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劲中有“乾坤”-张杰 刘淑君

功夫秘籍 2014-09-06
拳书云:“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太极拳中的“折叠转换”呢?许多名家都曾对其进行阐述。如曾乃梁认为折叠转换是太极拳动作之间的衔接问题;吴文瀚认为折叠转换是针对推手而言,是指导推手的原则;张全亮认为折叠转换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基本规律,每个式子都应该有折叠转换;赵幼斌和傅清泉认为折叠转换的目的就是因敌变化示神奇;刘伟认为没有折叠转换就没有太极拳;已故太极拳名家马虹先生认为不懂折叠柱徒劳。虽然各位名家对理解“折叠转换”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折叠转换”是太极拳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折叠劲”,即拳论中讲的“正反相生,阴阳折叠”。因而,折叠转换无论是在技击、养生、美学、哲学,还是在传统文化方面,均体现了其无穷的魅力。一、技击方面马虹先生讲:“太极拳技击力求‘以其人之力还治其人之身’,这种‘借力打力’的技法就是太极拳中的‘折叠劲’。”老子曰:“反者,道之动。”陈式太极拳的动作均是欲合先开、欲开先合、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取先予、欲张先翕,从而造势借力,还击彼身。这种在外行人看来“扭来扭去”的动作就是往复折叠,它是太极拳的重要特征。如陈式太极拳中“双震脚”一式中,右手下按、上托、下拍,同时身体重心下沉、升上、再下沉均是“一波三折”的折叠劲;“掩手肱锤”一式中,右拳欲要打出去,先要往收在腹前,同时吸气,打出去时同时呼气,气沉丹田,好似弹簧一样,通过“折叠”进行蓄能,再进行释放。另外,在太极拳的技击战略中的“声东击西”、“上下相随”、“欲擒故纵”、“引进落空”等均是“折叠”的空间性表现,而“快慢相间”、“以快制慢”都是“折叠”的时间性表现。《太极拳经谱》中说:“因时制宜,中藏妙诀,上行下打,断不可偏。声东击西,左右威宣,寒往暑来,谁识其端?”“折叠”的时空表现就是要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迷惑敌人,从而击其不意,攻其不备。陈长兴说:“滚栓搭扫,闪惊巧取,声东击西。”如《陈式太极拳要诀》中描述“单鞭”为“声东击西势电强,此势贵在善用方”。二、养生方面众所周知,太极拳在提高人体机能、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方面具有特殊功效。特别是传统的陈式太极拳的功效更为明显,马虹先生对其概括为:拳走低势以固根,轻沉兼备以持衡,顺逆缠丝以舒经,丹田内转以炼精,周天开合以炼气,意念调控以炼神,对拉拔长以壮骨,拳式繁难以健脑,松活弹抖以化瘀,汗流不喘以延年。其中,“拳走低势”“轻沉兼备”“顺逆缠丝”“丹田内转”“周天开合”“意念调控”“松活弹抖”均与“折叠”有关。传统陈式太极拳的拳势均走低架,正如陈发科讲的,“打起拳来要像坐在小板凳上一样,稳稳当当的”,特别是虚实变换、重心倒换均要走“锅底弧”,虚实和重心的变化也均应遵循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等原则,正是“低架”和“折叠”锻炼了下肢。无论是太极拳的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行家练起来都是轻沉兼备,“轻”与“沉”的交替变化就是“折叠”,这种“折叠”变化锻炼人体的平衡能力。顺逆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的独有特征,通过这种螺旋运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而顺缠与逆缠的变化就是空间上的“折叠”,且这种“折叠”是往复进行的。丹田内转是太极拳的奇特内功,通过练习可以“炼精化气”、“还精补脑”,可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增强性功能,培养真气,增强内分泌,产生性激素,从而达到健美、健脑、嫩肤的效果。周天开合是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方式,一呼一吸为丹田运转一周,真气循经旋转一个周天(大周天、小周天或小小周天),拳式动作即基本上为一个开合,或谓之丹田内转一呼一吸,真气循环一周,肢体形之于外做一组开合。因此,无论是“开合”还或“呼吸”均与“折叠”息息相关。太极拳除了肢体动作折叠外,还要注重意念的折叠,即对意念进行调控。松活弹抖是陈式太极拳劲力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以丹田内转为核心,借助脚蹬地的反弹力,在一瞬间发放出来的一种螺旋震荡式的爆发力,就像压缩的弹簧被突然弹开,是一种膨胀的冲击力,而这种弹抖劲就是一种折叠劲,只有折叠变化才有松活弹抖。三、美学方面太极拳不仅是中华传统武术,更是一种高雅艺术,是形态美和意境美的完美结合。其“轻如杨花,坚如金石,威比虎猛,鹰扬比急,行同乎水流,止牟乎山立”处处体现刚柔相济之美。陈鑫说:“心无妙趣打拳,则打不出好景致。”观看太极拳犹如行云流水,好似滚滚波涛,一浪又一浪,一波又一波,这种动态美正是“折叠”的外现,没有折叠就没有波动,好似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涟漪。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跌宕起伏的变化才能引发人们的兴趣。无论是细节动作还是整个套路,折叠之美无处不在。无论是“扣脚”“坐腕”,还是“眼神”“重心”,都体现了太极拳的形态美和意境美。太极拳中的虚实之美、动静之美、开合之美、刚柔之美、快慢之美、轻沉之美、螺旋之美等均是由往复折叠产生的。正是往复折叠变化,将一个个基本动作衔接而成,给人以“浑然天成”、“曲径通幽”之美感。四、文化方面太极拳是武术,更是一种文化,以易为经,出入于黄老,处处体现阴阳平衡、阴阳互包、阴阳相济的易学思想。阴阳互包、阴阳互化、阴阳相济正是折叠的体现,而正是这种“阴”“阳”折叠构成了太极拳的运动体系。《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的交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而中华传统的兵法、书法、绘画、诗词等无不体现着阴阳折叠。《孙子兵法》曰:“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无端,孰能穷之。”奇、正是整个兵法的基本元素,而奇正之变就是“往复折叠”。项穆说“书法要旨,有奇有正。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揭按照应,筋骨威仪,确有节制是也。所谓奇者,参差起伏,腾凌射空,风情姿态,巧妙多端是也。”书法创作如果有正无奇,虽用笔严谨而沉实,往往是纯厚而缺乏神采;如果有奇无正,即使用笔雄浑飘逸,也常常是险怪而不雅。只有有了奇正的折叠变化才令人心旷神怡。中国传统绘画处处体现阴阳变化,清代画家笪重光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山水画中十分讲究“留白”,用大量的空白来体现上下左右的空间关系,中国山水画绝无直白的描述,均是千肠百转,曲径通幽,通过空间的折叠体现意境美、含蓄美。传统诗文中用平仄表示韵律,无论是五绝、五律还是七绝、七律,均有严格的平仄表,通过平仄的变化表现抑扬顿挫,如果每句都是平声或仄声,则显得苍白无味,因而正是平仄的折叠构成了诗文的韵律。这一切均与太极拳的折叠往复有异曲同工之妙。五、人生方面人生如拳,拳如人生。太极拳有高潮有低谷,有快有慢,有阳刚有阴柔。人生像爬山,翻过一座又一座,有高峰有低谷,有春风得意,也有落寞失意。太极拳中的往复折叠,好似人生一样,各种要素的折叠变化构成了完整套路,而酸甜苦辣的经历也构成了人生画卷。明白了太极拳理,懂得阴阳辩证,就会理解人生的跌宕起伏,正如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只要摆正心态,积极努力,就会实现目标,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坦然面对。悟拳悟理悟人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