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酒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医疗保健 2016-01-11

天冷了。野钓时候商品饵用的也越来越少了。更多时候是酒米打窝挂红虫开钓。众所周知。酒米可是个好东西。它发窝快,留鱼久。尤其是药酒。更是比单纯用酒来泡小米要好的多。

最近在研究药酒泡小米。有一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能给予批评和指正

先说药酒米诱鱼的原理。

我觉得酒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是一载体。酒精在水中扩散的速度要比商品饵快得多。高浓度的酒比低浓度的扩散的更快更远。但是高浓度的酒发窝却没低浓度的快。因为酒精浓度过高时鱼反而不爱吃。需等浓度下降到鱼可接受的范围才会被吃掉。

既然是载体,那么就必须有承载的物质。我觉得各种有机物(包括氨基酸)就是载物。化学上有一句话叫做“相似相溶”。有机物需在有机溶剂中才可完全溶解。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把同样的一味中药等量放在水和酒中,浸泡1个月。倒掉溶液。比较浸泡后的药材。水泡的药材味道还很浓。但是酒泡后的药材本身的药味就很淡。这就是为什么中药要么泡酒要么用水煎而不能只去用水泡。加入中药的酒饱含了中药的味道。载体和载物的结合完成了。

有了载体和载物,接下来的就是扩散。上面说过,酒精在水中的扩散速度相当快。当整个水域的酒精浓度达到平衡时候扩散才会停止(当然这个浓度是相当低的,可认为是零。从百分之五十甚至六十降到几乎为零,持续时间也比较长)。这就是为什么药酒泡的小米诱鱼快且留与时间长。排除小米作为粗颗粒留在窝中之外,酒精的扩散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曾经我在钓鱼时将一点酒倒入水里。但是周围的小鱼苗却没有向这个区域集中。当我把水里面的一小团烂泥加入一些酒之后再仍到水里,那些小鱼苗才集中到那一小团烂泥的周围不肯离去。不知道这个曾经的实验是不是能证明我的观点。

再说药材。很多人都认为把药材泡到酒里是为了让酒中有药材的特殊气味从而达到诱鱼的目的。但是我觉得这话只对了一半。不对的一半是它忽略了药性。比如常用的丁香和山奈。两者都是性温,味辛。性温的话,对于冬季的鱼应该能起到诱食作用。但是味辛,却需要味甘的草药来中和。能把鱼诱来是靠味道。但是决定是否能让鱼吃诱饵且进一步把鱼留在窝里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味道(应该是状态和味道。但是小米的状态可以撇开不谈)。各种药物的搭配,中和,是保证酒米有良好的诱鱼,留鱼效果的前提。

另外。针对气温,水温,水压合理搭配药材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鱼不活跃,可以考虑在药材成分中增加一些能令鱼兴奋的药物。鱼食欲不振,也可以适当加一些开胃的药物。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要把鱼当做人来看待,分析鱼不开口或者开口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想想如果人出现了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针对具体的情况具体选择合适的药酒,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我认为,在炮制药酒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几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药物做“主药”(有点饵料中主攻饵的意思)。依靠它们的味道来诱鱼。但是在这个阶段要考虑药物的性,味的搭配。其次,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比如增强食欲的,或者是具有兴奋作用的药物搭配在其中(这就有点像小药了)。这样才可以尽快把鱼诱来并且长久的留在窝里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