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倜傥,名士风度——著名书画艺术鉴赏家张耕先生

武术流派 2017-02-14

1989年鲁南画院举办书画展(滕州市龙门对过),群英荟萃,老幼咸集。近百幅作品,能让我动心的是张悟、孔庆恕、张耕等先生的作品。从那时起,通过关系,去接近,去拜访几位老师,后来皆是我的良师益友... 张悟先生是山东省最老的书协会员,枣庄市第一届书协副主席,他德高望重,德艺双馨,学识渊博,是鲁南地区最具权威的书法家,他宝刀一出,谁敢争锋。我们爷俩是忘年交,他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我喜欢老爷子的书法大气象、大豪迈,其线条“钢筋铁骨”,其书风苍劲古朴,章法独特,自成一家。更幸运的是老爷子曾为我书:但得仰不愧,俯不怍,何戚戚乎!世人摧誉褒貶,我行我素。无须怨过去,恨将来,唯斤斤乎! 等数幅墨宝。

1989年老爷子中风偏瘫后,右手不能动,遂左手写字,书风大变。其精神与毅力令人折服。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评其为:“屋漏痕,章法布局独树一帜,乱而不乱,在八、九十年代能一意孤行、创新书风是很了不起的”。王学仲,马世晓两先生先后给以高度评价。他的书法作品载入《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中华人物辞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十几部大典中。

我与老爷子公子张耕先生也是老铁。张耕,字苦耕、又别署老牛、醉人、老醉。1961年生于山东滕州,其父张悟先生是枣庄市第一届书协副主席,后为名誉主席。是鲁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其人仙风道骨,德高望重,德艺双馨,学识渊博,书法出神入化。张耕先生幼承庭训,天资聪慧,博览群书,神思超逸,对文物、书画鉴赏及艺术创作,慧眼独具。自60年代末,张耕先生系统学习、钻研书法,精研魏晋时期写经、二王、颠张醉素以及近现代大家,包括弘一、于右任、林散之、魏启后、王学仲、马世晓等等,甚至对历代日本高僧书迹亦颇多涉猎,研习。后来拜当代草书大家马世晓先生为师,书艺逐渐精进,可谓少有所成。二十岁在枣庄市首次书法大赛获一等奖;1979年在全国最早的书法比赛——首届全国文汇书法大赛中获得三等奖;80年代初在苏鲁豫皖,枣庄、徐州、开封等市书法联展中数次名列前茅。1981年山东书协成立,当时20岁的张耕先生和其父张悟老先生,父子俩同时成为山东省书协的第一批会员。在山东这样一个人材济济的书画大省,20岁就成为会员,是很有含金量的,我看那时应该也是很有份量的。一次他参加济宁市举办的全省书画名家邀请展的活动时,看到一幅魏启后老先生的作品《兰亭序》之后,想“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啊!何况先贤?什么展览啊活动啊都是虚的”。他顿时想起老子《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随即置身世外,竟蓄须明志,潜心修持,不参展,不参赛,不宣传,不介入。一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白石老人画语:“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人要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诚然,书画乃修心务本之事,有功利心不能近其道。古人称之“游于艺”,游者,必先散其怀抱,忘其功名利禄,方能得其真,清其心,存其诚,造其魂,是为真人之作。倘若利欲缠身,则用心不能诚,不能纯,不能见德见性,其书画焉能入品乎?!他的恩师马世晓先生曾对他讲: “在沉潜中,你会看得更清晰,更明白起来。无论书画、篆刻于艺术家来说,没有比沉潜更重要的了”。由是,他沉潜于书法经典,兼修学养。在沉潜中深入,在沉潜中积累,在沉潜中“蜕化”,无为而无不为。我由衷地赞叹!

张耕先生儒雅雍容,玉树临风,诚可谓“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当今的“世外高人”,乃倾心相交,故尔我俩情意相投,心心相印。 在张耕先生沉潜的背后,有着奔湧不息的激情。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伟大的,悠久的,深厚的历史所积淀下来的“宝藏”——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深知自己作品与大师之间,“不足多矣”!大成若缺,骞翮思远,开始向艺术云天冲飞。他倾情古帖,醉心翰墨,淘滤古今,痴心于书画艺术的神髓,继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精华,在其淡泊人生中获得了创作灵感与创作自由。

他坚信一以贯之的沉潜与修炼,会使自己的艺术个性逐渐强化、鲜明、丰满起来;在沉潜中找到自我,不断地从笔墨生活的轨迹中领悟自然,并从中寻找心灵世界中的本我,又不断否定自我,最终超越自我,从而达到“心手双畅”“形质圆融”。 著名书法家林中全先生曾赞誉曰:张耕于书法上的才情,一个字“大”。大才,大器,充实光辉;才情大,才气大,具大家气象。他现在的书法己全然不斤斤于点画,而脱落行迹,纯以意行,空灵隽秀,清秀高古,其线条既劲健又松活,确是高手;亦好水墨写意画,拟古今大家笔意,偶有所作,意近八大、青藤、白阳等,其画作得之于书法线条的功力,又发挥了绘画墨法运用之长,水墨淋漓,酣畅痛快,黑白相生,笔墨空灵,纯净祥和,相得益彰,文人气十足。   张耕先生的挚友,学者、书法家徐国力先生说:牛子是个大人。以大人心写字,其字也决定不会小。

近十几年来,其所谓“法外求法,法内求证——求法无法,无法即法”的心历分别了他眼力的高下,书品的高低。我从牛子的影子里望见了良宽和弘一,又从他们身上反见了牛子的影子。当其是,分别牛子其人其字距离“当代书法”与“现代人”有多远也就一目了然!

我曾极端而又自谑的以为,人不‘走’便不足以谈劳什子“风格”与“成熟”;反之,你自诩于你的“成熟”,那么‘自慰’与僵化便是你的归宿。我从未想过要牛子的字成什么,怎么熟,更希冀于这般永远的‘青涩’下去——如他所言的“吾稍明理,不足多矣”下去。这是牛子的造化,有造化的人多半是大人。有福!

笔墨是书画家心灵之禅悟,得真传善悟者方能知晓。心知晓,笔墨随即而发。“书之妙道,惟观神采”。牛兄真牛!为取“真经”,一沉就是三十年。学古贤,内蕴意,法于心,功力自来。人云“厚积薄发”、“积健为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有多大的胸怀,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 正如和风之于春日,阳光之于冬天。它是人类灵魂里美丽的风景。有了博大的胸怀和宽容一切的心灵,自然会散发出浓浓的醇香。能使人活得轻松,使人的生活更加快乐。张耕先生终于顿悟成法,将书法中的时空感和线条的精微处控制运用于创作之中,找到了一条通古而达今的艺术创作之路。“然放意笔墨,将情意、胆识、智勇、谋略,集于毫端,如金字塔的尖顶,建在庞大坚实的底座之上,方可接日月之辉,俯苍莽之远”。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的书法与绘画艺术高度将不可限量!同时,牛兄也注定了要承担起其所谓“该担的和不该担”的使命。正是因为有了像张耕先生他们这样的一群人,中国书画艺术的生命才得以绵绵延续,薪火相传。

作者:天石王成,中诚亚视国际传媒副总裁。美术评论家、著名武术技击家、洛阳市意拳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意拳研究会名誉理事、国际武术意拳联合会副主席、联合国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户外运动委员会高级顾问。弟子曾在全运会、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与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中多次获冠亚军等。

张耕

左起:天石王成、张耕、张纯峰与韩庆生教授

左起:张淇、侯钦国、张耕、天石王成、朱广全、林中泉、刘宪、纯锋、王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