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招工(武功县招工网)

功夫文化 2022-10-12

近年来,武功县教育局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 344”模式确保教师“招得来、留得住、快成长”,努力做到“用事业引人、用环境留人、用感情留心”,精准破解教师因自然减员而出现总量紧缺的严峻形势,激发新任教师奔赴农村教学一线,扎根乡村教育。

三举措确保教师“招得来”

近年来,该县教师因自然减员形势非常严峻,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大学区改革、撤点并校等手段进行缓解,但现在撤点并校进入尾声,撤并空间越来越小,加之二胎政策放开,学生人数逐年上升,缺口越来越大,基层教师超负荷工作,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该县采取加大特岗教师、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考等工作招聘力度,确保教师招得来。

——特岗教师招聘。依据省教育厅、省编办、财政厅、人社厅《关于做好 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据悉,三年来,该县共招录250名特岗计划教师服务教育事业,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高层次人才引进。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招聘高层次人才、紧缺特殊专业人才,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核准后,按公开招聘有关程序,直接办理聘用手续),并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该县先后深入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高校,广泛宣传,近三年,共招录了 33名高学历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

——畅通其他录入渠道。近三年来,该局积极向县委县政府申请,县委编办、人社、财政等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简化程序,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抓住市公开招聘、免费师范生、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等机遇,共招录 121名专业人才。

四举措确保教师“留得住”

为了把这些招得来的教师留得住,激发他们在三尺讲台上用青春和激情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该县教育局多措并举,尽最大努力提供优质条件,满足他们工作、生活之需,确保他们留得住。

——就近安排工作,免除后顾之忧。各学区、校(园)对新教师进行摸底排查,了解他们的居住地和生活地,尽量采取就近原则进行分配。如无就近学校,则安排校内同路有车的教师与之一起同行,方便上下班。对于家在外地需要在单位住宿的特岗教师,则安排他们在距离乡镇街道较近,而且教职工人数较多的学校任教,方便了食宿和交通。

——改善工作条件,提供后勤保障。新教师到岗后,所在校(园)立即着手粉刷房间、打扫卫生,为他们营造舒适、温馨的住宿环境。并购置脸盆、毛巾、牙刷、牙膏等生活必需品,让新上岗的教师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校尽最大能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不让这些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大学生,因城乡的巨大差距而产生动摇之心。

——关心生活困难,传达亲切关怀。该局要求各学区、校(园)要对新分配的教师,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无论财政有多困难,都要先给他们每人每月预支 1000元生活费,直至工资正常发放后,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激发他们热爱武功教育、奉献武功教育的热情。

——关注生活细节,留住情留住根。为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特别是新任教师生活环境,该局先后投入 1608万元,对游凤镇桂营小学等13所中小学教师宿办条件进行了改善,新建、维修、改造为教师住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累计投入1470万元对游凤九年制学校等82所学校食堂进行了改扩建,新建、改建学,为在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就餐条件,各校师生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得到全面提升;为方便新任教师生活,该县7个学区分别在学区所在地、中心校为他们协助解决周转房,一些有条件的校园还为新任教师修建洗澡间等生活设施;为解决适龄青年教师婚姻问题,该局通过开展新任教师与驻地工厂联谊、本地教师牵线等活动方式,解决适龄青年婚姻问题,让他们留住乡愁、留住根。

四项措施助力教师“快成长”

为加速新任教师成长步伐,缩短适应期,该局校采取四项措施,让他们通过三到五年的锻炼,快速成长为校园的业务骨干。

——压担子。对新任教师,该县各校园让大部分教师担任班主任、研组长、毕业班、部室管理员等重要岗位。通过给他们压担子,搭建施展才华平台,催生奋进动力。

——指路子。各校园领导通过和新任教师谈心,解决他们思想认识问题,为他们提供班主任、教研组长、毕业班教学等一线岗位,增强他们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既是学校对他们的信任,也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

——结对子。为提升新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各校园普遍开展青蓝结对工程等活动,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结对帮扶新任教师。由学校领导、包年级领导、年级组长全程指导、监督、帮扶新任教师的教学、班级管理、安全教育等工作。

——教法子。为提升新任教师教学水平,各校园通过安排了名师展示课、新任教师诊断课等形式,让新任教师上汇报课等形式,学校领导、相关教研组和指导老师参加听评课,就新任教师上课存在问题、今后改进方向开诚布公交流,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

【来源:陕西省教育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