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权信用降级 引全球关注

武术流派 2011-08-07

8月5日晚,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从最高级别的AAA下调至AA+,并将其评级前景定为“负面”。这是美国在历史上首度丧失其拥有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最高信用评级,引起全球关注。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美国信用评级被降,是对美国政府削减赤字无能表现的批评和对美元霸占国际货币主导地位的挑战。对美国国债未来投资价值的判断,市场则存在不同声音。

降级直指政府减赤无能 美元主导地位可能受挫

标普在声明中说,下调评级是因为美国国会8月2日通过的赤字削减计划不够有力,不足以稳定美国的债务状况。标普对美国政治体制进行了措词尖锐的批评,认为“美国在面临持续不断的财政和经济挑战时,其决策和政治体系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有所削弱”。标普还称,美国恢复AAA评级是可能的,但这种可能不会太快。如果美国的债务负担继续恶化,美国的信用评级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

《华盛顿邮报》认为,标普将美国信用评级降级,与其说是“金融结论”,不如说是“政治批评”,其结论质疑的是美国政治领导人的能力。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债僵局期间,亦一再表示,美国有AAA信用评级,却没有AAA级的政治体制。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教授彼得·莫里西称:“我认为这并不算什么。由于美国采取了‘笨拙的财政政策’,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是‘罪有应得’。”泰国《曼谷邮报》6日报道称,主权信用评级被降级对奥巴马总统、美国政府以及美国而言,是一种“象征性的尴尬”。

欧洲各大媒体也纷纷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调降称为“历史性事件”。英国《金融时报》称,美国融资成本和所有联邦政府担保债务的成本都将出现上升,这不仅将会给纳税人每年增加数百亿美元的利息支出,也会波及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债务担保成本,从而对美国经济复苏乃至全球金融行业构成冲击。但也有专家认为,此次下调评级对于美国的负面影响是有限和短暂的。

有人担忧,主权信用评级被降将在美元长久以来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全球金融市场上产生不可预知的破坏性。菲律宾《星报》6日报道,降级后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它将对已经很紧张的投资者带来哪些影响。预计8日上午股市开盘后,美股将被出售。本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降了699点,是2008年10月以来一周内下降最多的。“但是损失可能是短暂的。降级的威胁可能已经反映到本周股市的暴跌上了。”一位组合基金经理称:“市场已经被打开了,它知道主权信用评级被降级正在一步一步靠近。”

美国债安全性受质疑 未来影响有待观察

长期以来,美国国债一向被投资者视为最安全的投资,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美国得以长期以廉价借贷成本维持政府运营的关键。美国国债被降级,是否意味着美国国债不再是最安全的投资?将对美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局面,分析人士的观点存在明显差别。

一种观点认为降级之举无关紧要。对美国这一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来说,打击更多是象征性的,而不是现实的。标普给美国信用评级降级,在人们预料之中。分析师们认为,市场一直存在降低美国信用评级的预期,因此反应可能相对温和。此外,评级通常被用来帮助投资者了解他们不太熟悉的某一实体的金融健康状况。但美国国债是全世界最为人知的投资产品。一些退休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已考虑放松对债券级别的投资限制,就是以备降级后继续持有美国国债。尤其是对担忧欧洲债务危机形势的投资者来说,美国国债仍是避风港。

美国政府支持上述观点。标普宣布将美国国债降级后,美国财政部称标普的结论有“根本性缺陷”,标普对美国债务计划的预测有大约2万亿美元的计算误差。据报道,美联储关注降级反应的同时,也乐观地认为降级不会改变银行业将美国国债视为最安全投资这一判断。另两家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都还没有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级别。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降级将对美国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由降级推高的借贷成本,将使美国通过削减预算省下来的钱都失去意义。同时,消费者的抵押贷款、信用卡和商家的借贷利率都会相应走高。降级还会对州及地方经济构成严重打击。地方政府的债券可能会随之降级,使本已困难重重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进而影响美国经济复苏和就业情况。

这种观点还认为,美债被降级,还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全球金融经济的基石之一就是美国国债是一种无风险投资。降级意味着美国国债不再安全,将动摇整个体制。2008年次贷证券被降级就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在过去的一周里,对欧洲债务危机恶化和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已让全球投资者惊慌不已。

还有观点认为标普的行为毫无意义,认为一家在金融危机前把次贷证券给予AAA评级的评极机构竟然还有能力给美国政府降级是一件很好笑的事。

折中的观点则认为,美国信用被降级的真正效果至少要到美国东部时间7日晚上即亚洲股市开盘之际才能略见分晓,而全部效果可能需要几个月或更长时间观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本报华盛顿、布鲁塞尔、曼谷8月6日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