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的太极拳-清净山人

功夫秘籍 2014-02-28
编者:《搏击》杂志今年第4期“人物志”栏目,对杨式府内派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李正先生专门做过报道,本期又有机会,听李先生再讲讲他和“府内派太极拳”的事儿:李正为府内派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是当前国内外著名太极拳家。他较全面地继承了府内派太极拳体系,专门从事府内派太极拳传播推广十余年,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目前,李正定居珠海市,在国内外教拳。他的香港、澳门弟子分别于2003年和2012年成立了香港、澳门府内派李式太极拳学会;马来西亚弟子于2007年成立了马来西亚沙巴亚庇府内派李式太极拳学会;澳大利亚弟子于2008年成立了澳大利亚府内派李式太极拳学院。2013年5月在杭州举办了“府内派太极拳国际发展论坛暨李正老师弟子、学生联谊会”,成功地扩大了府内派太极拳的影响并推广到国外。听李正先生讲,府内派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清朝后期把太极拳从民间带进京城的太极拳家杨露禅。第二代传人是当年在端王府供职的富周,当时王府中与富周一起拜在杨露禅门下的还有王兰亭。第三代传人是富周之子富英。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丰富多彩的形体动作和内涵深遂的阴阳哲学理念,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太极哲学思维。太极哲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早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阐述了太极阴阳哲理在自然界和人体医学、养生方面的深奥道理。太极阴阳哲学的理念更是贯穿于中国的道教、书法、绘画、堪舆、数理等领域。太极拳通过形体动作、口传身授代代相传,是太极文化传承的特殊载体。早在汉唐时期,就出现了太极拳的早期套路“五禽戏”和“小九天”等,宋元时期的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则成为太极拳发展过程中的集大成者。杨露禅把太极拳带进了王府,与皇家文化结合,登峰造极,使太极拳成为中华武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在杨露禅之前,太极拳并没有登上大雅之堂形成完整的体系,杨露禅在王府内所传授的太极拳即“府内派太极拳”,才是原汁原味的太极拳。清朝的皇帝多为马上皇帝,满族也是一个尚武的民族,所以,在王府内教拳是不敢弄假和懈怠的。富周和王兰亭是杨露禅初入王府所教的两位高足,富周、玉兰亭二人学得杨露禅所传太极拳的整个体系。后来,王兰亭将所学与其它拳术揉在一起传给李瑞东,经李瑞东及其传人的演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而富周遵其师兄杨班侯所嘱,只传其了富英未收其它弟子,所以,只有富英将原汁原味的杨露禅在于府内所传太极拳,完整地继承了下来。第四代传人一萧功卓(1886-1979年)自幼习武,民国初期在东北军任高级将领,官至少将师长,颇有财力。清王朝被推翻后,富英闲居,萧功卓得知富英家传杨露禅所授全部太极,百计寻求,托人引荐,虔诚拜谒,终得富英亲传。所学因是从王府内得来,又为与杨澄甫所传有所区别,所以称“府内派太极拳”。萧功卓抗日战争后脱离军界,解放后定居保定。在保定传授弟予多人,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没有一人能全而、完整地掌握“府内派太极拳”的整个体系,而是由多人共同掌握。第五代传人——翟英波,1959年随萧功卓学拳,擅长太极推手和府内派太极拳老架108式,主要在保定市教拳。第六代传人——李正,1981年拜崔英波为师学习府内派太极拳,又向其它几位师伯,师叔学习了他们各自掌握的套路、功法,目前是较全而继承、掌握府内派太极拳体系的主要传承人。李正于1999年定居珠海,专门从事府内派太极拳的推广传播,十余年来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昆明、深圳、石家庄、济南等省会城市和许多中小城市教授,推广了府内派太极拳。目前,这一濒临失传的太极拳流派,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关注和认可。李正首先在《武魂》、《武当》等杂志发表文章介绍“府内派太极拳”,带领弟子参加国内外各种太极拳活动,并向国内外正式出版发行了“府内派太极拳”系列教学光盘二十余套。今年还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李正的第一部专着《循道太极——府内派太极拳述诠》,建立了府内派太极拳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使“府内派太极拳”这个原来只在小范围内传承,比较保守的太极拳流派,走向全球。目前,已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到珠海向李正学习“府内派太极拳”。这一濒临失传的太极拳流派,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太极拳爱好者的关注和认可。在今年九月于武汉举行的武当演武大会上,李正被确立为“府内派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府内派太极拳体系的特点是:雍容华贵、舒展大方、气势磅礴、潇洒流畅、体系完备、传统时尚。府内派太极拳体系的内容有徒手套路十套,即1、智捶;2、大架108式;3、老架108式;4、小架108式;5、小九天;6、后天法;7、太极散手三十式;8、太极长拳;9、十三内丹功法;10、点穴法以及太极剑、太极球、太极推手、太极功法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