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登堂,造访日记

武林动态 2019-07-16

清代杨式太极传抄老谱开篇即有:“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生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本有灵而重修之良有以也。”之说,观此言已令人甚是敬畏。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是王宗岳先贤《太极拳论》的总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天人合一,大道自然,万物分阴阳。这一切都传递着一个理念,即是对于养生之年已至之人,无疑太极拳是极佳的选择。

可我自觉是只笨鸭子,幼时又没有什么机会参加多少文体活动。待参加工作后又多有久坐伏案运笔之操劳,不觉几十年过去了,竟感到身体越来越笨拙。从工作岗位退休以后,没想到笨鸭子也得上架,因为家乡的景观建设的需要,须重新熟悉并动手做一些新手艺活,那是一些石刻壁画与各种图腾柱的设计与制作。当时我除了负责规划设计图纸,还要每天与石匠一起操刀实干。几年后,腰腿见老。儿子、女儿总是劝我不要再干,说我这把年纪该养生了。老伴也十分心疼。学习太极拳的机缘竟是由于那次老伴过生日,我问她:“过生日你想要个什么礼物呢?”没想到老伴竟回答说:“你跟我去公园打一次太极拳吧,这就是给我的最好的生日礼物了!”我被感动了,虽然还有些犹豫,但是为了让老伴开心就应了她。慢慢地也学会了两套太极拳,经过了一年多的体验,感到“太极没有上身”,认为这仍是我太笨的缘故,再加上琐事缠身,所以就不知不觉地又把它丢掉了。

本文作者傅智勇

两年前的那个春节,我和老伴来到北京与儿女一起过年,如常住在女儿傅微薇家。当时发现她已由从前研习了好几年的陈式太极拳改为杨式太极拳八十八式老六路,她说这个不同,是带内功的拳架(从前女儿跟从栗宪庭老师,师徒四人一直练的是陈式太极拳,后又转学过孙式太极拳)。并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这套拳是杨露禅的曾孙杨振基的入室弟子,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胡贯涛先生专门传授给栗宪庭与他们师徒四人的拳,这套拳架由于带内功,所以胡先生一直恪守其对恩师杨振基的承诺,收徒极为谨慎,他的功夫至深,可谓名声在外,实属传说中的世外高人,因而上门求教者不尽其数,但都被一一谢绝,几十年来收徒微微了了,难怪女儿这样郑重(后来傅微薇被胡先生正式列入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

傅智勇习字

傅智勇作品

也就是在那个春节期间,受女儿的感染,再加上我有一点之前的那套简化太极拳的底子,她兴头上也算带着我绊绊拉拉地学会了这套拳,之后还把胡先生打拳的视频也转发给了我,以方便让我回家后能够坚持,并且可以边看边打。

在女儿的敦促鼓励之下,习惯渐成自然。俗语讲“一日练一日功,日日练长日日功”,在得知真正的太极拳并非只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广场拳架,亦了解了太极拳也不是什么传说的神拳、玄拳,而是具有实实在在、内外兼修的内功拳之后,我开始了习练求索太极真功之路。

太极拳是拳术,亦是艺术,是向内求以去了解自己身心的由表及里的极细微的体悟过程,是入静后进入微观世界从而达到与宇宙自然互通共融,天人合一的修心修身,阴阳互存,刚柔相济的技击与养生的双修之拳,所以是智慧拳,也是文化拳,习拳明理,入行合道。

松沉,守中,阴阳,开合,对拉,整劲,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进退顾盼,转换折叠,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早有前辈云:“一开一合,拳术尽矣。”习拳如剥笋,愈练愈觉祖国文化乃致广大,尽精微,一脉相承,传统武学殿堂与宇宙相连,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太极劲,松非懈,腰拉腰带,意先行后,以心行气,不用浊力,杨澄甫所言“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是令人寻寻觅觅,扑朔迷离。不知不觉间,打来打去的自我感觉竟打出了真性情,以致后来成瘾。拳论云:“意远则劲长”,因为自己有多年站立写书法与画画的习惯作功底,而且我常年写书法练就了一种非常不同的腕力,就是无论是书写多大的字,在书写时整个过程都喜欢提着毛笔的笔管顶端书写完成,腰腿臂力齐用方觉运转自如,这间接的练就了我的虚腋,站桩与松静入定的能力,又加上现在对老六路功架产生的浓厚兴趣,深觉书法很是与拳学有太多共通之处,进而感叹宇宙循环实乃万法归宗,修习这套太极拳也就渐入佳境,越打越顺畅与连绵不断,吞吐鼓荡,随曲就伸,尽享轻松舒展之愉悦,对拉拔长之惬意,渐觉这套拳真是好拳,有生之年能得机缘沉浸其中实乃幸哉!

自练杨式老六路以来,家人朋友都说我的腰板比年轻时还直,腿脚也轻快了,自己也是深感徒步走路不易疲倦,神奇的是,除感到腿脚的灵敏之外,早些年就有的隔三差五就犯的顽固颈椎病竟在习拳之后不见踪影,继之前的手脚在行拳过程中会发麻发胀,近来更是时觉大腿内侧阵阵发麻时有热流出现,关键是这之后,从前的尿急的毛病也日渐轻微,这些身体反应都进一步证实了内功是打通经络微循环的理论依据,而平时关注我的朋友,虽不知我在练拳,居然也说我比过去面色与精神状态还好。这便使我更增强了继续练拳的动力,同时也感觉到了求师问道的关键时候,遂产生了希望能面见胡贯涛先生的愿望,以求取能够得到他面对面的指导。

心想事成,机会来了,时在五月,我和老伴又到京城住在儿子家看孙子,有天女儿问我想去看看胡老师不,我欣然赴约。于是约定好时间她来儿子家接我,然后我们一起再赶到西客站乘坐下午二时的高铁奔向杨式太极拳的发祥地邯郸。飞驰的列车如同急切心情的节拍,两小时后终于到站了。没想到的是胡老师那么忙,竟还亲自早早在出站口等候了,出站的人群中,胡老师身着一件姜黄色的T恤,相当生活化,但一身武林正气却十分惹眼,让我在人流之中一眼就确定了这就是久闻其名的胡老师了。老远的看到我们,他就热情的伸手打招呼,一出站,我们就像老相识一样的拥抱在了一起,无需多余介绍,因为早有神交。之前我也曾给他写过字,而他也赠与过我他师爷杨澄甫与恩师杨振基和他自己的拳学体用与心法的珍贵著作,再因为我正练他传授的这套“老六路”拳架,所以一见如故。

我们坐上胡老师的专车,一路边走边聊,约几十里到达他的家中。见过他的爱人及相关人员,便饮茶畅谈,这时我就如进了自己家一样的没有丝毫拘束感了。茶话后,胡老师带我参观了他新揭幕不久的中联国术武馆以及大大小小的相关场地。很气派啊!建筑面积达两千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层楼,是于去年进行改造整修完成,这是由著名当代艺术批评家栗宪庭先生策划并著名建筑师彭乐乐联袂设计的。包括相关的馆、所、厅、堂及近十间宾馆式客房,功能一应俱全。

胡贯涛行拳

庭院气脉很长,一排又粗又高的法国梧桐树别有气象,自成风水。整体布景简捷,从主楼廊台上向前望去,透过一层如纱如帘的翠竹,隐约藏露着巨大的灵璧石,加之粉墙,搭配青黛的对比色,和谐清静,略有江南情调。再看各个厅室,处处都有书画名人之作或精美的工艺陈设。如重达几千斤的龙、凤砚各一方,乃出自名师之手,为镇馆之宝。还有专门收藏名砚的房间,各种大小名品一、二百件,流露着他的文化品味之高。特别是他的书房,传统典雅,透着扑面的书香之气。高大的书架,书卷充盈醒目。包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大套史书等约几千册,他说都看过,有的书还反复看过许多遍。大大的书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与他喜爱的字帖。足见他是一位文化底蕴深厚的真正的武林高人。

第二天,5月13日,这也是我期待的重要日子。在拳馆的餐厅用过早点,胡老师带我们父女俩进入习武大厅,坐在宽大的茶几边照旧先饮他自制的保健茶,同时听他讲述有关太极拳的故事,这使我们的身心都大大地放松,尤其在此武馆的气场里,好似彼此都进入了拳的境界。接着胡老师专门为我演示了“老六路”内功拳架。看他整套拳打得是那么的浑厚用心完整一气,打完后还作了个抱拳礼,顿感武林雄风扑面而来,这太让人激怀感佩了。过去我只是在视频中观看他的拳架,现在能近距离观赏其形、神、意、气、力合一的行拳过程,更使我深受触动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傅智勇行拳

傅智勇行拳

傅智勇行拳

接下来该我上场了。由于这是头一次进到武馆,还是在大师面前比划,此刻的我竟似个小学生应考一般不知所措,所以没几下就打的忘了对错,为了能给老师一个完整的汇报,只好从头来过。打着打着似乎慢慢有些进入状态,30多分钟过去,总算把拳摸完了,大家还给了鼓励的掌声。这时胡老师走过来紧紧地抱住了我。坐下来后,便是夸奖,首先说:“没想到打得这么好,没有毛病……”在场的该馆主教练张建先生(也是邯郸地区太极推手的总教练)也说了一些肯定的话,并写下了:“静的安逸,松的自然,行的通畅,打的是大意境。”这时我女儿也请求胡老师为我写下寄语,作为今后继续练拳的规范与鞭策。他随即写下“太极拳是道,傅老的拳动静之间均在道内,大道至敬畏。手脚是外形,神求尺、寸、分、毫。可敬可赞,更可为标杆(落款签名)”。我明白,其实老师这样讲是由于看到以我这样的年事和功底,还能有这样不畏困难的决心与全身心的投入习拳悟道的精神所为之感动欣喜,其语多有鼓励之情,但是也确是给了我十足的信心,更加引发我对这套太极拳的酷爱与痴迷,遂将习拳过程中萦绕于心头的种种困惑不耻下问的一一向老师求教,老师也十分耐心的一一耐心解惑,这一切都更曾加了我对老师的厚德载物精神的钦佩叹服,时间虽短暂但紧凑充实其乐融融。

胡贯涛指点傅智勇父女

下午三点多钟,是我们父女俩告别胡老师夫妇返京的时候了,他备好了他的座驾准备送我们到高铁站。当车慢慢地驶出了长巷,我回望他30多年前栽植的法国梧桐树交织在院里院外,透过树丛,还隐约可见其拳馆形影,是那么清静深沉,藏风聚气,像他深秘的专著《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思想境界一样,那么魅力饱满,并会吸引我再来。

胡贯涛与傅智勇、傅微薇父女

太极拳是道,其道至深。我们是问道者,须在这道中慢慢地去悟,艺无止境,拳亦无止境。

傅智勇与胡贯涛

傅微薇与胡贯涛

再以《七律·赋杨式太极拳》作结语:

星辰独耀赵王都,自古邯郸气象殊。杨式太极尊道法,武林拳势盖江湖。

傅智勇《七律·赋杨式太极拳》

2019.5.16于北京

作者简介:傅智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书画家,原赤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红山书画院院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