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另一道风景线——丐帮

武术流派 2011-04-12

功夫资讯网讯(记者:葛洁)在各个城市游荡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肮脏不堪的衣服,蓬头垢面,手捧着一个破瓷碗,有的残疾,有的四肢健全。在地铁站口、公交站台、大型商场门口,甚至在堵车的路口,他们的身影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特殊人群——乞丐。

为什么“乞讨业”发展如此火爆呢?首先,真乞讨人群数量的增加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确实富了起来,然而他们并没有立刻行动起来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相比之下,另一部分人还相当贫困,特别是在落后的山区农村。由于贫困,很多人生病无钱医治;孤寡老人没人赡养;对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政府也无力全部帮助。迫于生计,这些人最终走上了乞讨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家里种一年地的收成还不如在大城市乞讨半年的收入,这客观上给那些想通过不劳而获来发家致富的人提供了“捷径”,从而使城市乞讨队伍不断壮大。其次,对城市乞讨的管理不力。尽管在2003年我国废除了1982年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正式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然而,这并没有让乞讨人员减少。他们有的抱着婴儿,有的领着3.4岁的孩子,有的身体残疾的一塌糊涂,没残疾的把自己变成残疾的也要上,乞讨的目的真假难辩,遍及全国各地的乞讨现象使社会大众熟视无睹,漠然视之。因对乞讨者的好心施舍经常被欺骗,就会造成人们“同情疲软”,导致很多人拒绝捐助乞讨者。久而久之,这样会使人们的同情心削弱,恻隐之心淡化,造成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得不到救助,长而远之更使我们的社会丧失起码的同情心。这种被削弱的同情心会影响到青少年,尤其是儿童,使得少年儿童的同情心逐渐丧失,最终将对社会产生极坏的影响。而且,“丐帮”中流行着“三年讨饭,不愿做官”的口头禅,可见,乞丐们的物质贫困往往伴随着精神上的堕落。职业乞丐长期“叩门乞良推恩少,仰面求人忍辱多”的生活经历,使他们人格萎缩,散漫不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铮铮铁骨,乞讨是与我们民族精神背道而驰的现象。“精神贫困”随着丐业的发达,蔓延开来,必将腐蚀我们的民族精神,养成懒惰的国民性。当前我国乞丐为了获取钱财,不顾廉耻,采用阻挡、漫骂、下跪等方法纠缠行人,完全丧失了人格尊严,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违背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把乞讨当成发家致富的“金钥匙”,这就是对那些辛苦劳动的人们的一种亵渎。那些组织残疾人为自己乞讨的不法分子若得不到应有的制裁,他们会更加放肆地危害社会。那些假乞讨者若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真正需要同情和关心的乞讨者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