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炫君你所不知的功法武术道医与丹道|发现道医

功夫资料 2022-09-01

李:你不知道的功夫、武术、道医、丹道|发现中医

原创:为中医创造人脉的中医。

采访人

李,本名,本名。他出生在中国圣地黄羲的故乡,成长在秦川山脉之间。从小热爱文学,热爱武术。成年后经常遇到有亲和力的文人,遇到勇士为友,为国争光。

年轻时受家乡武术的熏陶,受一代宗师孙后人的启迪,有机会结识了一位华山古仙道士,传授和学习道教武术和道教炼丹术。后来在西北之行中拜访了很多名师。经陈大师推荐,我师从武当春阳门道长高李,经道长刘力推荐,我系统地向武当当代儒侠学习了春阳门的武功和道法。

引用单词

武术可以练,可以打,可以养。他们有什么特点?舒筋活络、按摩引导、心服口服、内强中干,属于哪一层次的功法?丹的内外练是基于什么样的原理?医与药不分,奇经八脉,正经十二脉。这个应该怎么理解?

在上次的采访中,我们介绍了李道长的修行之路,他在修行期间曾师从多位技艺高超的道长。在本文中,李道长将为您深入介绍相关内容,讲解您所不知道的功法、武功、道医、丹道。

对花

功法之门外三法

中医:你跟陈大师学习的过程很有意思。这期间你学到了什么?你愿意和我们分享吗?

道士李:

他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大师,他教的很多东西我还记得,比如功夫,道家思想,修行。说到功法,他是一个有好几个门派的人,比如龙派,天医派等。他是陕西人,所以他的衣钵传承是隐逸派。现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神仙教。这个教派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比龙教派。龙派由丘处机丘真人创立。是宋末元初的一派,当然也是现存门数最多的一派。隐逸派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鬼谷子,鬼谷子是隐逸派的代表。

现在的华山派分为隐士派和古仙派两个派别。陈抟老祖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是隐逸派的第21代传人,所以华山派其实是隐逸派的一个道场,但这个是道门的,不是江湖上的华山派。当然,神仙教最著名的修炼体系就是睡功,比如睡龙法,睡龙法,破泥瓦。陈抟老祖号称睡仙,睡了八百年就成仙了。他的修炼体系类似于朗曼派。

入门级别,功法分为舒筋健骨,按摩引导,心服内强。这就是所谓的外三法,也是武术、道医、丹道的基础阶段。也就是说是先打基础再练的三个过程。现在市面上,炼炼气,炼气化神,炼神化,修炼虚德,这是很大的修炼层次。很多人还不知道怎么操作。他只知道这么一个名词,炼炼气只有充满精气才能炼出来。精一般是指人的有形物质,而不是市面上的男精女白带。这很搞笑。这个本质和中医是一样的,所以说没有医生和医生之分。

要想行医,必须懂医。你可以不开药方或帮助别人,但你必须知道自己身体的气血运行过程

伸筋健骨、按摩引导、内正外强三法,也是属于炼精范畴的做法。三外法中包含的功法种类很多。比如华山五行,武当易经八路,熊市十二大功法,五禽戏,都是一个体系,都属于少林易经。《易经》分为两部,即《易经》和《洗髓经》。易经有12招,也是易经的技能。洗髓经属于按摩指导的范畴,取神强身。伸筋拔骨的手法还包括吕祖八式养生术。

吕祖八式筋骨牵拉操

中医:你刚才谈到了吕祖的八式健身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道士李:

吕祖的八式养生术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技术。它不是由吕祖创立的,而是由他编纂的。就像太极拳不是张三丰的父亲创立的,是张三丰的父亲重组的,当时不叫太极拳,叫十三法。太极一词最早是陈家沟的陈提出来的,这里有历史渊源。吕祖八式养生,其特点是练八大独特经络,主要是保持和把脉,所以更侧重于捻转力量。扭转的动作有很多,就是让你的身体像麻花一样左右扭转。不像其他拉伸筋骨的运动,属于线性拉伸,比如瑜伽,拉韧带。当然,吕祖养生法也有八种类型,但它并不关注这一方面。主要是锻炼肌腱和筋膜,不是韧带,不是一回事。

中医里韧带属于宗津,可以摸。就像橡皮筋一样,有膨胀系数。你一拉就能拉开,不拉就缩回去了。上面说的肌腱就是筋膜。筋膜没有膨胀系数,只有薄和厚。筋膜会随着练习越来越厚。为什么厚?因为筋膜和络脉是平行的,筋脉和经络是平行的,络脉就像你穿了一件网状的衣服,把你包裹起来。经络是这个网上的主线,所以你的络脉训练的作用是让你体内的气分布更加均匀,所以有储存气和能量的作用。

吕祖的八式功法,除了注重特有的经络八脉,还注重筋骨的运动。它需要先固定你的框架,比如你的手腕需要固定后才能动,你的手肘需要固定后才能动。里面的动作还得分解练习。不像很多功法,练着练着就脱不开身。吕祖的八股文恰恰相反。它让你断开,比如让你的手先动,然后你的手肘和肩膀动。所以吕祖的八式功法属于动桩法,而且是动桩法。如果把这种功法的每一种类型单独拿出来,都可以使用。

当站桩来练的。

中医家记者:功法学习对于您的身体以及人生的看法有着一个怎样的影响呢?李炫君道长:

影响可以用一个字总结——慢。练功会让你慢下来,慢,不侧重于讲让心静下来,因为心静属于心性层面,心性的东西师父是教不了的。我可以指导你,但是我教不了你,每个人的心性状态是不一样的,心性只能靠自己,所以道门有一句话叫做:“命有师传,性要自悟”,就是你的命功,功法这些东西是师傅教你的,因为不教你你不会,但是你心性的修为需要你自己去磨炼,师傅是教不了的。比如说,我说你过来,我教你一下,把钱看透,你看不透,这是很现实的,你骗自己是没有用的,但是如果你说这功法你不会,你过来我可以教你。所以性与命有着严格的区分。

为什么我说练功最重要的收获是让你慢?古人说,入微见道,什么是入微?就是你能够从细微处观察生活,或者观察万物,这样你就能够接近道,能够发现规律,而不是从大的层面直接看,这样你是很难懂的。所以你不慢下来怎么看?打个比方,如果你去拍一个慢镜头,你的每个动作,都可以看的很清楚,如果你把它再放慢上10倍、20倍,你会发现,手上每一根汗毛怎么动,你都能看得很清楚,但如果是快镜头,看到的就只是一晃而过的影子,我们练功也是一样的,如果一晃而过,你哪来的体感?因为你的注意力没有在身上,你越慢的时候,越能体会到胀、麻、酸的变化,那么你所有注意力都会在自己的身上,你才会去了解你的身体,进而练好这个功法。

你看那些每天做广播体操的大妈,她什么时候考虑过这个身体是怎么变的?如果她有一天考虑了,那么她就不是做操而是练功了,这可以说也是区别做操和练功的一个方面。当然相反,很多人把功法当操做,最后还怪怨功法不行,当然这和传授的师父也有关系,师父是否能够清晰明白的教授和讲解功法的原理和实操,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修行圈有句话叫:“打着灯笼找明师,莫要趋名拜名师”就是说要找明白的师父,也就是明理会教的师父,而不是有名的师父。有名气的师父不一定会教徒弟,也许他自己练得很好,但不一定善教。

练习功法,能让人慢下来,时日久后甚至会改变你平时的为人处事方法以及做人的心态。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没办法具体地说出它到底有哪些影响,如果要说影响,就是一“慢”字,所以道家讲,道不可言状。

武术之三法

中医家记者:您自小跟师父学习武术,现在的人对武术懂的已经很少了,能不能跟大家聊一聊关于这方面的事情?

李炫君道长:

其实他就是老顽童,武术属于术的范畴,道家有五术,山、医、相、命、卜,五种技能,江湖上叫五技,武术属于其中医字脉的分支。

武术和武技是两个东西,武术里面包含有文化的成分,它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武技纯粹是一门技术。我打个比方,我们说学术思想,学术,它包含很多理论在里面;开车是一门技术,属于车技,是一种技术,开车的人不一定要研究车的构造和车的原理,不需要去研究理论,他只需要把开车技术发挥到极致就行,为什么?技术讲究的是实用。武术有理论成分在里面,所以武术包含有文化在里面。

武术具体包含什么?它包含三种元素,第一种是演法,也是武术的初级阶段,演法就是表演、展示,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武术竞技赛,这个在一定程度上讲是肢体艺术。你看他打360度的腾空旋子、翻跟斗,耍剑的时候很多剑花,其实这从实战的角度来讲没有任何作用,而且实战的时候你也不敢这样做。为什么人们诟病跆拳道没有实战能力?因为你总是腾空,腾空之后,人家抓住你,就能把你摔坏的。

第二种是养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武功。养法是武术的最高层次,也是现代和古人最推崇和追求的一个层次——养身。这在武术圈叫练养合一,就是说练武术要能够养到你的身体,让你的身体素质更加好,那才是最完美的状态。

第三种是打法,打法不需要好看,也不管它养不养身体,目的只有一个——能够实战,所以打法只研究它怎么去打人,这个是来源于战场的。

武术有三种来源,一种是来自民间生活,比如板凳功、砸刀功、剪刀功等等,一种是来源于战场,属于武技,是一门杀人技术。还有一种是来自宗教法事科仪。

打法重视实操,纵观三大内家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它们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形意拳是大枪术,它只有三招搬、拦、扎;太极拳是什么?太极拳叫炮锤,炮锤是什么?炮锤是刀盾,一手拿刀,一手拿盾,属于刀盾步兵;还有一个八卦掌,它是刀术和短兵(如短刺,短剑,匕首,短棍等),属刺客技术,它的力量属于扭转、腾挪,缠绕,主要是古代斥候练习,在合敌人周旋的时候凭借身法可以快速刺杀敌手,运用技巧也是需要腰去拧转与腾挪的。

我为什么说武术能打?其实就是因为它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脱了兵器就是拳,所以说练习武术之前,你都要练基本功——功法之外门三法。功法既可以把你身体养好,又可以让你在武技上更甚一筹,为什么?以前我们武学的人,有句谚语叫筋长一寸,力大三分。当然这个放到养生上,它也适用,筋长一寸,寿长十年。

所以说筋要撑,骨要拔,就是筋要撑长,骨密度要增大。你骨密度增大,才抗打击,他打你,你才能扛得住打击力,当然你如果往实战的方向去练,还需要在撑筋拔骨的基础之上,有一些辅助的练法,比如说抗打击能力、反应能力。

道医之宇宙观

中医家记者:您在功法以及武术上,都有着比较深刻的见解,您刚才讲,医道不分家,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对道与医的看法?

李炫君道长:

学道必须要学中医的,中医属于道医的分支,这个话我敢讲。我们讲,道医不分家,巫医不分家,医术是起源于巫术的,以前“医”的繁体字“毉 ”,它是一个巫字,所以说医术来源于祭祀,其实在最早的时候,医、道和巫都是不分家的。

我为什么说中医是道医的分支?因为道医的体系比中医体系要高,当然这仅是我的一家之言,诸位权当参考。比如,中医更注重十二正经的应用和研究,它对奇经八脉描述就非常少,也比较模糊,当然这是我个人研究得出的观点。为什么讲道医的体系比中医体系高?因为从能量体系层次上来讲,奇经八脉要比十二正经高。奇经八脉属于纬度空间能量层次,十二正经属于天体能量层次。打个比方,十二正经为什么分三阴三阳?这个怎么来的?为什么十二正经又划归到五脏六腑上面去了?其实这些是古人在修炼内观的时候切实看到的东西。

经络是什么?按现代说法,说成能量,很多人更容易理解一些,经络就是能量在身体里循行的路线。那么人死了能量就不存在了,当然就没有经络了,所以说它是能量行走的通路,就像三焦, 三焦是一层脂膜,这个脂膜就是阳气循经的路线,阳气活动的场所。

研究十二正经,首先要有宇宙观,如果没有宇宙观,你是理解不了的,为什么古人说我们自然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身上的孔穴如天上的繁星一般?就是说你身上的穴位、穴道其实跟天上的星星一样多,但是我们只总结了360周天大穴,这360个穴位其实就是其中比较闪亮的星星,所以我们重点关注它,而后世各医家也陆续补充了很多,这个权且不谈。在针灸治疗中,我们也有刺络脉而不刺十二正经和穴位的,同样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刺奇经八脉来治病。

宇宙观是什么?古人讲七政,七政就是在银河系有七位管理银河系的大臣。一个帝王,一个皇后,还有五位大臣。其中帝王是太阳,皇后是月亮,还有五个大臣分别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十二正经就是他们之间能量交替路径。人存于天地之间,和自然能量有交替、互换的过程,和宇宙有交替、互换的过程,并不是说你是独立的、封闭的。

十二正经如何分为三阴三阳?太阳,月亮称为太阳、太阴。然后以太阳太阴各划归六条经络。因为阴阳之术,本来是三个,一个是太阳的三个阶段,一个是月亮的三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太阳和月亮对人影响最大。天布五星,人有五脏,一年分四季,归五行,对吧?那么每一季都有一个星辰所主,但是五星又受制于太阳、月亮的管辖,所以先有三阴三阳,后才有归经、归脏。

上面讲的还只是十二经,十二经归属于银河系,为什么我们说奇经八脉要比十二正经能量层次要高,因为奇经八脉已经脱离了银河系,属于四正、八方。四正主上下左右;八方主人之前后、左右、内外、上下。在奇经八脉中,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任脉、冲脉、带脉、督脉各主一方。在八脉之上还有阴阳二脉,阴阳二脉之上,还有中极脉,这些内容在中医上是没有讲到的。

为什么修炼?比如,密宗修炼,首先就是要把中极脉修通,他们把中极脉分为九大脉轮,都在中线上面,这里面还有很多东西,是讲不完的。

所以,中医源于道医,而且道医不分家、易医不分家、为什么易医不分家?易理包含了医理,你可以拿《易经》的理论去指导中医,但不能拿医学来指导《易经》,它是指导不了。大者能包小者,小者不能包大者,就像我经常跟我学生开玩笑一样,为什么你看人家不顺眼?因为你没人家境界高,你容不下他,就像你只有一百毫升的容量,人家有一千毫升的容量你怎么容的下他嘛!就像你一个成人不可能跟小孩去计较,为什么?你比他大。所以说就像有人问我学道是干什么的?学道其实是让你明白更简单的道理,而不是更复杂的,修行是干什么的?修行是自我了解的过程。

内外丹之丹道修炼原理

中医家记者:您刚才跟大家分享了功法、武术与道医,这些与丹道修炼有何联系?

李炫君道长:

功法可以说是丹道修炼的根基;武术,对于修道之人来说,属于旁门末枝,主要用来养身和防身;而道医,正如我刚才说的那样,医道不分家,修道的人必须知道自己身体气血、身体机制运行的过程,然后才能对身体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进行丹道的修炼。

中医家记者:关于丹道修炼,是一个怎样的原理呢?

李炫君道长:

丹道修炼可以说是道士毕生的追求,为什么叫丹道?其实丹道说的就是炼丹。丹,分为外丹和内丹,我们现在所说的大部分都是内丹术。内丹术是吕祖(吕洞宾)第一个提出来的。

外丹以天地为炉、以万物为药、以人为引、以阴阳二气为火、炼而成丹。但是炼外丹的方法在唐代就已经不全了,所以也就没落了。内丹的原理与外丹是一样的,内丹以人为炉,再具体一点,以黄庭为丹炉,以水火为药、以神为火、炼而成丹,大体来讲是这样的,实际上是以精为药、气为火、胸为炉,最后炼成丹药,其实就是把阴性的物质炼成阳性的物质,气神就是阳性物质。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讲:“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聚则成形,散则为气”,其实就是炼化阴性物质为纯阳,最后炼出阳神,丹道修炼在大层次上讲求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就是这个意思。

结 语

李炫君道长一路走来,多得明师指点,投师习艺经历颇为丰富。所学广涉功法、武术、医道以及丹道,所得匪浅,实乃吾辈之良师。

本文转自 中医家,本文版权所有归原著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妥请联系小编删除。

现代还有隐仙派吗

应该有吧。隐仙派全真道支派。又称隐派或犹龙派。尊明初道士张三丰为祖师。张三丰,元末明初人。其名字、籍贯、履历,各家记载不一,传说甚多。据明傅维麟《明书》卷一百六十《异散传》载,张三丰,名君实,字玄一,号玄玄,自号三丰子。辽东义州人。常衣一衲,行经街市,乡村,旁若无人。论三教经书,吐辞滚滚。或三五日,两三月,始一食。登山,其行如飞。元未居陕西宝鸡金台观。一日辞世而逝,后复生,乃入蜀抵秦,游襄邓,往来长安,历陇岷甘肃。洪武初,入武当,登天柱峰。使弟子丘玄清住五龙宫,卢秋云住南岩宫,刘古泉、杨善登(或作澄)住紫霄宫,自结草庐于展旗峰北曰遇真观,营草庵于土城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守之。洪武二十三年(1390)拂袖长往,不知所之。明年,太祖遣道士访求,不得。永乐间,成祖又多次派人诏请,亦不获。英宗天顺三年(1459),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加封“韬光尚志真仙”。张三丰虽传有若干弟子,但生前并未组建道派。宗奉他的道派,由其信仰者组成。据清李西月《张三丰先生全集·道派》,该派称名隐仙派,一称隐派或独犹龙派。并谓张三丰承火龙真人,火龙师麻衣垂先生李和,麻衣师陈抟,陈抟师文始真人尹喜。至陈抟时,又兼得少阳派刘海蟾之传,合老子门下文始、少阳二派而为一。此说荒诞之处甚多,但张三丰曾受陈抟一系的思想影响,或许接近事实。此派形成时间虽不可考,但明清民国时期确有此派承传。《诸真宗派总簿》记有多个宗祖张三丰的道派。有:自然派,三丰祖师自然派,三丰派,三丰祖师日新派,日新派,三丰祖师蓬莱派等八个。三丰崇拜最初兴起于湖北武当山,随着武当道的远播,遂在其他地区分衍出更多的小支派,上述各派反映了这个事实。

隐仙派的功法

隐仙派气功特点:一般气功修练事先练点(穴位),再练线(经络),最后才练面(全身),效果缓慢而不显著,需经无数时曰始能打通奇经八脉。隐仙派筑基,所采行之气功练法,乃先练面,再练点,最后练线,很快即可打通奇经八脉。因为先练面,即全面充气,充气后,聚于重要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连通,即达经络开发。全身充气法下手,步骤是由下焦、中焦而上焦,达到全身无处不是生机勃勃,气机激荡。
气功之益处:运用隐仙派气功功法,三个月内勤练习,可以练出内气,即热气团,可用于治疗己身器官慢性功能失调之疾病,如过敏、五脏六腑之新陈代谢不良、或生殖功能不济等病症,六个月左右,可以将内气运出体外,用以治疗他人较简易之病症,又称为外气疗他。除了治病,更可强身,使全身器官或组织功能增强,几可增加数倍之体力,更可配合静功,炼丹得小药(或称筑基)
呼吸之种类:
⒈ 自然式呼吸:即人生而具有之本能式呼吸,完全不加任何意念之呼吸。
⒉ 控制式呼吸:即以意念控制之呼吸,又可分为:
⑴腹式呼吸:包括吸饱、吐尽闭气式呼吸。
⑵胸式呼吸:包括吸饱、吐尽闭气式呼吸。
呼吸之原则:
⒈ 随时保持松、静、自然、圆、软,只要醒着都要练。
⒉ 呼吸要缓慢、均匀而细长,吸时要把握松、饱之原则,吐时要静、要尽,在自然而均匀之下完成一呼一吸。
释上、中、下焦:
上焦者,指由天突及二肩穴至横膈膜部份之胸腔。
中焦者,指由横膈膜至肚脐部份之上腹部。
下焦者,指由肚脐至耻骨部份之下腹部。以上三部份,为气功修练之分期实施之分界区。
释观照:观照,顾名思义乃用眼睛看,以眼光照之,隐仙派气功特重观照,实际作法乃闭眼缓慢,确实的观看全身内面,初步可达神不外驰,身心恍惚之功,所谓『神不外驰气自定』,进而可达到以神御气之玄妙功法。 静坐姿态
「静坐」广泛的说还应包括静立、静卧,甚至随便坐。姿态于静坐过程中,几乎根本不影响结果,只要能让自己的身心松静自然,舒适安详就是最好的姿式,勉强作做,徒然扰乱情绪,劳累肉体而已。古人说:「天若泰然,百体从命」就是告诉读者如何轻松愉快来静坐,不是叫人开始就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当起苦行者也。
性命双修论
「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因为性命二者不可分离,所以要双修。性是神是心,命是气是息。因此心息相依,神气合一就是性命双修。何以要双修呢?如果我们用钱子来比喻可能比较容易了解。概镜本有光,因尘埋而光灭;光不离镜,因镜破而光消,镜之光明譬如「性」,镜之质体譬如「命」,所以要「性命双修」。
凝神
把心思想定某处叫凝神。把眼光(阆眼后)注视某处叫观照。凝神与观照,二者几乎是如影随行的。凝神便观照更为明晰,观照则加强凝神的火力丹上经称意念为”火”。火有文火、武火。是以意念的程度来加以分别的。身体之内为身内,身体之外为身外。如果像鼻尖,像肚脐,像生殖器则叫做不内不外。静坐下手,许多门派都是以”住心一处”—“守窍”来清扫杂念的。守的相对是不守。守窍入门易,功效快,但缺点多,副作用大。不守窍则反之,各有利弊,然应用之妙纯乎一心,惟由读者权衡各种情况,然后择法行动可也。
调息
气功非常注重调息,即呼吸训练也。但是初学静功则禁止调息,只要听其自然,顺其自然而已。这种不调之调才是最好的调息法。坊间许多书,把气功与静功没搞清楚,自己又不知有没有亲自如法实验过。许多读者又太过相信他们,看几遍书即依法炮制起来。结果,好处还没获得反而练出胸闷,胸痛气喘,呼吸困难或头部胀痛等副作用来,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丹经上把呼吸叫做”风”,又称为息,息仍分为文息、武息。是以风的强度及长短来区分的。
风火文武
静坐入门谈风火文武,似乎有点躐等,因为真正风火文武在丹经的层次上是要在小药三百六十周天时才使用的,但提早使用,如拿中学代数来学国小算术一样,多少方便一些,综合要义,大约有下列数条:
⑴凝神调息,火为武火,息为文息,下手时心绪较杂乱时使用。先性后命。
⑵调息凝神,息为武息,火为文火,下手时心安神宁时使用。先命后性。
⑶吸长呼短,着意于吸,阳气上升缓弱使用(即进阳火之用法)
⑷呼长吸短,着意于呼,阳气下降缓弱使用(即退阴符之用法)
⑸若阳气进行顺利,则使用呼吸等长方法,不必头上安头,顺守自然可也。
⑹沐浴:即休息也,即不凝神,也不调息,既不注重于呼,也不注重于吸,纯任无为自然也。
影响因素
⑴体质⑵性别⑶年龄⑷心性⑸环境⑹饮食⑺职业⑻勤惰⑼空气⑽温度⑾时间⑿睡眠⒀衣着⒁色欲⒂智能⒃福气⒄根器⒅明师⒆机缘
禁忌
⑴忌环境吵杂,受到惊吓。
⑵忌光线太亮或太暗,刺激元神。
⑶包忌闪电打雷,狂风暴雨,天地变怪之气候天打坐。
⑷饱饭后半小时内。
⑸忌食大量冰冷,或烟酒类。
⑹情绪刺激未心平气和前。(先训练呼吸可以缓和情绪。)
⑺ 房事前后八小时内。(房事后反宜训练呼吸)
⑻ 月经来潮时,忌腹式及胸式呼吸。可以自然呼吸之静坐,但忌守窍式之凝神调息。
独门功夫
「全身观照」是隐仙派的独门功夫,也是「隐仙派」最重要的筑基功法之一。
「全身观照」,第一个要领是姿势不拘,只要舒适就好,姿势没有任何限制。强调舒适的姿势就是要达到全身的放松,如果采取一个不舒适的姿势,就不容易放松。心理状态要平和,做全身观照的时候,要把其它的事情放下来,如果有事挂心头,放不下,就暂时不要做全身观照,先把那个事情想清楚或做完,或者你真的想一件事情想得很烦,这时候不能做,因为做下来一定还会想那件事情。每一个人的习气不一样,有些人每天都有很多事情,有些人总是心闲没事。第一个要领,就是说,姿势不限制,全身要放松,心情也是以放松的状态来做。
第二个要领,观照的程序是自上而下,以全身来讲就是从头顶到脚底,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一般的程序是这样子。但是,若血压高的人,就不要做从下而上的这个动作,一律都由上而下,由上而下做完一趟,做第二趟接着再由上而下。
第三个要领,速度要缓慢。用什么观照?就是用「神光」。什么叫「神光」?眼睛张开来看的时候就叫作「眼光」,依仙家的功夫来讲,人们的眼睛藏神,人们常常讲「这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这就是说人的精华都在眼睛这个地方表现无遗,儒家也说「观其眸子,人焉廋哉。」。一般人眼睛用得最多,除了睡觉外,几乎都在用;而且这眼睛都乱溜、乱看,耗散的能源最大。所以老祖先常说「闭目养神」,中国的一些用词里,就隐藏着养生的道理,只是现代人已经不太能体会这些东西。
用神光来做全身观照,就是眼睛闭起来看。很多人会问:「眼睛闭起来怎么看?」眼睛闭起来看就是用神光看,也就是说,用眼睛看的动作加上意念。譬如说,我现在站在这里,我眼睛张开来可以看到所有的人;我眼睛闭起来,我也知道你坐在这里,我也可以这样看你,但是只有看的动作,而不能像张眼时,实际看到东西。同样,我眼睛闭起来的时候,我也可以看我自己的身体,包括外面的轮廓,甚至可以往身体里面看,可以加上意念去看自己的大脑,连眼睛都可以自己看自己,以及看鼻子、看耳朵、看口腔、看内脏、看骨胳。神光就是你平常眼睛看的那个动作加上意念,观照就是看的动作再加上一个「想」,这个「想」就是属于意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