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求一气伸缩之道”才是太极拳健身长寿之道

功夫秘籍 2012-08-24
确切地说,本文所介绍的并不是健身、防病之道,而是成功、幸福的发展和延续之道。事实上,也只有成功、幸福发展和延续下来,才能真正地健康长寿,也必然会健康长寿。如果仅想为了健康、长寿而生存,反倒难得其道。事实上也是如此,到了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各种成人病患者随处可见,可是,又有几人不想将这些疾病治愈?只是,仅从防病、治病的角度没法从根本上将那些防不胜防的成人病给防治住,得关注心脏、得关注大脑神经、得关注血管、得关注肠胃、得关注肝脾,得关注关节、得关注腰颈锥、得关注我们的肺,……可谁关注得了这么多,就算天天关注神经、或者腰颈锥等某个器官,也未必就能将其关注好,比如抑郁症患者,能治愈的也总是只有那么少数一部分,再看看那些腰颈锥疾病患者,又有多少得以痊愈的?非常糟糕的是,由于总也解决不了问题,一些研究人员则开始怀疑人类的进化出了问题,因为人类是所有的动物中唯一难以活过自然寿限(青春期的4~5倍,大概100~120岁)的。不少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姿势由水平变成直立后,诸多生理结构的改变为人类难以长寿的根本原因。比如,古人类直立后,开始倾向于用浅显的胸呼吸,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容易得病(实际情况是:将学习工作或者行走调整至和谐状态时,我们自然会本能地加深呼吸)。再比如,古人类直立后,心脏往大脑输送血压的工作要比其它爬行动物费力得多,下肢的血液回流也费力得多,因此,人类的心血管系统也极易得病(研究数据却表明,多从事快走之类的锻炼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心血管疾病)。而伟大的传统武术家早就指出,并非人类进化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是生活不和谐所致。1、人类多病痛之根因让我们看武学天才孙禄堂的精彩论述吧:“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但为物欲所敝,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致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以上两段极为科学、精妙地指出:人类不得健康、长寿的一大根本原因在于直觉本能导致的种种弊端所致。其中,“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指出:人类是为动静、开合(武学家将动静、开合、刚柔、快慢、劳逸等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变化称之为“阴阳”)等节奏性变化而生存进化的,而且人类本来就具备促使身体动静、开合变化发展的能量(即所谓的“浑然之元气”)。“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但为物欲所敝,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致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指出:受节能省力的直觉本能的影响,人类常常倾向于采用手足等局部环节或器官来完成各种运动动作,从事工作、学习等各种生活,从而导致相应的局部环节得不到应有的保养,容易在过劳中早衰,而其它环节则不得应有的锻炼而变得虚弱早衰。而且,由于缺少其它环节的协同发力,局部性运动时又难以将体能充分释放出去,难以在运动完毕后安静下来休息好,甚至睡觉的时候身体还承受着压力。这非常糟糕,既锻炼不好,也放松不好,白天难以集中精神学习、工作,晚上难以彻底放松下来休息睡眠,并恶性循环下去,从而导致的“阴阳不合”。并且导致身体的不同部位分别往往过劳而衰(“阳尽生阴”或者“阳极必阴”)和过衰早亡(“阴极必死”或“阴极必敝”)方向发展,很多人对此无可奈何,对各种成人病防不胜防,无法避免早衰早亡的命运。其中,“内不知修,外不知养”里的“内、外”与传统武学里的“内劲、外劲”中的“内、外”一个意思,读者不必深究。大体来说,洗衣服时不知道协调肩胯等发力,只知道以手臂发力,就是“内(肩胯等)不知修,外(手臂)不知养”的一种情况,其弊端已经在之前第五章详细分析过了。至此,可能会有读者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上述一些问题也在近来被科学家所发现和证实。比如,研究人员发现,缺少锻炼者更容易衰老,常锻炼者往往能拥有更加年轻的细胞,爱运动者过早死亡的概率比其他人小70%。研究人员还发现,过劳也会催人老,很多田径、足球等其它极限运动员往往年纪轻轻就疾病缠身,一些人甚至高强度运动中猝死。不过,这些建立在一堆调研数字上的研究发现不够系统科学化,难以对广大群体产生直接指导作用。而武学家建立起来的一套阴阳理论不仅系统科学,而且还极为实用,就是为切实指导生活服务的,相当地精妙。2、健康长寿根本之道我们已经知道,要想健康长寿实在不容易,既要让全身各器官受到均衡锻炼,还不能使任一器官过劳,还得休息好,睡好,这实在太难了。不过,本书还是在前两章给出了科学的锻炼方法,就是通过幸福地追求和谐境界来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再介绍一些以孙禄堂为首的传统武学家给出的健身长寿之道,确切地说应该是成功、幸福的发展、延续之道。孙所推荐的这种健身、长寿之道极为科学合理,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近一个世纪前的武学家所完善的理论,而且,孙所推荐的这种健身、长寿之道必将成为今后全人类健身、长寿的终极之道。孙所推荐的健身长寿之道就是要追求“中和”的生活境界,本人所推崇的和谐理念就是源于“中和”而得。不过更多地从便于读者理解的角度来阐述的,但不及孙禄堂阐述得系统科学,要想更加系统的从根本上理解,读者还是学习一下孙禄堂的原著。1)健身长寿的根本之道孙指出,“阴阳不合”,“阳极而阴,阴极而敝”是现代人不得健康长寿的一大根本原因。因此,孙禄堂等武学家又指出,要想健康长寿,就得阴阳平衡,得“阴而阳,阳而阴”,循环反复下去,也就是说要劳逸结合,动静平衡,要做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注意,武学家要求全身心的动和全身心的静,要求“一动无一不动,一静无一不静”,“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一肢动百骸皆随;一屈,统身皆屈;一伸,统身皆伸”,“开则俱开,合则俱合”。这样才能消除动不起来,静不下去的“阴阳不合”的弊端,才能在运动时享受淋漓酣畅地释放能量的亢奋快感,也才能在运动完毕后彻底安静下来享受舒服惬意的安逸生活。如果不能全身心地运动好或者休息好,必然会导致“阴阳不合”,“阳极而阴,阴极而敝”。而能量流转才是发生动静、快慢等运动变化(阴阳转化)的根本因素,因此,孙禄堂又指出通过“一气运阴阳”来使生活健康、持久运转下去。孙禄堂又指出可通过“拳术十三势之作用”来“研求一气伸缩之道”,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来研求控制和运用能量(一气)的技术。这样,就建立了一套非常科学的健身理念:练习拳术十三势研求一气伸缩之道——进而能“一气运阴阳”——进而使生命在阴阳转化(凡快慢、动静等所有生活的运动变化都属阴阳变化)中循环往复下去,从而避免“阴阳不合”,“阳极而阴,阴极而死”的弊端。注意,孙禄堂在此指出,练习拳术十三势(太极拳)之作用远不仅在于能健身(尽管练习太极拳确实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身效果,而且,目前绝大多数人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就是通过太极拳运动本身来获取健身效果),更在于能“研求一气伸缩之道”,从而能将太极拳的健身机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所有的生活都像太极拳一样变成极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锻炼,而且,还不会使自己过劳,从而能延年益寿。否则,光把太极拳练好了,其它生活却总处在“阴阳不合”,“阳极而阴”之中,还是难以避免“阴极而死”的遭遇,而且,如果其它生活不协调,太极拳也未必就能练好。总之,“研求一气伸缩之道”才是太极拳运动的根本健身价值所在。孙禄堂在此极为科学、精辟地指出,最佳健身、养生之道不是从事某项体育运动,而是使自己整个身心在正常生活中得到均衡的科学锻炼。对大多数几乎没有运动的现代人来说,从事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固然可以使很多日常动不起来的环节受到锻炼,从而能防止其过衰得病,延年益寿,但是,这些均不是最佳的根本健身之道。最直接的证明就是,科研人员发现,走路快捷的老年人往往是更加健康、长寿的,走路缓慢的老年人更易死亡,走路少的老年人也更易得病死亡。因此,一些科研人员建议通过行走速度而不是篮球、足球等其它运动技能来预测老年人寿命。因此,将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走路,洗衣等正常生活全部变成有益身心健康的均衡锻炼,努力去享受这些锻炼,从而坚持下去,这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之道。2) 太极拳健身之道孙禄堂还指出,练习形意拳、八卦掌同样可以“研求一气伸缩之道”,“养气练神”,并指出,其创编的《形意拳学》、《八卦拳学》的宗旨就是“纯养正气”。不过,很多人还是更偏向于练习太极拳。那么,太极拳的独特健身特征又是什么呢?我们看孙禄堂对其编辑的《太极拳学》(人们习惯将其称为“孙式太极拳”)的说明:“是编拳术不尚血气,纯任自然,不能伤其后天之力,专以善养人之浩然之气为主”。“是编讲究为修身而作。凡我同胞,无论何界,男女老幼,皆可习之。身体过懦者,可以使之强,过刚者,可以使之柔。或有身体极弱及有劳伤病症者,或因其它拳术,非血气之力不能练习者,亦均可以练之。将气质驯至中和,气固而神自完,祛病延年,可操左券”。孙禄堂指出,练习太极拳应在“纯任自然,不能伤后天之力”情况下“善养人之浩然之气”(也即“化后天之气”为“先天中和之气”),“将气质驯至中和”,从而能“一气运阴阳”,延年益寿。孙禄堂又极为精辟地指出了养生太极拳的最佳练法和独特的健身价值意义所在: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克服直觉本能导致的生活不和谐的种种弊端,将生活调整至和谐状态。孙指出应以日常行走、洗衣、炒菜等自然状态下的速度节奏练习养生太极拳,使身体受到均衡锻炼,并且,顺理成章地将练太极拳时的和谐(中和)状态迁移至日常生活中去,使生活变得和谐起来,自然健康长寿。这种“纯任自然,不伤后天之力”的锻炼方式不伤身,不像在从事足球、篮球运动时那样易在初始锻炼时遭受腰酸背痛之苦,而且最容易将正常生活调整至和谐状态,要想将足球、篮球等全身运动的技巧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可要难得多,而且,也未必可行。正因为此,研究人员发现,太极拳运动几乎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身体各器官均有极高的锻炼价值,而且几乎对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各病症均有一定防治效果,被全世界公认为人为创编运动运动中的一大最佳运动。非常遗憾的是,很多现代人练习或传授练习太极拳时并未明白“纯任自然,不伤后天之力”的道理,统统按照年老体衰的老年人的生活节奏习练,使得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老年群体身上。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老年人居然在习练极为柔缓的简化太极拳时出现了膝盖伤痛的事情,追究原因后才发现,这些老年人在习练太极拳时未能做到“纯任自然,不伤后天之力”,常常过度压低拳架,使膝关节受伤。另外,在本书上篇已经讲过,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跌跤导致了大量的老年人伤亡事故,已经成为威胁众多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一大致命杀手。于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拨款数千万(数据可能有问题,所查不同资料出现了矛盾,待验证)研究防跌跤的方法,结果发现,很多体育锻炼都可以增强老年人的防跌跤能力,但是,太极拳防跌跤的效果最好。于是,美国卫生国家研究院有拨款65万美元,支持爱默蕾大学医学院把“关于太极拳防止老年跌跤的功能”课题列入科研项目。经过数年研究,体操运动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太极拳的优越性之一是它运动的整体性。其实,太极拳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其整体性,更在于其流畅性。要想在快速的机动变化中保持平衡,流畅性更关键,孙禄堂早已非常清楚地指出了这一点了。孙禄堂指出,太极拳的优越性就是“中和”,用现代语言讲就是整体流畅性。孙禄堂还非常清楚地指出,练习太极拳的根本价值就是“研求一气伸缩之道”,“将气质化至中和”,使日常行走等生活达到“中和”状态,这样自然能在行走等正常生活中控制好整个身体平稳、流畅地移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摔跤问题。可怜的美国人,花费了高达数千万的研究经费,动用多家研究单位,历经多年时间,才得出了一个片面的而且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结论。而孙禄堂早将全面系统并且可以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写入到《孙禄堂武学录》中去了。其实,不知道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固然不可取,光知道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而全盘否定了自己国家的优良传统更不可取,尤其是放弃了融合了无数数中国传统军人的鲜血和合传统文化精华而成的传统武学更是不能再愚蠢的事情了。3)武学家的休息、睡眠之道在上述介绍的孙禄堂武学家所完善的健身理论里,已经包含了科学的休息、睡眠的道理了。不过,考虑到太多人不会休息和睡眠,我们在此将在此强调一下武学家的休息和睡眠思想。我们知道,缺少了放松、休息不行,身体很容易在过劳的压力中“阳极而阴”,从而“阴极而死”。不过,放松、休息过多也不行,这并不会使人恢复活力,反倒会使人越发疲乏无力,变得懒散起来。而睡眠就是最好的放松和休息,睡好同样非常重要,研究人员发现,睡眠太多或者太少都不利身体健康,都会增大死亡的风险,比如,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死亡率高出正常人的80%。那么,如何才能睡得恰到好处呢?专家们众说纷纭,提出的建议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大都很难产生实质性的参考意义。而且,我也没见到哪个专家在谈自己改善睡眠的实质性的做法。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放松和睡眠呢?孙禄堂已经在其武学录中告诉我们了。孙指出,生命得在阴阳转换(动静、开合等的运动变化)中延续下去,实现阴阳转换的本质因素就是一气(能量流转),因此,生命的延续过程就是“一气运阴阳”的过程。因此,生命不能没有运动,必须伴随着能量的流转,运动停止即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故而,孙禄堂等传统武学家又强调休息、睡眠时应“静中求动”,以使生命在运动中循环往复下去。而不会使身体无限制地安静下去,那只会走向衰亡。下面,我们还是借助一下行走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一下武学家对休息睡眠的精妙解释吧。我们知道,就行走来说,放松主要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使身体得到节奏性的休息,从而使行走能持续进行下去。缺少了必要的放松,即使是站立都能很快将人累倒。试着以立正的军姿站立不动,不要15分钟,我们就十有八九会难受得坚持不下去。高中、大学军训时,就从没发现过一人在动态的刻苦训练中累倒过,但是在站军姿时,却常会被旁边同学昏厥时怦然倒地的声音吓一跳。第二、可以将能量存储起来,使之得到更加高效地利用。从前腿着地至垂直单支撑瞬间,身体重心都在支撑腿后方,支撑腿只会对身体做负功,导致能量被浪费,蹬地越有力,浪费越多。而高质量的放松工作则能很好地将能量转化为身体各环节的弹性势能存储起来,做到“合则气聚丹田”,并能在垂直单支撑过后将其释放出来重新被利用,做到“开则气贯四梢”,不使其遭浪费。而我们的休息或者睡眠就像行走过程中的放松一样,是为了能在亢奋后舒服、惬意地安静下来,使整个生活都变成享受,不使自己累坏、累垮,是为了将体能更好地储存起来以备需要时再能被释放出来高效利用,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并使美好的生活持久下去。但是,身体肌肉虽有弹性,却不像弹簧那样可以在静止时将能量给储存住。所以,行走时须注意动作的放松,但是却又不能松懈,一旦松懈下来后,就会导致体能被浪费,降缓行走速度。因此,行走时得放松,但又须做到“松而不懈”。同样,休息或者睡眠也是如此。休息得过多或者睡得过久会使储存起来的能量被慢慢消耗掉。因此,不少期望通过更多的休息或者睡眠来恢复身体状态的人发现,过多的休息或者睡眠不但无助于恢复活力,反而会导致越发乏力的后果,还会导致接下来几天的工作或者学习等生活受影响。这既无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健康长寿,断不可取。因此,孙禄堂指出,休息或睡眠时“不能无动静”,仍得“含此一气”,并要注意“静极而动”。显然,孙禄堂对休息和睡眠的认识是非常科学的,认为休息和睡眠也是能量流转的运动过程,是使身体逐渐放松能量得到积蓄后又逐渐恢复活力的过程,身体具备了活力后,则应顺势亢奋起来去享受生活,而不要刻意补休或者补睡。孙禄堂对休息和睡眠的整体认知水平几乎足以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相关专家汗颜,到目前为止,国内相关的健身专家基本上还在不切实际地胡乱提建议,告诉人们一天得睡几个小时好,告诉人们应该以什么姿势睡觉……而不知道睡眠是与活动量与活动强度密切相关的。说实在的,再没有比忽视自身情况以规定姿势规定时间睡觉更愚蠢的事了,而我们现在太多的浮躁的专家们就喜欢做这种事情,还常常去误导其它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