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滑稽相声冷热颠倒

武术流派 2011-12-26

2012年1月1日、2日下午,上海滑稽笑朋友工作室将在白玉兰剧场推出两场“笑友快乐营”——工作室成立5周年庆典演出,这也是整个圣诞、元旦档期唯一一档由民间滑稽社团推出的正式演出。而相比之下,相声则要热闹不少,已经小有名气的品欢相声会馆圣诞、元旦期间共有6场演出且全部售罄,新成立的相声社团百领社则从23日起连续在兰心大戏院演七天,由“今夜娱乐”公司主办的一年一度的“笑的晚会”今年也邀请了不少“草根明星”参加。一个是土生土长的滑稽,一个是外来的相声,因何会出现如此冷热颠倒的现象呢?

现状 苦乐不均

已经成立5年的上海滑稽笑朋友工作室可算是上海唯一一家渐成规模的、由年轻人组成的滑稽社团,近二十个成员中绝大部分都非滑稽界圈内人士,仅仅凭着对滑稽的热情走到了一起。5年中他们创作了一大批作品,也经常在社区演出。不过较之上海的民间相声社团中已有多家开始了公司化运作而言,“笑朋友”却只是一个非盈利的民间组织。此次在白玉兰剧场的演出是他们一年多来唯一一次售票演出,成立5年来他们的售票演出总共也没有几场。而品欢相声会馆的负责人邓涛告诉记者,他们从圣诞到春节排了18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记者昨晚在乡音书苑看到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还有加座,而且观众九成以上是年轻人。邓涛自豪地对记者表示旗下的演员完全可以靠说相声活得很好。但“笑朋友”的创始人之一赵卿峰却告诉记者,“笑朋友工作室”的每位成员除了每年要交纳100元会费来维持工作室的日常活动开支之外,各类演出也难免自掏腰包贴钱。当然,上海的七八家民间相声社团并非都像品欢相声会馆那样活得滋润,但如“笑朋友工作室”这样贴钱的情况也很少有。虽然热爱滑稽使得“笑朋友工作室”的大部分年轻人宁可贴钱也要“玩”滑稽,但赵卿峰也坦言已经有一些成员无法承受太多倒贴而退出,“我们现在确实比较苦,大家都是靠对滑稽的喜爱在坚持。”

环境 此消彼长

为何上海土生土长的滑稽在上海的生存状况反而不及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外来相声呢?沪上资深演出经纪人许先生认为,目前上海外来人口占了很大的比重,工作之余他们需要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因而为相声制造了大量的潜在观众。而另一方面,上海的年轻人有相当一部分对上海话已不甚熟悉,对于沪方言中有些微妙的笑料也较难领会,他们所熟悉的网络语言以及各式各样的“段子”等都是以普通话的方式来表达的。因而对于土生土长的上海年轻人来讲,滑稽也未必是他们的首选,甚至相声的语境更让他们觉得熟悉。事实上品欢相声会馆中就有不少演员是上海人,而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观众中上海人并不在少数,但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大部分以普通话来进行。而当台上的年轻上海演员用并不十分地道的上海话来制造笑料时,现场的“笑果”也很一般。另一方面,许先生认为,由于在电视里几乎天天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滑稽明星亮相,在这种情况下要让观众去关注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业余滑稽爱好者,也有点难。

创作 要接地气

上海虽然有七八家相声社团,但大部分成员都是半路出家,甚至还有一部分是纯业余的。而滑稽方面虽然只有一家“笑朋友工作室”,但本市却有三家专业滑稽剧团作为“后盾”,在创作上有更多的专业力量可以借助。不过事实上,这几年上海相声社团推出的作品总量非常惊人,几乎每场演出都有新作推出。虽然有的作品相当粗糙,不少相声演员的水平也欠佳,但胜在笑料“接地气”、得年轻人的欢心。而“笑朋友”虽然5年里也创作了50多个作品,但数量与那些相声会馆还是有明显的差距,而专业滑稽院团这两年自身的创作也不景气,因而也很难对“笑朋友”这样的民间社团起到什么帮助。而另一方面,“笑朋友”创作的作品与相声社团相比也明显比较“正统”了一些,“笑果”不足。而上海的民间相声社团走的大都是北京德云社、嘻哈包袱铺等纯民间相声社团的路子,作品更多考虑观众的口味,甚至一味无厘头恶搞也“在所不惜”。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来源:新民晚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