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武术的弘扬者

武术流派 2011-11-10

崆峒武术的弘扬者

——记崆峒文武学校校长王镖

文/梁燕飞

自古西北多俊杰,且民风纯朴、粗犷、骠悍,《史记·汉书·地理志》亦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在其板屋”;又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及《车辚》、《四载》、《小戎》之篇,皆言车马田狩之事。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故西北陇东武林俊杰人才辈出,今之亦然,在众多的民间武林俊杰之中,崆峒文武学校校长王镖应当更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王镖甘肃陇东灵台县人,灵台即为周武王凯旋祭祀之地,故此地人杰地灵。而王镖的经历却丰富而曲折,从一个立志习武少年,到武术教练,再到国内弘扬崆峒武术的领军人,其经历的曲折是可想而知的。因其从小受地方民风影响,酷爱武术,树立了异于同龄人的远大抱负,从小立志学武,于是在未经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独身一人来到西安市打工挣钱,十三岁的他只身上河南少林寺经历众多考验后拜武僧团团长德卓为师习武七年。并且是少林寺武僧团第一批成员,受师父12把梅花镖,习得少林正宗武术秘笈和绝学。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表演了暗器梅花镖。另外,王镖对武学的追求更加痴迷,还先后到湖北武当山、河南陈家沟学习武当剑法的玄妙,陈式太极拳的精深,博采众家之长,补自己之短,成为身怀绝技的武术教练。最后因为故土难离,回到久别的家乡,为了挖掘崆峒武术,取其精华,在崆峒山考察月余未果,着手在崆峒山下办起了第一所专业武术学校——平凉武校,以武育人、以武交友,接触崆峒武术的玄妙与神奇。

由于王镖精心教学与崆峒武术的探索,加上一心想发扬光大中国武术,学校成绩优异,受到市区领导关注,经过交流,彼此不谋而合。加上恰逢2004年甘肃平凉举办的“崆峒文化论坛”,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师父的到来,让王镖的人生开始了另一个重要的转折,接过在弘扬崆峒武术的大旗,成为国内弘扬崆峒武术领军人物,王镖的“平凉武校”亦改名为“崆峒文武学校”,是集挖掘、整理、继承、开发、科研和弘扬光大崆峒武术的中国传统武术综合基地。

谈到今天的成绩,这个沉稳、和蔼的,曾经大石压胸、双臂撑车的巨大压力和手掌削瓶的震撼都没有让他皱皱眉头的七尺男儿,慢慢地说到:“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界人士的鼎力协助……,我们是很难达到取得今天这个成绩的。”王镖校长从头到尾没有提到自己努力和不懈的拼搏。是啊!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不仅仅是技击特点突出、养生意蕴深远、文化内涵的丰富等等,更重要的一层文化内涵是谦逊的胸怀,这才是一个真正领悟武术真谛的武者。如果中国武术界能更多几个像王校长这样的武者,那么我们各地民族传统武术将蓬勃发展,中国武术也将最终发扬光大。

来源:海南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