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的歌(我不会武功的歌)

功夫资料 2022-10-09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中世纪著名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源自查理大帝时期的历史,讲的是公元778年的荆棘谷战役。

《罗兰之歌》是法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更可喜的是自定本以来就形成了许多不同手抄本,可见它在12至14世纪是如何的家喻户晓,广为传唱。

图为中世纪精制挂毯,描绘了荆棘谷战役。除了《罗兰之歌》以外,这次战役还产生了许多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

英雄罗兰的武功歌

七年以来,查理大帝的军队一直在西班牙与穆斯林浴血奋战,此时只有萨拉戈萨未能攻陷。

摄于法兰克大军的威力,当地的穆斯林国王马西理问计于众臣,谋士白狼康丁建议他遣使求和,许诺纳贡并改宗基督教,以求查理退兵。

查理也已厌倦战争,就决定派出使者,大家都知道穆斯林狡诈,故而查理接受侄儿罗兰的建议,让罗兰的继父、查理的妹夫甘尼伦前去交涉。

甘尼伦也惧怕穆斯林袭击,因此对罗兰怀恨在心,决意伺机报复他。在谈判时甘尼伦和穆斯林约定,趁查理回撤法兰克的途中袭击他的后方队伍。

甘尼伦回禀查理,说萨拉戈萨国王求和乃是实情,查理于是按计划班师,并接受了甘尼伦的提议让罗兰率队殿后。

罗兰军队行至荆棘谷之时,突然遭到40万穆斯林军队的伏击。罗兰率军浴血奋战,但是终究寡不敌众,全军覆灭之时,罗兰也为国捐躯。

罗兰的好友奥利维曾三次劝他吹起号角,向查理请求援兵,但是顾全大局的罗兰都加以拒绝。直到最后他们终于吹起号角,却为时已晚。

待查理大帝回军赶到之时,他所看到的是法兰克军人尸横遍野,知晓内情后的查理率军追击,并大败穆斯林。

回国之后,叛国者甘尼伦也被处以死刑。故事至此结束。

《罗兰之歌》是在不断的补充修订中形成的,它的定型时间大致在1040年至1115年间,这也是《罗兰之歌》第一个手稿不断增补完善的过程。

定本的《罗兰之歌》有4000行诗,在欧洲文学史上,法国的《罗兰之歌》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被看做武功歌最杰出的代表作。

创作于11世纪的贝耶挂毯,虽然其中主要讲述的是诺曼征服、黑斯廷斯战役等历史,但从中也能看到欧洲骑士时代作战的场面。

不一样的历史真相

从历史到文学,总会有相当的出入和演绎,早在中世纪晚期就有人对《罗兰之歌》的内容产生怀疑。

而实际上,《罗兰之歌》除了借用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这一基本史实外,其他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后人不断敷陈、演绎和虚构出来的。

778年,查理大帝率军进攻西班牙的安达卢斯,查理大帝的军事行动并不受预先规划的大战略指导。

他也没有明确的要实现罗马加冕的理想,他的战争更多是为了不让贵族们无所事事。

所以,当贵族们集合在他身边,大家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战争,而是战争的方向在哪里。

这一次,778年的战役,他们的目标瞄准了比利牛斯山的那一边。

初期查理大帝的行动很顺利,他在新占领的土地上设立“西班牙边区”。

但是好景不长,这个地区逐渐脱离了加洛林王朝,而成为独立的巴塞罗那伯爵领。

西班牙边区是法兰克王国和后倭马亚王朝安达卢斯之间的缓冲地带。

这就是后来加泰罗尼亚的雏形,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直到今天,加泰罗尼亚还是显得更像法国而不是西班牙的领土。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查理大帝在这里的对手并不是异教的穆斯林,反而是同为基督教的兄弟巴斯克人,他们才是阻止查理推进的真正绊脚石。

当然,武功歌改换成两种宗教间的斗争,更具有故事性和煽动性,而且颇能唤起人们对查理·马特在普瓦提埃胜利的回忆,对于法国的民族记忆来说总是有益的。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东部的重镇,在历史上也是阿拉贡王国和加泰罗尼亚的首府,由于早期受法兰克王国的影响,巴塞罗那周边地区与法国的联系更为紧密,直到今天,以巴塞罗那为核心的加泰罗尼亚仍是西班牙最为独特的地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