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安徽传统武术申报非遗的步伐

武术流派 2012-02-23

功夫资讯网安徽站讯 这篇是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的刘勇老师提出的“关于加快安徽省传统武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步伐建议”的文章,很值得我们安徽广大武术爱好者拜读和学习了解,重温安徽这个人杰地灵、积淀着历史武术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武术大省的魅力,我们在这里发表供大家分享。

(文章作者:刘勇)安徽地处中国的中东部,南北跨越千里,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淮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历史上是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交通要道。平原和河流的便捷交通,以及南方山区相对的封闭,构成了安徽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武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与安徽其他文化一样,逐步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鲜明特点的安徽传统武术。安徽传统武术有的还具有武术里程碑和标志性的社会价值。例如太极拳人们普遍认定是由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在明末清初创造的。但是具明代宋远桥记《宋氏太极拳源流支派论》显示,太极拳是由江南府徽州歙县许宣平于唐代创造的;徽州休宁程宗猷在明代著有《少林棍法阐宗》,比戚继光的武术著作《纪效新书》早问世100年;著名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自叙学艺九华山……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安徽传统武术在迅速萎缩,正逐步走向消亡。其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非物资文化。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为本质是一种搏杀术的传统武术在工业文明冲击下,已经失去了其主要的生存价值作用,而逐步被边缘化。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真正去习练这种看不到希望的传统武术了。虽然我们早晚还能看见习武人的身影,但是这些人习武的目的较大成份上是健身、消遣,很少有人把练武提高到继承层面了。

二、要想系统完整地掌握一门传统武术的技艺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至建国以来,传统武术的发展就一直受到极大的限制,加之极左时代的影响,五十年来基本上没有得到发展。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八十年代在安徽名噪一时的,著名的传统武术大师都基本上已经谢世。现年95岁的安徽武学泰斗蒋浩泉大师,也于今年1月17日去世,令人痛惜不已。

三、运动特性决定传统武术的传承人要具备较好的身体条件,超长的记忆力。例如书画家、中医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相对的年龄愈大,技艺越高,而传统武术靠的是口传身授,需要的是身体力行。如果传承人年龄大了,筋骨不灵了,就难以进行传统武术技艺和功法的展示、演练和教学,记忆力差了,过去掌握的技艺和功法就会遗忘,故此说传统武术消亡的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非物资文化项目。

四、传统武术的体育属性也影响了其发掘申报的步伐。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文化部门在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关注较多的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美术等方面。而体育部门主要关注的竞技体育,很少关注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属性问题。

五、现在世的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基本上都年事已高,大都文字功底较差,不具备进行传统武术非物资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的整理能力,没有经济能力投入来制作非物资文化遗产申报书要求附件材料等,且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传统武术作为活态文化,其精粹是与拳种的传承人密切相联的。传承人消失,原形态的武术文化遗产便不复存在。当前,传统武术的传承问题“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若不将现存的传统武术及时地存留下来,人亡拳息,人去艺绝,将造成传统武术文化遗产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说安徽传统武术与全国其他地方的传统武术一样是中华民族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虽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已有亳州市的晰扬掌,安庆市枞阳县东乡武术、淮南市永京拳三项民间传统武术,但是还没有一项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就已经入选的三个项目与安徽省种类众多传统武术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时间紧迫。为此建议:

一、安徽省文化主管部门应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就安徽传统武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设立申报、保护专项基金,把调查、抢救传统武术、培养传承人的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以利安徽省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

三、对安徽传统武术的保护,要文化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联手,商请高校相关专家学者和武术爱好者及法人参加,对安徽省地域内的民间传统武术拳种、套路等内容进行广泛的调查挖掘,理清安徽传统武术的“濒危”现状,以便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具体保护计划和措施。

四、做好安徽传统武术的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命名、表彰,传承人认定和保护工作。鼓励、支持传承人的武术技艺传承活动。

五、适时举办安徽省传统武术展演,定期举办安徽传统武术比赛;在民间武术学校和武术传统体育学校中开展传统武术的教学和训练,在社区和广大农村提倡学练传统武术,利用传统武术的文化属性,来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强壮人们的体魄,均不失为传承发展安徽传统武术的具体做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