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拳套路运动的供能特点看其训练

武术流派 2012-10-01

内容摘要:长拳套路运动以无氧酵解供能为主,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分段和超套间歇训练是发展供能能力、提高技术和速度耐力的有效手段。关键词:无氧酵解;分段间歇;超套间歇

长拳套路运动是一种舒展大方、雄壮有力、快速敏捷、节奏鲜明而又多窜蹦跳跃、起伏转折的大强度运动项目,需要良好的速度、耐力素质。本文试图通过对长拳套路运动的供能特点进行浅析,来探讨间歇训练在长拳套路运动中的方法及运用。

1. 长拳套路运动的供能特点

人体在运动时,体内供能过程有着规律性。在运动训练中,许多项目都是遵循其规律,根据运动目的时间、距离和强度来分析其能量供给特点,从而评定和选择训练手段的。

长拳套路比赛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十个包括许多难度大的腾翻跌扑及静力性控制平衡的运动,足见其运动强度之大。据有关实验测得,高水平运动员在演练后心率平均为180次/分左右,最高达200次/分以上。可见其套路强度已达到或接近最大强度运动。

从人体生理看,人体由ATP-CP系统、乳酸能系统及有氧能系统依次供能的。前两个系统是在无氧或氧供不足的情况下供能,统称为无氧酵解能,可维持1分钟左右的剧烈运动。长拳套路要求不少于1分钟,可见其能量主要是靠无氧酵解提供的。再者,由于套路的大强度运动及常“托”、“闭气”的呼吸特点,使得需氧量大大超过吸氧量,故无氧酵解供能度增加。所以,长拳套路供能的特点以无氧酵解为主。

有关资料报道:血液中乳酸浓度超过80%mg的练习是属于无氧范围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能量来自无氧氧化。从某些试验结果看,长拳类男运动员达116.6mg%,女运动员127mg%,从此推断该运动属这个范围。

长拳套路运动的供能特点虽以糖元的无氧酵解为主,但是有氧氧化仍占一定的比例。

2. 间歇训练的方法与运用

采用间歇训练对达到提高供能能力和发展套路耐力这一目的颇为有效。间歇训练是指运动员在进行一定的练习后,按严格间歇时间休息,尔后再进行练习的循环方法。其优点在于短时间能以较轻的疲劳完成更多的工作,优越于其它的训练方式。

2. 1分段间歇训练

三磷酸腺苷(ATD)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因此,保持肌肉中ATP的浓度与肌肉收缩能力有直接关系。ATP是速度素质的物质基础,而保持一定时间的高速运动,即保持ATP的浓度主要是由糖元的无氧酵解来提供,此即速度耐力之物质基础。从肌糖元酵解→pi→ADP→ATD→HL过程上看,肌糖元和乳酵都是影响速度耐力的因素。可见速度耐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这两点。

靠无氧酵解供能“可维持1分钟左右运动”,并且血乳酵出现峰值(150mg%)。我们采用套路的1/2或3/4分段练习,其时间恰为40至60秒。并且在保证质量情况下具有一定强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糖酵解能力,产生尽量多的乳酸,以使机体得以锻炼,从而提高套路的速度耐力。

2. 2超套间歇训练

任何一项运动的供能都非绝对地利用某种方式,而是有氧或无氧酵解供能为主,但由于套路节奏的变化及“动迅静定”、“刚柔急徐”等特点,使套路出现高潮与缓冲阶段。有研究表明心率在缓冲阶段加快,说明心肺功能并不随段落的急缓而增减,从而使总输出量增多,则有氧供能的比例增大,这一点在训练中是不可忽略的。“人体的有氧能力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氧化过程,最快地消除无氧过程中积累的乳酸,而且还能最有效地提高肌肉中糖元的贮藏量”。因此,即使是以发展速度耐力为主的项目,亦应该在发展有氧能力的基础上过渡到无氧训练。

具体到套路训练,采用一套零一段或一套半为间歇,对发展有氧能力颇为奏效。研究认为80至150秒的运动是靠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的,并且在3分钟左右的间歇练习有氧和无氧的供能比大约是3:1。说明上述方法是符合供能特点的,超套路训练时间一般都在80至150秒之间。实验也说明1分30秒的间歇训练能提高有氧能力。

2. 3两种间歇训练的休息时间

间歇训练的休息时间的长短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外,还应根据运动员个人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认为,休息时间最好是当心率恢复到每分钟120至140次时,再进行下一次运动。开始训练时应有准备活动使运动员的心率上升到120次/秒。

2. 4运动训练周期安排

在全年训练计划中应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分段间歇训练和超套路间歇训练,使二者有机结合,互补其缺。在准备期多进行分段间歇练习,以抓其基本功、素质和基本技术为主,并应安排一些一般耐力素质训练(如长跑、力量、速度等)。超套间歇训练安排在基本期,约赛前2至2.5月,此期间以提高运动能力为主,并要做好赛前心理准备。

3. 结论

3. 1长拳套路运动是大强度运动项目,需要良好的速度耐力素质。其供能特点是以无氧酵解供能为主,有氧氧化供能为辅。对此是不可忽略的。它的供能特点为套路耐力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3. 2从套路运动供能特点看,采用分段和超套间歇训练是发展供能能力,提高技术和速度耐力的有效手段。[参考资料] [1]体育院系通用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1978[2]肖震亨、祝树铭、李荣良《实用运动生理》[M]1984[3]冯胜刚《从供能供应看武术训练》 [J]《中华武术》1988.6[4]毛景宇《武术之呼吸》 [J]《精武》1989.2[5]王贵颛《供能代谢的特点谈武术训练》 [J]《武林》1989.5[6]丁创歆《武术训练对提高人体供能代谢的作用探讨》 [J]《搏击.武术科学》2005.6

作者简介:毛景宇:(1963年—)男,河南滑县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教研室主任,教授,河南电视台《武林风》裁判长。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文/ 毛景宇、张同怀

《武林风》教练毛景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