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申遗 不是越古老越吃香

武术流派 2013-06-18

功夫资讯网讯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秘书长、研究员康戈武在河北省图书馆对“武术申遗”做了论述与阐释。

作为一名中国人,武侠小说里的各种神功你一定不会陌生,各个武术流派的掌门人、高手你也会如数家珍。不过,有一些武术流派可能只是传说、虚构而已。要想把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就要对其采取一系列的手段进行研究保护。武术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可不像比划几个招式那么简单,这里面是有一套科学严谨的体系的。

数十项武术项目申遗成功

武术作为一种以攻防动为素材的身体运动,由中华传统文化中孕育,在中华大地萌生,在各族人民中世代相传,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身体文化形式,其显然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我们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传统武术的拳种;二是自成体系的武术功力锻炼和竞赛形式;三是武术锻炼的器械、用品;四是武术的文化空间。

我们国家和民族历来都很重视武术这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在武术遗产的挖掘整理方面做了两个主要的工作,一个是举办全国少数民族的运动会;第二个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活动,到1986年时,国家体委认定流传各地的武术拳种129个,录制当时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先生的武术技艺394.5个小时。

自2006年到2011年的5年间,共有太极拳、梅花拳、少林武术、武当武术、沧州武术、八卦掌、形意拳掼牛、孙膑拳等数十种武术项目分三批进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遗的学问很多

在准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材料中,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时间界定不清,二是内容把握不准,三是表述缺乏依据,四是保护流于形式。

传承100年以下不能申报

在时间问题上,主要是武术里面有一些“越古越老”思想流传的影响,真的是越古越老越好吗?比如水浒拳就有人说是创自于一百零八好汉,我们知道,这些人多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人物。还有孙膑拳,有人把它说成是战国时候的孙膑创造的。此外伏羲拳,说是人文始祖伏羲发明的。所以,并不是在时间上越古越好,这样在传承上很难找到可靠的依据。与之相反的一种情况则是把民国年间的一些运动形式申报上来,这在年限上是有要求的,至少是传播了100年以上的。如果传承的年限不够,是没有申报资格的。

燕青拳本可以单独申报

我们有些地方在申报的时候,想把自己地区包括的武术都包括进来。这样做,在申报时,让评委们感到内容很充实,值得去保护。缺点就是会让人感觉到内容很泛泛,特点也不突出。实际上,沧州劈挂拳就可以作为单个项目来申报;燕青拳同样也可以作为独立项目来申报,但是也失去了这个机会。现在流传的八极拳就是以沧州孟村为传播地的,但是现在只能作为拓展项目了。而河南博爱的八极拳现在作为一个独立项目申报了。所以申报者在申报时,要界定得很清楚,很明确,不要给以后的工作带来一些消极因素。

会有人找创始人踢场

武术拳种必须传承有序、源流清晰。我们看到很多报上来的项目,没有一个明确的传承系列,或者是很多没有依据,而是传说、附会等。这里面也有处理好的,比方说孙膑拳的传人刘骏骧申报时说孙膑拳是根据孙膑的兵法理论基础创编成的。而某处申报时就说孙膑拳就是孙膑发明创造的。从研究来讲,从孙膑那个时代,到我们现在,如果想找一个传承的依据,显然是找不出来的。八卦掌传人报来的也很好,把八卦掌的首传人董海川确定成了创始人,而不是在首传人之前再增加一些传说。以往有人认为董海川的师父是尚道明、何道源,实际上大家仔细思考,这两个名字的意义在于:崇尚道就明白了,何必再去问道的源流呢?那个年头,在文化或者武术的领域里面,谁也不敢讲自己是首创人,因为这样说的话,马上会有很多人来踢场。

街道办事处申报不合理

现在一些申报材料,主要说自己的武术需要保护,可是在保护方面怎样做出计划、措施、方法,都没有说明。我们在申报一个项目时,首先要确定好一个我们来研究合理开发的单位,有一些申报的材料,是以武术协会的名义、拳种研究会的名义或者一所大学的名义,这就让评委感到可以落到实处,申报单位围绕教育、科研、学科的发展,会投入精力来做。有一些是用街道办事处的名义来申报的,它的主要精力不会放到文化保护里面,这样的申报就不太合理了。

其次我们在填写申报材料之前,就应该加强研究申报的项目到底有什么特点,这样才能让评委和评审机构看到它的价值。在历史方面、学术方面、现实方面,讲出保护这个项目的价值。评审之后,到底是放到博物馆里面,还是从学术方面做出一些开发,或者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方面有什么价值。只有这些价值找出来了,我们才能相应制定管理的方式、操作的方法,拿出具体的、可行的措施来。

拜师仪式在武术界重新流行

除了申报需要注意的四点之外,现在我们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也采取了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原样保护;第二种是加强传承;第三种是研究发展。上世纪80年代,经国家武术院审核,按照“源流有序、拳理清晰、特点突出、自成体系”的16字方针,认定了129个拳种。

原样保护方面,主要是摄制了《中华武藏》,武术内容多种多样,博大精深。中国武术协会和国家武术研究院委托河南中传文化有限公司着手摄制了《中华武藏》。通过这个片子,将武术传承人的技艺、锻炼方法等保存下来,留待有条件时,运用到教学传承和科学研究上。2006年5月份到去年12月份,《中华武藏》摄制组从呼和浩特到香港,东北到了延吉,西北到了乌鲁木齐,东南到了乾州,到了71个地方,行程共36万8千公里,一共拍摄了531位民间传统武术的名家、名手,拍摄的拳种有89个。除此之外,还有武术院从电影制片厂买来的资料片,以及民间武师提供的珍贵资料。

加强教学传播和师徒传承。武术传承讲究的是口传心授。学习武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比方我们常讲的精气神,有时老师的一个动作,就可以感受到。我们武术的传承人还在的时候,要创造条件,要他们亲自传授自己的技艺。在我们国家,能够看到的一个很好的现象,搞武术教学的学校就有数百所,它的学生的数量应该是数千人上万人。一个武术协会下面,设立的单项的研究协会,就有几百个。此外,对于拜师习武这个方式,大家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在在北京,武术的一些传承人,都在举行收徒拜师的仪式,把系统的技艺原汁原味地教给下一代。

研究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保护。在全国45所综合性的大学里面,设立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这是其他项目没有的。为了让武术传承民族文化,创编了中小学生武术系列健身操,把它推及到中学和小学。国家武术研究院在研究武术传统遗产的基础上,吸收了武术练打结合的特点,组织以武术传承人占多数的教材编写组,以传统武术中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拳种为项目,编制了相关的武术教材。

斗牛没了,有中国掼牛

在做好武术项目申报国家级非遗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优选一两个项目申报联合国非遗项目。中国的很多武术项目完全具备申报联合国非遗的条件,比如说八卦掌和掼牛。

八卦掌是1866年左右由河北文安人董海川首传,很快遍及京师,进而传遍神州大地,如今已走出国门,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八卦掌以易理作为拳理,清晰明确,博大精深。八卦掌风格独特,无论演练和技击都以圆运动为主,明显区分于其他拳种。八卦掌自成体系,以易理、易学、易数构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百练走为先”,“百练不如一走”,八卦掌兼具非常好的健身、防身、修身功效。

掼牛被称为东方的斗牛运动。在中国,人与牛的较量可上述到远古时期,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蚩尤就曾使用牛来作战。角抵作为中国摔跤的代名词,就可能与牛参与作战有关。比赛的时候,斗牛士双手抓住牛角,然后抱住牛头,将牛拧摔倒。如果要直着用力的话,是不可能的。如果在规定的三分钟内,牛没被摔倒,裁判就要判牛赢了。这时斗牛士就要把出场时的战袍批在牛的身上,向牛行礼,再把牛护送下场。这也是对牛的尊重。

中国的掼牛与西方的斗牛不同,中国采取扭摔的方式摔牛,巧妙运用了圆运动、螺旋力,而西方的斗牛一般是骑马斗、徒手斗,他们往往把牛看作敌人,几乎全是直线型的攻击。我们中国的掼牛跟西班牙的斗牛理念不一样,方法不一样。如今,西方斗牛运动已被禁止。中国的掼牛如果走向世界,一定会给世界人民带来惊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