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发劲”

功夫秘籍 2012-09-19

“发劲”是太极拳散放技术的重要一环,犹如足球比赛的临门一脚功夫。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太极拳推手、散放中,没有“发劲”就等于没有于对手的致命一击的“杀手锏”。因此,练好“发劲”至关重要。

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的许多太极拳者,还没有将太极拳技势基本练好,就一味地练习发劲、追求发劲,其结果,欲速则不达,不仅劲没有发出来,反而越发越僵,只多可见的是肌肉张力的发力。比如陈式拳的“演手肱捶”势,大多数演练者的发劲体现在右拳,并抖动几下,以示“发劲”了;二路的“连环炮”、“裹鞭炮”更是如此。笔者每每看到这种“发劲”,颇多感慨,殊不知,这样的发劲,不仅发不好,不符合太极拳发劲要求,反而能发出毛病,常见的是腰腿疼痛、气短心悸,精气耗尽。

那么,怎样“发劲”呢?

武禹襄在《打手要言》中说:“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李亦畲在《五字诀》中说:“发劲要有根源,劲起脚跟,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背”。

武禹襄、李亦畲两位大师对于“发劲”阐述言简意赅。“脚跟、腰间、脊背、手指”四个关键词,不难理解,问题是我们怎么练习,练到自己身上。笔者依据多年实践体悟以为:

一、套路练习。 “发劲”首先来于套路的练习,她要求套路中技势正确、气血贯通、中气充沛。对于想发劲的技势,动作要慢,徐徐体会中气在脚跟、腰间、脊背、手指的运行。比如“演手肱捶”势,右手握拳从胸前发出时,慢慢呼气从脚跟、而腰、而脊、而拳而击,此时,意念要无限延长,意即将对手击出无限远,如数学中 ∞ 无限趋向于零,但永远达不到零一般。这样长时间以意念引导中气于四个部位运行的练习,久而久之,就能感觉到气贯手指(拳)。千万不能逢“演手肱捶”必发劲!

二、单势练习。 在逐步有了气贯手指(拳)的感觉后,将套路中的某一势抽出来,单独练习发劲。这个时期为去拙化僵的阶段。按照发劲要求,尽量发劲,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因为,这时的太极拳者虽然有了气贯手指的感觉,但要发出的劲,还是僵劲拙力,发不出太极拳要求的“劲”。所以,必须尽量地发,使劲地发,逐步逐步,身上的僵劲拙力蜕去,太极拳的整劲上身。

除了空发外,还可采取这样的方法:找一棵合适粗细的树,在适当高低的位置绑上一圈适可的千层纸或适可的布带,练习者围着树对着千层纸发劲。如发“演手肱捶”势,练习者右拳对着千层纸发劲,发完一次,向左移步再发,一圈下来,十个左右。如此反复练习。

树的选择由细到粗,适而可止。

需要说明的是,对着千层纸(布带)发劲,不是要看千层纸被击打的如何,而是看树干被震动的如何。同理,练习掌(拳)、肩、肘、胯、脚等的发劲亦是如此。三、人体练习。 即在被发劲者身上试发劲。有了前一阶段成果,就要在人体上找发劲的感觉了。

被发劲者一般由老师担当(笔者长期为担当者)。如果是差不多的同门练习,由于试劲者发劲分寸不容易把握,以及被试劲者化卸或承载发劲功力不够,非常容易受伤。所以,老师充当被试劲者适宜。当然老师要有比较充分的把握和自信,不然,试劲者“木里木咕”地发劲自己也容易受伤的。

试劲者用拳、用肩、用肘、用胯向被试劲者身上发劲,被试劲者通过其感触,体会试劲者的发劲,指导、指正试劲者发劲的正确与否。经常多次反复练习,试劲者才能渐渐找到发劲感觉,劲慢慢才能发得对。

在以上三个阶段的练习过程中,太极拳的发劲会偶然获得,即突然感觉有了,发对了,发得很舒服,但再发再找这种感觉,又没有了。有、没有、再有、又无,反反复复,渐而循进,获得发劲舒服的感觉越来越多,最终发劲破茧而出,随要随到。是体现在身上的劲,是发出的整劲。而不是表现在手、肩、肘、胯等外形劲。

太极拳发劲浑厚、劲整,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 震撼力,被发者的脏腑受到震动,发劲越整震动越大,有时会有憋气、头晕以致要吐(血)的感觉。

穿透力,被发者感觉被发的部位劲入骨髓,好一会儿还很难受或隐隐作痛。

太极拳就发劲来说,可以讲每一势都可以发劲,浑身处处是拳,浑身处处皆可发劲。但是,发劲非常消耗人的体能,逢势必发是做不到的,因为人的体能跟不上。所以,每见太极拳演练者的发劲,都是柔、发、柔、发间歇性的。在各式太极拳中,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尤为明显,特别是二路炮捶。但不是说其它太极拳没有发劲或不练习炮捶。 现在看来,我的发力不是整力,而是拙力、僵力;不是“发劲”,而是肌肉的张力。这使我想起了两个的女人(无武功)打架,她们挥拳很多,但是被打的一方,没有受到大的伤害。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有“发劲”,她们“劲”都到哪里去了?她们的劲分散到咬牙、瞪眼、跺脚、拍手、攥拳等方面。所以说她们“发劲”是散劲,没有力量。发劲,要发整力,也就是说“发劲”要有一个蓄力的过程。这个“蓄”,要有两个集中。第一是集中思想,不能有杂念,“意到气到”;第二个是集中所有的力,以意念为引导,发劲从足跟起,到膝、胯、腰、脊背节节贯穿,发劲。也就是“气到劲到”。 可惜我难以做到。

“发劲”说起来容易,作起来难呀!阿某打一个比方(不一定对)“发劲”,要调整浑身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上发出去,是不是可以说像打喷嚏类似。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喷嚏久久打出来的时候,看看太阳,思想一集中,感官上受到刺激,将浑身之力集中,“阿嘁“一声,力随喷嚏打出来了。这个力,能说是“发劲”吗?!与他人交手时,不能正好是你在打喷嚏时候,所以学会“发劲”还有一个漫长的路要走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