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武功高手(民间武功高手排名)

武术流派 2022-10-02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港台地区的各类文化资源开始如潮水般涌向大陆,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在这股潮流的影响下,许多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电影开始进入我们的荧屏,其中尤以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知名作家的著作为最。

这些影视作品传递出的行侠仗义等侠客精神给无数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于是掀起了一股迷恋“武功”的热潮,比如传说中的“降龙十八掌”“弹指神功”......

但小说中描写的“江湖故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充满了光怪陆离和荒诞不经的色彩,与现实相距甚远。那么具体说到“武功”这种东西,它究竟在古代社会存在过吗?要想解开这个谜团,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何为“武功”。

其实最早并没有“武功”这个词,在汉朝时有了“武艺”的称呼,而后才慢慢衍生出“武功”,当时往往代指军事上的成就。

——比如在对汉武帝和乾隆皇帝进行盖棺定论评价时,史学人一般都会用到“文治武功”这个词来定义。

到了近代以后,开始用“武术”或者“国术”来指称“武功”。比如霍元甲等人就是当时著名的武术家,他们在强体魄和扬国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悉上述问题中提到的武功,更多的是指向小说或影视剧中极其夸张的内容。当然我国古代社会是不存在这类所谓武功的,是作者用来虚构用来满足作品观赏性等特定目的的需要。

如果真有的话,行军打仗就不用那么费事了,历史将因此而彻底改变。虽然没有盖世神功,但是增强体质的功夫还是有很多的。

——比如在那场著名的“鸿门宴”中,曾出现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再比如有一个成语叫“闻鸡起舞“,它讲的是东晋著名将领祖逖年轻时听到鸡打鸣就起来练习剑术的故事。

这两个故事都提到了古人的功夫,这是他们行军打仗不可或缺的重要本领。

在古代社会,战争这种现象经常会在对内或对外不同领域发生,成为君主维护统治地位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

为增强军事能力,各朝各代都会将“军事训练”作为一种关键手段来对待,比如北宋时期在开封设立了禁卫军制度,由武艺高强的教头来训练禁军,教授基本战法。

除了官方重视“武功”外,民间出于自保等目的也大量存在练习“武功”的现象。

比如在佛家圣地少林寺的出家之人中,有许多在师傅引导下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再比如一些武术名家通过自创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拳术等武术类别,用来抵御外部侵害并寻求自保的目的。

在各种功夫中,我们可能都听说过诸如铁砂掌和轻功等,它们在练习方法、技巧以及强度要求等方面存在不同。

前者属于一种真正的硬功夫,需要不断地用手掌去击打某些东西才能提高攻击力。练习过程是十分艰难的,考验着习武之人的忍耐力和心理素质。经过这样经年累月的锻炼后,练习者的手掌抵抗力逐步变强,能给对手以重创。

而后者则为轻功夫,在练习时主要以掌握技巧为动作要领,不是硬碰硬就能坐会的。练习轻功需要人有足够的灵活性,这样才能达到闪转腾挪甚至于进行飞檐走壁。

刚开始时,练习者往往被安排在足够大的陶制水缸边缘上走和跑,在提高适应力后再逐步增加练习难度,最终成为健步如飞、身轻如燕之人。

既然说到古代功夫,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它们所依赖的武器装备,比如刀叉剑戟驽等诸多冷兵器。像我们熟知的越王勾践剑,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就是流传下来的著名兵器。

好的功夫是需要练习者同上述兵器共同搭配来体现的,就像影视作品中提到的“人剑合一”的剑魔独孤求败那样,能够在击败对手的基础上达到一种高超的境界。

而号称三国战力最强的吕布也是凭借对方天画戟和赤兔马的充分运用,才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地盘的。

当然上面提到的这些功夫,有些是有固定招式的,有些却没有,其练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击败对手或敌人并赢得胜利。

比如太极拳等是有招数的,如今已演变为多种套路的拳术;再比如铁砂掌等在使用时没有固定套路,而是强调随机应变,对实用性非常看中,这是由战场的独特环境决定的。

如果只是花拳绣腿的话,不但不能击败对方,反而会让自己深陷死地。

古代大规模的作战是离不开战术运用的,出现过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如果能将上述功夫运用在这些战争,那就能发挥出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这种情形是非常罕见的,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被小说家拿来作为素材运用。比如金庸小说《神雕侠侣》里面描写的襄阳大战中,杨过等诸多武林高手纷纷出战蒙古大军,最终保卫了襄阳城。

“高手在民间”,在武功这个行当里面也是有高手存在的,比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镖局中的押镖人以及隐藏深山中的修行之人。

这些人在历史记载中确实留下过不少痕迹,是有一些功夫方面的本领的,其中有些还比较出名。就拿张三丰来说吧,有些传说他活了好几百岁,创立了太极拳这种中国土生土长的武术形式,拥有门徒无数且自成一派。

综上来看,如果从广义角度来看,古代时是存在武功的,也许不能一招制敌,但却能在关键时候发挥特别作用。

但若从狭义角度分析的话,是绝无可能存在的,毕竟那些神功已超出人的能力范畴。虽然如此,它还是体现出人对增强自身能力的一种渴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