不会躲闪,不会回避。别人来找事,或者领导批评你,你一顶撞,矛盾会更加激化。你一躲闪,一回避,别人就像野牛冲进了瓷器店,日本人进了南京城,你的损失会很严重!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现实,把事情引到对方没有继续进攻的力量、愿望或勇气的途径来,这时,你再轻轻顺着他撤回的力道,稍微发力,事情就圆满解决了。所以,接引化发,才是太极正道。四字诀,缺一不可。我们再来看医理。太极拳除了武术价值,可以用来技击防身、保家卫国;除了哲学价值,指导我们修心养性,处理邻居关系和职场人际关系,还有它宝贵的健身、防病、养病的生理价值。外家拳,还有西方体育,都是靠加速活动四肢和身体,加快血液循环,清理身体,排泄废物、垃圾来达到健身目的的。而太极拳不同。太极拳除了活动四肢与身体,微微出汗以外,还关注内心的锻炼和内脏的锻炼。我们回到八字要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按照《黄帝内经》中医的说法,人的精神,分为魂魄。我们醒着的时候,指导我们心理活动和四肢运动的,是魂。我们睡着的时候,我们还要呼吸,还有心跳,还要消化,还会出汗,这个时候的“指挥者”,是魄。太极拳的练习,从准备活动开始,就要我们静下心来。不但炼魂,还要修魄。太极拳,第一个动作,就是无极桩。无极桩,就是我们先撇开世间的纷纷扰扰,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宇宙洪荒的虚空境界。这时候,我们的心跳反而慢了下来,但是,由于身体的放松,血管开始舒张,血液循环反而顺畅了。当我们从站桩的“静心功”,开始套路导引动作的“运行功”的时候,虽然我们的动作缓慢,但是,全身巳经是微微出汗,由于心跳没有像外家拳或西方体育那样加速,所以,每个满头大汗的太极高手,无论他练多久的拳,练一路还是二路炮锤,一点都不气喘。从现代医学来看,同样是大脑神经中枢发出指令,传达、指挥四肢与外部身体运动的神经系统与指挥内脏活动的植物神经系统,是不一样的。太极拳,练习的时候,不但指挥外部的四肢与身体运动,而且从无极桩开始,心静,安舒的心理暗示,给了我们内部植物神经系统锻炼的机会。所以,太极拳修炼者,在有资质的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一段时间,血压、心脏、睡眠、消化等慢性的疾病,都会有显著好转。除了要求坚持生理锻炼,还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正当的生活来源,有稳定的生存环境,有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有些练习太极拳的人,脾气还是很暴躁,这是由于不会处理社会就业、生存压力造成的。有些人,每天练习太极拳不到半小时,但是上网、打麻将,十个小时不知道停,或者一熬夜就是通宵,这就不能责怪太极拳没有效果。这就是固本培元,量入为出,不讲过头的话,不做出格的事的太极拳哲理,在生活中的体现。由此看来,练习太极拳,不但通过静静的站桩与慢慢的运功,能达到西方体育活动四肢、身体的效果;还能通过静心、安舒的运动要领,来调节内部植物神经系统,滋养五脏六腑,起到拳法独特的锻炼作用。当然,练习太极拳,很多人也走了弯路。有些太极拳爱好者,在自己的身架僵劲没有化掉,缠丝劲没有练成之前,就片面追求发力的威猛效果;还有些爱好者,套路基础没有练扎实,动作与架势,要不顶僵,要不丢空,就想着找人练推手,“发人”斗胜。有些爱好者,技术动作很规范,套路架子很标准,但是一站桩,心里想的是股票的涨跌、职场的荣辱、名利的得失、儿女情的短长、乃至天气的好坏等等,外表上看似风平浪静,内心却在翻江倒海,这样,也达不到静心,安舒的效果。各个年龄阶层的人,如何练习太极拳呢?年轻人,可以拜高手为师,健身强体,打下健康基础,还学习一些太极拳的防身拳理;中年人,可以学习减压、健身,同时琢磨一些太极拳的哲理,指导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老年人,静心,安舒,让自己四肢、身体、五脏六腑,都得到平衡锻炼,万事看开点,不与旁人斗闲气,不与子孙争短长,让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安享晚年,享受改革开放与社会进步带来的幸福生活。对于太极拳,我练习时间短,功夫浅,直接的收效,就是困扰十多年的失眠现象彻底消失了,心脏的植物神经紊乱现象也逐步改善。以上是我学习太极拳以来的一些粗浅感受,谈不上什么心得体会,请高手、前辈、大家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