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武功队传奇电视剧(武功游击队电视剧)

武术流派 2022-10-15

小时候拿着哥哥借来的那部半旧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尽管开头和结尾都丢了,但仍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对书中的魏强、贾正、赵庆田等几个英雄崇拜有加,对老鬼子松田、大汉奸刘魁胜、哈巴狗恨之入骨!这是一部英雄的传奇,是一首冀中军民奋勇抗日的赞歌!

后来才知道,《敌后武工队》的作者冯志本人就曾经是敌后武工队的小队长,写的都是他亲历的真实故事,怪不得《敌后武工队》写得那么精彩。

作者冯志,原名冯禄祥。1923年7月出生于河北静海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只读过4年小学。1938年春天,参加了吕正操将军领导的冀中抗日人民自卫军(八路军第三纵队),勤务员、警卫员、班长、排长。1942年日本鬼子对冀中平原进行"五一大扫荡"时,冯志成为冀中九分区武工队第一小队队长,反扫荡胜利后,荣获冀中军区颁发的“五一”反扫荡一等奖章。1944年,敌后武工队圆满完成使命后,冯志调到冀中三纵队前线剧社,任文工队长、剧社社员。1947年到华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历任《河北日报》记者、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文艺部副主任。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保定作家群第一代作家。

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还写有中篇小说《保定外围神八路》、短篇文章《表里的生物》。特写《英雄连长王志杰》、报告文学《神枪手谢大水》、通讯《团结模范高永来》。

1958年到“文革”前夕,又写了《前线文工队》、《地下游击队》、《成长曲》三部长篇小说的初稿,但还未来得及修改和出版,部分手稿在动乱中丢失。1968年11月,被“四人帮”迫害致死,年仅45岁。1980年1月,为其平反,恢复了名誉。

在小说的《写在前面》中作者写道:“我所以要写敌后武工队这部小说,是因为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日日夜夜地冲激着我的心;我的心被冲激得时时翻滚,刻刻沸腾。我总觉得如不写出来,在战友们面前似乎欠点什么,在祖国面前仿佛还有什么责任没尽到,因此,心里时常内疚,不得平静!”

“书中的人物,都是我最熟悉的人物,有的是我的上级,有的是我的战友,有的是我的“堡垒”户;书中的事件,又多是我亲自参加的。在党的关怀,同志们的帮助下,现在总算完成了我多年的宿愿,把它写出来了。”“《敌后武工队》如果说是我写的,倒不如说是我记录下来的更恰当。”

河北日报记者张晓华曾在2005年7月20日采访了时年77岁的冯志夫人苑莎老人,老人在采访中说:“老冯不是专职作家,他写东西没有资料,因为这些事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人物都在他的脑子里头。当时写稿子,老冯想起过去的战友,常会悄悄地流泪。”重忆往事,老人十分激动,几次声音哽咽。“许多人说,老冯和我就是小说中魏强和汪霞的原型,其实不是的,‘魏强’取自‘为了抗日武装强大’之意,‘汪霞’则代表着抗战女干部的青春年华和革命追求像朝霞一样灿烂而高远。”

记者后来在7月21日,在徐水县大因镇王村采访了武工队英雄贾正的原型已经85岁贾正喜;7月22日,还在北京航天二院小区,拜访了武工队大队长兼政委杨子曾原型88岁的杨寿增。提起他们的战争岁月,打据点,杀鬼子,仍然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1958年11月,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一出版便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争相传看,成为著名的红色经典。后被改编成小人书、评书,拍摄成电影、电视剧,人们在故事中记念那些英勇的抗日英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