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父子东方取经

武术流派 2011-12-08

为了圆一个中国武术之梦,一对美国父子踏上了漫漫东方取经路。语言不通、饮食与生活不惯,九九八十一难都没有阻挡Andre Magnum。对了,现在他叫“王子龙”。

《体育画报》撰稿人 裴斌

摄影 古智超

别动,弯腿,肩放松,胳膊伸直,头抬起来,挺胸??什刹海体校的武术班内不时传出前女子剑术世界冠军刘清华教练指导队员的口令。

能进入什刹海体校并由刘教练专门教授,这里的每位小队员已经都是全国同一年龄段的佼佼者。他们年龄小至八九岁,大到十二三岁,场上训练的一招一式以及气场都已经初见专业水准,眼睛也是炯炯有神。

刘教练走到一位名为王子龙的小队员前,对他的姿势进行指导。一次、两次,姿势始终达不到刘教练的要求。刘教练索性放下了指导棍,在王子龙面前将所有的动作要领又做了一遍。

在每个人做完基本热身后,训练便进入了拉伸环节。每到这时,全场的焦点便会再度回到刘教练和王子龙的身上。别的小孩一声不吭地做着压腿的时候,王子龙却会在这个过程中发出各种惨痛的声音,声调由低至高,接近号叫,再由高到低,最后虽然也是一声不吭,却像是昏厥过去一般。越是王子龙叫喊的时候,刘教练就越会帮他去做各种伸展动作。这种“折磨”的场景,刘教练、王子龙和其他孩子都已见怪不怪。

“王子龙的柔韧性比较一般,所以每组动作中都会有不到位的情况发生。我每次都要帮助他做各种拉伸关节和韧带的活动,即使这会造成他很多痛苦。”

这样一对一开小灶的训练并不常见,因为最有天赋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指导,只看一遍就能学会——刘教练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最终成了武术世界冠军,她当年的队友也都大部分成为这个圈子内的精英,李连杰则是最出名的一个。

“我能看出来,王子龙训练非常努力,无论他日后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都希望他能领会中国武术的精髓。”这是刘教练对于王子龙的评价。

王子龙是个地道的美国小孩,英文名Andre Magnum,2002年出生在美国西南部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小镇。安德烈在6岁那年来到中国学习武术,中文名字则是第一次中国之行后由在美国教其学中文的老师所起。“龙”取自安德烈喜欢的功夫传奇李小龙,“王子”则因为他是麦格纳姆夫妇唯一的孩子。

安德烈的父亲叫肯(Kenn),从事计算机修理及网络维护工作;母亲叫玛格特(Margot),做幼教管理工作。同在新墨西哥州普通家庭长大的背景,让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日常的忙碌,使得夫妻在结婚后的第12个年头才考虑了生小孩的计划,安德烈在次年出生。

中年得子让夫妻俩异常幸福。不过,之后的生活并不如安德烈在襁褓之中时那样温馨甜蜜。安德烈在3岁那年,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多动症,当时他除了睡觉以外,几乎没有能够安静下来的状态。还好,医生给的诊断结果为:安德烈处于一种罕见的过于兴奋状态,通过适当锻炼便能达到正常人的状态。

为了帮助安德烈消耗过多的精力,安德烈的父母只好每天陪着他做各种体育运动:篮球、网球、棒球,别的孩子五六岁基本上才接触的项目,安德烈在3岁时就试过。不过,即使一周3次、每次45分钟的运动量对于安德烈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回到家中的他依然有充足的精力上蹿下跳。

安德烈的父母又开始带安德烈进行长跑,消耗能量。起初,安德烈的爸爸还带他一起跑,不过只用几天的时间,就发现自己跑不过只有3岁大的儿子了。小安德烈当时速度不快,但是耐力惊人,每天要围着400米的塑胶跑道跑3回,每次5000米。一个三岁幼童每天长跑,迅速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有不少邻近城镇的居民闻讯而来,驻足观看。

有一天傍晚,麦格纳姆全家无意之中看到电视中正在播放的一部成龙拍的电影。成龙干净利落、出手不凡的身姿让安德烈立马就模仿了起来。在将家中锅碗瓢盆全部叮叮咣咣地打翻在地后,他非常认真地跟父母说道:“爸爸,这个非常有趣,我要做这个!”

就像大部分的美国家庭一样,本着让小孩自由发展的态度,安德烈的父母对于儿子的这个要求十分支持,哪怕是一时兴起,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带他四处奔走,求学武术。或许正是因为这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最终造就了安德烈今天的成就;而如果当初他多有顾忌或是想法,恐怕也就没有后面那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习武的故事了。

麦格纳姆一家地处新墨西哥州当地的一家小镇,当地没几家正式的武馆。为数不多的几家拥有功夫校队的小学却因安德烈当时的年龄将其拒之门外。为了安德烈学武术的梦想,安德烈父母几经辗转,多方打听,最终得知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市有家伊朗籍美国人开的武馆,也乐意接收并指导安德烈习武。未经丝毫犹豫,麦格纳姆卖掉了在墨西哥州的房产,举家搬到了菲尼克斯市,让安德烈投在那家武馆的门下。安德烈正式学习武术的同时,一家人也开始了生活的新起点。

在武馆负责人伊格大师的教导下,安德烈进步迅速。说也奇怪,只要进入功夫模式之中,安德烈便能立马安静下来。蹲马步、起始站姿这些对于心态要求极高的武术起步姿势,安德烈可以纹丝不动地做3个小时,这让安德烈的父母及伊格教练都吃惊不已。安德烈对于武术的痴迷程度与日俱增,两年的时间里,安德烈就将伊格大师几乎所有的套路学完,除了力量方面,各种招式做的都犹如成人一般矫健。

伊格大师在传授安德烈功夫的同时,向他灌输了中国武术的概念,并坦承地表达希望安德烈父母能够带领安德烈去中国看一看真正的武术是什么概念。不过,当时还并没有合适的机会,刚满5岁的安德烈对于远古东方圣土也是一无所知。

安德烈习武两年后,父母带他参加了在加州旧金山市举办的一场美国国内的“中国武术锦标赛”。虽然安德烈在比赛中很好地发挥出正常水平,却出人意料地铩羽而归,没有得到任何名次。在安德烈父亲的一再追问中,现场裁判诚恳地答复道:安德烈练的只是花拳绣腿,水平很一般。而当安德烈看到表演环节中来自河南少林寺的武僧们的表演时,便下定决心要前往中国少林寺,去见识一下真正的中国功夫是什么——即使他们当时还不知道嵩山是在中国的什么地方。

2008年5月末,安德烈在父亲的带领下,从洛杉矶启程一路飞到北京。从没有坐过12个小时以上飞机的父子俩在旅程的后半段就感到不适,到了北京后转机郑州时便纷纷发烧感冒。晕头转向的父子二人出了郑州机场后,便进入了陌生的世界。

安德烈父亲只会说“你好”和“谢谢”,他和安德烈拎着大包小包地上了一辆黑车后,将写着“少林寺”的一张纸条交到司机手上,便一头倒下昏睡过去。几个小时后,司机将他们拉到少林寺塔沟武校的门前,父子二人站在大门口处除了面面相觑外,就是望着一点也不看懂的中文。

从5月末一直到9月初离开,父子二人在嵩山少林寺的一家酒店住了3个月。安德烈的爸爸肯几乎有两个月的时间没有出门,因为他不会中文,也不能适应中国的饮食,无法与陌生的中国人交流或是随意在街头巷尾的小饭店里吃中餐。人生地不熟在他看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事后他曾回忆道,如果当时知道中国和美国的文化饮食差距如此之大,他一定不会带安德烈来到中国,更别提花这么久的时间学习武术了。

在当地一些会说英文的旅游向导的帮助下,肯带着安德烈找到了塔沟武校的负责人,希望安德烈进入这所武校学习。面对眼前这个长着一头红发的美国小男孩,当时的负责人破格将其收录。至今为止,他还保持着外国人入校年龄最小的纪录(6岁)。

正式被列入学员的名单中,安德烈也开始了他在中国习武的生活。和其他小学员一样,安德烈也要经历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训练:清晨6点起床出操,上午训练,下午训练,晚上自由活动,睡大通铺??不过和中国孩子相比,安德烈有一点是幸运的,他并不知道这些小孩恐怕5年、10年都不一定会见到自己的亲人。

在同龄中国小孩都会叫苦的重复训练中,安德烈没有任何抱怨,即使听不懂教练和小朋友对他说的话,他还是能够按照他们的动作去照猫画虎地做出标准动作。一、二、三、四,是当时安德烈最早学会的几个中文发音,因为他每天起床后都要跟大家喊着这几个中文数字进行晨练。

安德烈唯一非常不适应的地方,就是将早已养成的单独作寝习惯要改成同一屋十几个小朋友同睡一张大铺。在美国,大部分家庭从小就让孩子独立自主,尤其是在卧寝方面一定会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所以,在少林寺武校求学时,这段与中国小朋友同居的生活,只有安德烈自己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什么滋味。但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很快就和其他的小朋友打闹成了一片。平时除了外形和不爱说话外,安德烈和中国小孩基本没有区别。

从小吃面包喝牛奶的安德烈在塔沟武校习武的另一个挑战便是饮食。武校里没有任何西餐,有的只是传统的东方食谱。起初,面对一道道从未见过的稀奇古怪的中餐菜肴,安德烈难以下咽。但是看到同屋的小朋友个个狼吞虎咽,安德烈也就逐渐放开了胆量,只要他们吃的,安德烈也都一样囫囵吞下,从来不问是什么。肉包子、羊肚、鸡蛋方便面在短时间内就成为安德烈最喜欢的食品,实在想吃西餐了,安德烈就找到做菜的大厨,管他们要根烤熟的香肠,抹上些不知名的调味酱,自己躲在角落中饱餐起来。

在当时拥有近7000名学员的塔沟武校中,安德烈的长相自然是与众不同,而他和父亲的求学之路很快就被全校所知。武校的领导也因此为安德烈的父亲开了特例,规定他可以随时观看安德烈的在校生活。每当看到父亲出现在训练场中,安德烈会练得格外卖力。不训练的时间里,父子二人便畅谈心扉,一刻也不会得闲。安德烈是肯唯一可以谈心交流的对象,而肯则是儿子安德烈在灰心气馁时第一时间重获信心的助推器。

北京奥运会落幕之时,安德烈在少林寺的习武之路也暂告一段落,父子二人回到了美国亚利桑那州与母亲玛格特团聚。分别3个月后,母亲玛格特与儿子重逢后泣不成声,而当她看到儿子的功夫有着大幅度提升,再次喜极而泣。对于安德烈来说,除了对汉语及文化有了切身的体会外,他的功夫在3个月的少林之行中进步很多,闪转腾挪以及动作的气力走位方面都比刚到少林寺时有了质的转变。

来源:体育画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