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武氏太极拳的练习-翟会传

功夫秘籍 2014-05-06
武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在健身和技击上有它的独到之处:在健身上它是用逆呼吸的养气法和呼吸的发声法,对内脏的心肝脾肺肾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对周身的关节、经络与气血都有调节和疏通作用;在技击上它是以接劲对打,走劲头、劲尾和串劲的方法,使人落空或拔根,达到引进落空、借力打人进而实现四两拨千斤之目的。如能坚持久练,就可达到修炼身心,提神养气,增强骨质,丰满肌群和增强体质之目的,亦可达到医病及延年益寿之功效。武氏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与技击功效都是靠正确的身法而产生的。武氏太极拳的身法有: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护肫、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腾挪闪战。这些身法中每一条都起着修炼拳艺的功能和效果,而这些身法则要在长期的走架中去体验、去培养。武术界有一种说法叫做:内行练身法,外行练招法。身法是内家拳的一种基本功法,有了身法就能使周身各部得到调节;就能养气生息,增加灵敏度;能使骨节呼应相对;能使穴位互相呼应;能提高内脏的动感能力和身体转折能力,这些都是身法的运载效果。所以,身法需要一条一条去验证,一条一条去结合,逐渐达到以身法运周身的统一运动体系。有了这种多种身法相结合的体系,才能在太极拳的习练中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动态境界,从而达到周身一家,上下相随。王宗岳拳论中讲:“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之则分就是由无极转向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即虚实,所以太极拳走架时就要有虚实之分,能分虚实者即是太极。静之即合,静为浑圆一体,合即是收,收则周身相聚、骨节相聚、气势内敛、五弓相备。动与静是周身运动的起与止,微动就是阴阳转换的开始;止便是周身运作的止点,即为合。太极拳运动也就是虚实开合运动,而虚实开合运动便是习练身法的过程,而身法还要制约着虚实开合的运动,所以在练拳架时要注重身法的正确与虚实开合的配合。在身法的相互运作中使周身的身法形成一种各自的运作程序,并能有机地成为一个周身的运作体系,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出内气与技击功效,并提高健康效果。要想练好武氏太极拳,首先就要了解武氏太极拳的要领、规则和特点。它的要领是 “起、承、开、合”。每一式都要用起承开合作为分解要领。在掌握好要领的同时要做到其规则的要求,其规则是:出手高不过眼;远不过足尖;步的大小要自然伸出,自然落地,步的进退要进低退高,两脚着地要成为不丁不八的形式,即以实脚为准,向斜前方45度迈出,在转换时用实脚转换,以脚跟为轴,而且在身法、步法、手法上都要按照拳理的规范去做。其身法要以立身中正为基础,不管是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必须始终保持躯干的正直。以尾闾正中为准则,逐渐地带好各条身法,由外型带动内型形成,而后再由内型指导着外型的运动。在步法上要严格地分清虚实,掌握好五行之变换。以中正为前提,以腰为中心,形成虚实的互换,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在手法上以竖掌为主,要有内旋外转之动,左右手和手臂要各管半边身体,不可随意超越。拳术的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引进落空达四两拨千斤之功效;用意气来指导变换,走内劲而不漏形迹,达到变换使人莫测,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效果。在日常的习练中,只有对以上要领、规 范、原则有足够的重视,才能逐渐地验证和体现。体现的对与否关系到练拳的质量与效果,所以要在基础上下功夫,使每一式都能达到拳理之要求,要用心平气和、松静自然、用意不用力的动态去研习与体验。这些要求初练者是难以做到的,只能顾一些局部,做不到整体的运动结合,整体运动结合不好,就达不到拳理拳法的要求。由于这些弊病的存在,学拳时就应分阶段分重点地进行习练和研习。习练时应分三阶段:一是习拳架学拳理。在习拳架时应先讲一些能够帮助走拳架的拳理,这样在练走架时思想上就会有一定的意识,能使一招一式有目标地做到位。学拳不能急于求成,要一式接一式地练正确。俗话说:学拳容易改拳难。所以,学拳时只求正确,不可贪多,先学些拳理,就可做到先求心知,后求身知。先要了解拳的要领、规则、手眼身法以及步的动态和运动的方向路线,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走架时以起承开合为要领完成每一式的四个程序,并要高低远近做到位,左右虚实分清,在走架的过程中逐渐地体现松静自然、方向正确,在走架的基础上逐渐地增加身法。第二阶段就是增加身法和身法相结合的习练过程。武氏太极拳对身法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因为内家拳是靠身法的调节和运作而改变身体的结构,使体内发生变化,从而增加体能,所以没有身法的运作,就练不出太极拳奥妙,也起不到最佳的健身效果。只有把各条身法形成一种相应的配合,周身各部的经络和气血才能通畅,各部位的筋骨与关节才能互相配合。否则,周身就练不通畅,也形不成周身一家、上下相随的境界。气势也就提不起,沉不下,内气也就练不上身。所以身法就要一条一条地体会,一条一条地结合,逐渐地形成各种身法相结合的运动体系,这样才能感到气势顺畅,转换灵活,下盘稳固。第三阶段是周身一家。在练习身法时,必须注意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与身法是分不开的,两者要结合起来体验,它既是拳架的外形标准,也是练习周身一家、上下相随的必经之路,并与身法有机结合为一体。外三合与身法形成后,就要注重以外形运动引导内在变化,而后再由内在意识动态来指导外形运动,这样就形成了以外带内、以内使外的内外结合运动规律。内外结合才能阴阳相配,到此境界,就应培养内在的结合能力与内在的意向能力,即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如果能以意导气,使体中的力量在内气的运载中合二为一,成为巨大的抗衡力和活力,就能使周身的气势鼓荡,气敛入骨,周身就能无有缺陷,这就是周身一家、脚手相随的功夫。太极拳如能练到周身一家、上下相随的境界,这才算步入了太极拳之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太极拳练到家了,太极拳功夫是无 止境的,至于说能练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本人的造诣和揣摩的程度了,同时还要有超出常人的吃苦精神。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老师 尤其是名师的言传身教。通过这些,就可一步一步地向太极拳的高水平迈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