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把马扎坐 他把马扎当兵器 还在国际武术赛场得过第一呢

武林动态 2012-08-21

赵卫平给儿子指导马扎拳的要领 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槊棍棒拐子流星——十八件兵器,各有各的威风。如果只认为它们才是侠客们手中的兵器,你就落伍了。常见的马扎子,就被赵卫平父子耍的虎虎生风,还在国际赛场上得过金牌呢。

收徒弟一分钱不收

每晚8点,在西安城北西航公司足球场上,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十几个“全副武装”的学生,手握马扎,一会儿腾空打旋子,一会儿卧地朝天攻击,动作整齐,气势如虹。一打听,带头的师傅叫赵卫平,53岁,在西航公司保卫处工作。

说起这“马扎拳”,赵卫平一下来了兴致:“我练了四十多年了,算是21代传人。”话刚说完,便拿起马扎耍了起来。“收他们是吃过拜师宴的,我一分钱不收。我还教他们竞技武术。”徒弟们拜师,一来仰慕他的名气,二来能强身健体。

在西安市75中上学的刘奕龙,9岁就开始跟赵卫平习武,今年3月去香港参加“感恩杯”第十届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摘得一金一铜。“练武能让孩子做事专一,增强自信心。”提起儿子,刘晓明一脸得意。

“文武并进,大功告成;弄懂事实,学懂文化。”16字座右铭,是拜师宴上,赵卫平送给徒弟们的第一个礼物。

马扎拳还跟戚继光抗倭有关系

“啥?马扎还能当兵器?”随便问几个人,都觉得很稀奇。

“这马扎拳,还是爱国拳种呢。”赵诚是赵卫平的儿子,17岁,说起马扎拳,如数家珍。明末,戚继光奉旨抗倭,由于武器缺乏,喂马的马架就成了戚家军的武器。“马架做武器隐蔽、实用性强。戚家军练的拳,叫指东拳,意为手指东方倭寇。”他说,建国后,武术大家苏太和成了指东拳的传人,并把马架换成常见的马扎,马扎拳就是这么来的。“马扎拳是指东拳的一种,应叫指东马扎拳。遇硬而化,遇柔而缠,可四个角攻击,除这些特点,马扎能坐、能打,作为武器隐蔽性强。”

“苏太和就是我的恩师。”赵卫平说,9岁时,他常患病,母亲让习武强身,就拜苏太和为师,开始习武。几十年来,他默默坚持练习。

父亲得过世界武术比赛第一名

“我要用马扎会会国际高手!”为了此心愿,他尝试打比赛,可练了三十多年,露脸的机会太少了。2006年10月,他的机会来了,在第二届国际传统武术大赛选拔赛中,赵卫平凭借一对马扎,征服了评委,以陕西赛区第四名入选。随后在郑州举行的世界传统武术大赛中,他夺得男子组双兵器第一名。

“我首先想到的是师傅,终于完成了他的心愿。”回忆领奖心情,他说,那次比赛让更多人知道了马扎拳。2007年,他代表国家航空部门去香港表演,那晚,他激动得一晚没睡,绕着跑马场跑了28圈。2008年,他被选为火炬手,在延安传递奥运精神。

“要教更多年轻人练马扎拳,培养下一代。”这是他现在的目标。

将拳法进一步优化,儿子加入新动作

说起自己的练武经历,即将上高三的儿子赵诚连说三个“不明白”。小时候,看着父亲拿着马扎练拳,他觉得很奇怪,“刀剑多威风的,为啥要拿个马扎子”。直到15岁时,他常生病,打算跟着父亲耍耍,练下身体,没想到,练了几个月,竟然痴迷起来。“每天晚上,连饭都不吃,我在足球场练,汗跟下雨一样,可不觉得累。”

去年4月,得知西安将有一场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他开始“揠苗助长”式地练习,两月后,他和父亲一样,凭借一对马扎,夺得青少年组双器械金牌。

“老拳法有些动作都卧在地上,不实用,也不好看,我和老爸一商量,加了新动作。”老拳法只打一个旋子,改版后,能连打三个,还能有五个不同的腾空动作。

“爸,我觉得加这个动作好看。”“可以,但要始终记着,咱练得是马扎拳。”上阵两人是“父子兵”,赛场外上,他们更像同一门派的“师兄弟”。昨天,赵卫平说,汉中一位武术界的朋友正在协调,不久,他可能去台湾打比赛。“弘扬马扎拳的机会又要来了。”赵卫平看了儿子一眼,笑得像个孩子。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