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老者的武术人生

武术流派 2015-04-16

功夫资讯网讯 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了灿若星河的中华武术。在中华武林的这片热土上,绳镖是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为中华武林增色不少。为了这朵武林之花的璀璨绽放,今年70岁的开封武者孟广勤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把绳镖玩得炉火纯青,令人称绝。

4月11日,记者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见到了绳镖大师孟广勤。孟广勤身材不高,但精神矍铄,充满活力。他从5楼的家中疾步下楼,步履轻盈,脚下生风,让人眼睛一亮。他说话语速很快,不时会发出爽朗的笑声,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股大家风范。孟广勤告诉记者,绳镖是一种将金属镖头系于长绳一端制成的软兵械,被誉为“软器械之王”,既可掷抛远击,又可缩短近击,具有携带方便、收缚隐蔽、打击突然、猝不及防等特点。但是,要学好绳镖难度很大,对体力、毅力有很高的要求。练习绳镖不仅要不怕吃苦,勤奋练习,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能将此软兵器运用到极致的人,一定是腿脚快捷、蜂腰健背、肢体轻盈、极具爆发力的武林高手。全国熟习绳镖套路的高手不多,开封更是寥寥无几。谈起绳镖,孟广勤非常自豪地说:“过去,绳镖是很多武林大师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随身软兵器。平时缠于腰间,不显山不显水。闯荡江湖,可轻身简从、不负重荷,做逍遥游状。轻可徒手散打,重则远处发力,危急时刻,随手一解,一转身用力直线掷出如飞刀匕首般疾快锋利,使对方猝不及防,应声中招。而弧线形甩出去再猛地向后一收,则有刀剑横向砍扫般的威力。绳镖软硬兼施、机动灵活,不是一般胖大笨拙的习武者能熟练使用的。”孟广勤常用来练习的绳镖是他自制的,比常见的武术绳镖镖头更大、绳索更长,练习难度也更大。他的绳镖镖头长20厘米,绳索是用棉线编的,响环上还绑有红缨子作装饰。五六米长的麻花状长绳,带有一个黄铜铸成的镖头,看起来像条蟒蛇。这看似笨拙的绳镖一旦到了孟广勤手里,就被轻快地甩起,变得小巧轻便。“绳镖非常讲究技巧,不注意的话会伤到自己。”孟广勤边说边演练起来。他手中的绳子时而如长蛇出洞,时而似巨蟒翻身,伴随脚下步法辗转腾挪,一招一式颇具武林高手的风姿。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亦是绳镖的基本要求。所谓“内”,是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绳镖主要是运用身体的各部位做缠绕收放的各种动作,运动方法以缠、绕、抡、击、抛、扫、摆、收、放、背、担为主,镖头可以因手部动作由圆周运动瞬间变为直线运动。“绳镖与别的暗器不同,练习起来非常费力,想练好很不容易。若武术新手一上手就练绳镖,很容易伤及自身。如果隔一段时间不练就会手生,因此半途而废者很多。初练绳镖,哪怕目标大如斗,都很难得心应手。具备一定的武术软器械功底后,再练习绳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孟广勤说。此生难舍武术情孟广勤是杞县高阳镇大朱庄村人,这个村是远近闻名的武术村。家乡浓厚的习武氛围,使得孟广勤在幼年时便深深痴迷武术。在六七岁时,他便跟随舅舅朱克敬习武。朱克敬精通各种器械和少林拳、形意拳、太极拳等多种拳术,在杞县民间很有名气。练了一段时间,朱克敬看孟广勤是个好苗子,又肯吃苦,就经常给他“开小灶”,传授给他少林拳、五花炮拳、二郎拳、绳镖等看家本领,孟广勤很快成为同批40多名练武学员中的佼佼者。毋庸讳言,成就一番事业不但要有天分禀赋,更要有大量的精力投入。选择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孟广勤必须超常付出才能有所成绩。少年生性不知愁,少年壮志当然也不言苦。孟广勤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给自己制定的任务很苛刻,一个动作要重复几百上千次,长跑要坚持数千米,风雨不辍。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练中,孟广勤打下了深厚的武术功底。当时,农村文娱生活贫乏,逢年过节,孟广勤就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各村进行武术表演,有时一天演好几场,他精彩的表演深受乡亲们喜爱。这正是他最快乐的时刻,这种武术带来的快乐激励他无论多苦多累都坚持习武,直至古稀仍不放弃。1965年,年轻的孟广勤穿上了军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的一员。孟广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地方治安、看押囚犯。然而,当好一名战士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有过硬的射击、刺杀、投弹等军事技能,而且要具备熟练的擒拿格斗术。尽管精通多种拳术,但孟广勤还是从头学起,从一招一式练起,胳膊肿了、腿碰伤了,用热毛巾敷一下继续训练,自幼习武的武术根底,加上不惜出力流汗的刻苦训练,使孟广勤很快从战士升任教练,又从教练做到教官,不仅强健了自己的体魄,也在部队中培养了一批传统武术爱好者。8年后,孟广勤回到地方工作。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没有放弃对武术的热爱。工作之余,他一边练习绳镖,一边培养徒弟。尤其是2007年退休后,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习武授徒上,每天坚持练习。孟广勤表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这项武术绝活能有更多人喜爱并继承。在漫长的习武过程中,孟广勤深知,一个人若不用文化知识武装头脑,武术本领即使再强,也只能是一介武夫,只有文武双全才可大有作为。无论是在上学期间还是工作后,他每天的业余时间除了习武,几乎全是用来读书和练习书法。做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者和众多武术名家一样,孟广勤也是桃李满天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孟广勤已经带了40多年的徒弟。孟广勤在武术教学中坚持“从难、从严、武德第一”的理念,对学生的武德与技术要求非常严格,自己的示范动作也十分扎实到位,讲解更是有条有理、详略得当,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敬仰。多年来,虽然他多次搬家,但仍学者甚众,他的徒弟遍布河南、山西、浙江等省。看到陈德印、李西卫等徒弟在国内比赛中夺得大奖,他比自己得奖还高兴。“练习绳镖有很多好处。首先是提高素质,健体防身。绳镖的套路中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绳镖训练,对速度、力量、灵敏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都有很大的提升。其次,可以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练习绳镖的基本功,要不断超越自己,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吃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要克服消极逃避关,可以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孟广勤说。受武林宗师的影响,孟广勤一直秉承免费教徒的理念。“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教过多少学生,但我从没有收过一分钱学费。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武术传承的工作。”虽然生活清贫,但孟广勤乐在其中,从不言倦。不少徒弟要以礼相谢,他都婉言谢绝:“弘扬民族武术,增强人民的体质,是我应该做的。”武德,为武术之魂。它滋养着武术的浩然正气,决定着武术行为的价值取向,推动着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武德,又是武术之精。聚精为武术首要,然后才有武术的气脉和神韵。武德,作为其中不可替代的一脉,随着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绵延数千年,创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辉煌。多年来,孟广勤一直牢记师训:武德是习武者的品行修养,练武的宗旨是强身健体,惩恶扬善,而不是用来随意伤人,更不能恃强凌弱。孟广勤身怀绝技,却无一丝霸气:“武林中人讲究‘三不打’,就是年老者不打、幼小者不打、不懂武术者不打。”“俗话说要习武先修德。崇武尚德是武术界的优良传统,各门各派也都将武德列入他们的练武守则,我也不例外。一个武林高手,不但要看他的武功有多高,还要看他的品德是不是高尚。没有武德,就没有一个武术家基本的品德。很多小孩来学拳,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清楚,这种状况容易导致他们以武犯戒。因此,我都要先教他们讲武德。在教学过程中,我反复对他们讲,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习武能为自己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提醒他们要经常自省,认清人生方向,以免今后走弯路。教武不讲德,武术就不能健康发展;只有武德双修,武术才能发扬光大、造福人类。”孟广勤教育学生,要求他们必须“尊敬师长、遵纪守法”,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在漫长的武术生涯中,以德艺双馨闻名武林。上世纪80年代,孟广勤在火车站附近居住。由于当时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他多次目睹歹徒行凶,每次他都挺身而出。一次,他出门买菜,见一个小混混正在调戏放学回家的女学生,就在女学生惶恐不已时,孟广勤大喝一声,制止了小混混的行为,并将其扭送至派出所。像这样见义勇为的事情,孟广勤不知道做了多少次。用他的话说:“习武之人要有侠义之心,路见不平就要‘一声吼’。”回首自己的习武生涯,孟广勤在欣慰的同时,感受更多的是所肩负的传承传统武术的重任:“多年来,我一直把自己当做一名传播中华武术文化的火炬手。今后,我要不断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民族的瑰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