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步罡踏斗

功夫秘籍 2012-10-01
现代社会工作生活条件日善,办公条件与睡眠条件越来越好,坐软椅,睡软床,出入则多以车代步,越来越享受,然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也随之“与时俱进”,令人好不烦恼。兹介绍一款陈式太极拳内功练习方法,于防止和治疗上述病症,颇有成效。有兴趣者不妨一试:基本身法:领含塌、松屈抓、唇齿合、舌腭搭——竖项竖头,即“领”,太极拳的说法叫虚领顶劲;“含”,含胸是也,即不挺胸之意;“塌”,即腰松下去,不挺胸即可做到;“松”为松胯;“屈”为屈膝;“抓”,五趾抓地——有抓地的意思,不可死抓或抓死,踏稳踏实可矣;此外,微闭芳唇或大嘴,舌搭上腭可矣——道家的说法,谓之搭雀桥。 以上动作贯穿功法始终 功名:步罡踏斗 功法: 双手抱圆,五指尖相对,高于腹即可 两足平行并立。 动作一: 手形不动;身体重心先左移渐至左足独立支撑体重。 动作二: 手形不动;以大腿、小腿、足根、足尖的顺序提右腿至大腿略平,膝尖微高于大腿根部,足尖自然下垂。 动作三: 手形不动;身形微下沉,同时右腿向右后斜退一步,步幅大小自行掌握;右足以足尖先落地,重心以左腿支撑。 动作四: 手形不动;接动作三不停,右足根落地并渐渐踏实,随即向右后转腰使重心渐渐右移,同时扣左足尖,渐成左蹬右弓步。 动作五: 手形不动;重心继续右移,渐至右腿独立支撑体重时,收左足至右足内侧,成动作一所示动作要领并渐成并立姿势。 动作六至十: 动作要领与动作一至五相同,唯左右相反。 功用: 本功法主要有效防治以下病症: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神经衰弱、失眠等 功理: 平心静气以养心,培育内气 旋腰转脊左右松揉是陈式太极拳独有缠丝行气法,此法使整条脊柱松动活络,收腿放腿使整条脊骨一收一放,尤其是颈腰得到一松一紧的拉动拔长,从而有利于脊骨节节轻利、内气节节贯穿。 功要: 1、一般情况下,呼吸纯任自然。 2、头须自然竖起,似放在脖子上一般。 3、口微闭,舌尖搭到上牙床上,似竹梯搭到屋檐一样; 4、目平视而视若无物;下巴微收,脖子微向后挺而松活。 5、双臂抱圆,有撑抱的意思,不可用力。 6、松肩,两臂若挂在肩上一般。 7、胸部不可以挺,挺胸易导致横气填胸,故不论男女,均不可挺胸以示胸肌。 8、松腰,腰松了才可以使全身同时运动,此太极拳之要。 9、脊椎骨拉直,似一块一块叠起来一般,如此则整个躯干部自然放松。 10、松胯曲膝,但膝尖不可过足尖,即两膝与足尖上下相照,膝尖不可逾入足尖之领空。 11、两足踏地五趾落实,此亦太极拳之要。 注意事项: 1、两足交替十二次为一节。每次一节以上为宜。 2、练功出汗,不可冷吹,不可饮冷。 3、心情极端恶劣或其他失控状态禁练。 4、练功时全身放松,身如一丝不挂,心亦不著一丝。 步罡踏斗 词目 步罡踏斗 发音 bù gāng tà dǒu 释义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迷信等 近义词 步斗踏罡  步罡踏斗是斋醮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罡,原指北斗星的斗柄。《抱朴子内篇·杂应》称“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复其头,以罡指前”,后以天罡泛指北斗星。斗,指北斗。步罡踏斗,就是高功法师假十尺见方的土地,铺设画有二十八宿星象的罡单,作为九重之天,然后在罡单之上,脚登云靴,随着道曲,沉思九天,按斗宿之象,默念咒诀,徐步踏之,以召请神将、伏魔降邪或者神飞九天、奏达表章。明代诗人张元凯曾描写过当时宫内行步罡踏斗仪的场面,十分壮观:“宫女如花满道场,时闻杂佩响琳琅。玉龙蟠钏擎仙表,金凤钩鞋踏斗罡”。道士行步罡踏斗时的踏斗,称为禹步。据《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称:“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不可预测高深;故设黑矩重望,以程其事。或有伏泉磐石,非眼所及者,必召海若、河宗、山神、地祇,问以决之。然禹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末世以来,好道者众,求者蜂起,推演百端。”因此,在道教创立前,方士们就已行步罡之术,道教将其吸收为道术之一种并作为一种仪式元。道经称从淮南王刘安以降到北魏时,罡法已“触类长之,便成九十余条种”。唐宋以后,道教科仪典籍中的罡法更是五花八门,有以功能来命名的,如回尸起死罡、伏御地祇罡、群魔束形罡、鬼精减爽罡、束缚魔灵罡、普扫不祥罡等;有以召请对象来命名的,如:召炼度司官吏罡、召灵宝官吏罡、召黄箓院官吏罡、召三鬼魔王罡、召五帝罡、召八方威神罡、召十方飞天神王罡法等;也有以步法图形来命名的,如交泰罡、二十八宿罡、五行超脱罡、旋斗历箕罡等等。尽管罡法繁多,但道士的踏步仍是有规律的。据《云笈七签》卷六十一称:“其法,先举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亦象阴阳之会也。踵小虚相及,勿使步阔狭,失规矩。”灵宝罡步则“诸罡并丁立,起住皆左先右从,单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