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仕门武术传承700年

武术流派 2012-04-19

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730多年历史的行云手长仕门武术,传承至今历经二十七代掌门人。2010年,长仕门作为体育竞技项目入选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行云手长仕门的起源,据考是河北省的红拳、太祖长拳与少林武术融合而成。历经数代人的传承,到了明代此门武术的拳术、器械逐渐形成了套路,到清代形成了一个集功法、套路、技击为一体的完整体系,磨炼出一个成熟的武术社团(行云手长仕门——金永一善武术社)。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第23代掌门人刘文玉来津谋生。路上与人争斗,交手中把对方帽子摘下,对方却一无所知,事后名声大振。从此刘文玉在当时的天津卫教授此门武术,并开设金永一善武术社分社,使这门武术得以在天津流传。

第二十七代掌门63岁的邱金荣告诉记者,行云手长仕门武术至今还保持起源时的面貌,包括功法、套路、技击擒拿及理论四部分,功法练习有用于力量的石锁、捲棒功、抓坛子、端大筐等,练习手臂、拳头及腿部硬度的铁棍,练习枪法基本功的大杆子。其武术套路以十字手出势,采用行云手为标志。特点为:舒展大方,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大而不空,快中有缓,快而不毛,开而不散,刚中有柔,刚而不僵。技击以手腿并用,腿法变化莫测,手法神速,以力重手硬著称,攻防兼备,随机应变,眼快、心快、步快、手快。以快制慢,硬功直上,左右闪击,以动制静,你攻你的,我打我的,避实击虚。该门武器相关器具有:单刀、大刀、剑、枪、棍、凤翅镗、杆子鞭等。

“行云手长仕门武术和其他武术一样,具有壮内强外的健身价值,遵循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常练使手足活动灵活,身体各部功能协调。还可增加骨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增加肺活量。”邱金荣为传承该门武术,多年来早晚坚持习武,从未间断,练习拳术器械、力量以及功法,为把技艺传播下去,做了体能储备。他还对老的教学方法做了仔细分析研究,从套路、功法、技艺三方面形成了适合现代青少年的教学方法,现已开始招收少量的青少年传授拳术、器械,并把一些套路传给武术同行,并约定一起支持该门振兴。

新闻链接:行云手长仕门起源于宋代的河北省霸县胜芳镇,由于历史的变迁,胜芳镇已经没有人练习此门武术,在胜芳现在已经绝迹,全国现只有天津保存了此艺。该武术系少林派系,(已有730多年历史)综合红拳、太祖长拳的技击方法。

来源: 中老年时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