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散手技法知识

武术流派 2014-08-13
散手是武术的精华,深层次地研究散手技巧要诀,更是形意拳门的必修课,有必要就形意散手方面深层次的要诀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1、要有极强的攻防意识所谓攻防意识,是指在与对手较技时,要力争保持攻防主动性的心理素质。它包括进攻意识和防守意识及攻防互寓意识。就进攻意识而言,首先要树立敢打必胜的心理。形意拳谚讲:“有人似无人”,就是说一旦遇到对手时,要有压倒一切的勇气和敢打必胜的信心,以沉着冷静的心理积极寻找战机,选择适宜的打法,调整步法和角度,抓住有效的攻防距离,稳、准、狠地发招制敌,即拳谚所言:腿不空去,招不虚发,但发必准。就防守意识而言,是指在与对手较技过程中,用敏锐的眼光,快速的反应,根据对手的变化,及时地预测对手进攻我的方法和部位,我积极主动地进行防守,充分而巧妙地运用时间差、距离差和角度差来避开对手的进攻,保护自己,待机出击。而攻防互寓意识,即是作为一名拳艺修养较深的拳家,在与人较技交手中,能够做到在进攻对手时,不仅能较准确地预测到自己出招的效果,同时还能预测到对手反击和进进攻的方法和部位,从而在出第一招时,就要做好下一步的反击和防守的准备。一旦对方在防守和进攻我时出现空当,我就要即刻抓住战机连续出击,争取主动。2、要善于捕捉战机这里的所谓“战机”,是指在与对手较技时,利于进攻对手的时机。就形意散手的战机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的攻防距离;二是可攻击的空虚部位;三是我可以击中对手而对手却来不及防守的时间差。正如形意拳谚讲:“起而未起”之时,“旧力未尽,新力未发”之时,“避正打斜”、“以横破直”之法等等,都是有利进攻对手的好战机。战机有时候是等来的,但决不可以“守株待兔”,必须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战机,充分运用心理战术,使用假动作来佯攻对方,造成对手判断失误。所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假交替,虚实结合”等方法来创造战机,一旦战机出现,就要毫不犹豫地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去进攻对手,从而达到理想的攻击效果。在实际散手中,战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①从双方的攻防姿势来讲:对手的势背(即它的姿势不利进攻发力),我势顺达之时,是攻击对手的好时机。例如我以快速的迂回步绕到对手的侧面,彼处于背势,我则势顺。彼不宜防守和还击,我则可以顺利攻击对手。正如形意拳谱中所言“着斜是正”,在这种战机出现时,往往运用“顺手牵羊”,“推窗望月”,“黑熊探掌”等手法可以取得理想的进攻效果。②从双方的身体重心上讲,当对手的身体重心处在不稳定支撑时(例如对方起高腿单腿支撑时或两腿换步交叉状的瞬间,两脚均未站稳之时),是我进攻对手的极好时机。③从对手攻防动作的动静而言,对手在将动或将静之时,是我进攻对方的极好战机。形意拳“十六练法”中其十五便是“动静”,拳谚讲:“消息就在动静间”,这种战机的出现,往往是对手准备发起进攻时,或对手进攻失利时,想要尽快恢复成理想的散手基本姿势或从一种进攻招法改变为另一种进攻招式时等等,都是我进攻对手的良好之机。这里的关键是“一准三快”。“一准”是判断要准确,不能被对手的假动作所迷惑;而“三快”是眼睛观察要快,犹如饥鹰观兔;出手要快,犹如猛虎扑食;步法变换要快,犹如战马疾驰,绝对不能有丝毫的迟疑和懈怠。一旦战机出现,就要似箭离弦地向对手发起进攻,上下结合,左右连发,使对手没有喘息的机会。④从对手的劲力角度讲,当对手进攻我时,他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之时,是我攻击对手的极好时机。这里的所谓“旧力略过”,指对手对我的第一次攻击已经形成,攻击力的力锋微略过去,这时其攻击力已经显老,但尚未枯竭,如离弦的箭已快到落地之时,不拨自落。所谓“新力未发”,指对手对我的第二次攻击尚未形成,其劲力还未爆发出来之际,这时其攻击力还处于弱的状态,如弓还没有拉满,箭即使射出也是没有杀伤力的。形意散手技法特别强调了“起而未起”的要诀,凡散手造诣高超的拳家,都十分注重这一战机的捕获,出奇制胜。⑤从呼吸的角度讲,对手由呼气变为吸气的换气之时,也属较理想的战机.形意拳特别注重“内外三合”,发力时呼气,蓄劲时吸气,吸气之时也是全身肌肉相对放松之际。与人较技,抓住对手刚欲吸气之时,我迅速发起攻击,我攻击对手的作用力与对手的吸气同步,必然收到很好的攻击效果。⑥从思维意识方面讲,对手未注意防备或注意力出现疏漏时,也是我攻击对手的好战机。例如,当我使用假动作佯攻和故意做出一些漏洞和破绽时,对方判断失误,上我的圈套,是我理想的进攻之机。3、要充分利用动作的预兆在散手搏击的过程中,任何一种攻防动作都由起动、过渡、完成这三部分组成。起动的形态就是动作的“预兆”。在《古诗源》一书中,归纳动物的动作预兆时说:“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足局,将噬者爪缩”。在散手搏击中,任何一个攻防动作都有预兆,特别是有意识地运用某一种攻防动作时,预兆就更为明显。例如,欲用崩拳、直拳攻击对手时,首先要肩动有手臂回拉的预兆;又例如欲用踢、蹬、摆等腿法攻击对手时,在起腿之前必须有一个先将身体的重心移至支撑腿的过程,并且支撑腿要稍微弯曲以加强稳定性,这一过程就是预兆。当然,功底高深的拳家可以有意地控制和隐蔽其攻防动作的预兆。正是由于在散手搏击的过程中,人们既会自然地表露出动作预兆,又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和隐蔽预兆,因此便可以利用动作的“预兆”来作为进攻对手的信号,或者说战机。这是因为通过预兆可以识破对手的意图,主动地做好进攻和防守的准备。另外,在我进攻对手时,要尽量地减少动作的预兆,攻其不备;再次,我还可以利用预兆的一般规律故意制造假动作来表露预兆,去迷惑对手、引诱对手上我的圈套,即形意拳谚讲“真是假,假是真”,从而取得克敌制胜的理想效果。4、正确运用“抢攻”散手搏击运动的“抢攻”是进攻对手的一种形式,指先于对手发动的攻击。必须指出,这里说的“抢攻”绝不是鲁莽行事和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打之举,而是通过对对手临场状态的科学分析判断,从而采取的主动打法。抢攻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在对手未做好防守和进攻准备之前进行。抢攻一旦得手,可获得“先下手为强”之利,可以掌握进攻的主动权,往往可以一举得胜。在实际散手中,运用抢攻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时机:即对手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之时;对手的防守出现失误之时,对手变换进攻或防守的空隙之时等。抢攻是“先发制人”的打法,所以在运用“抢攻”时必须做到快速、勇猛,以快制慢。5、正确运用以头攻击在形意门中讲究全身上下十三拳(即手、肘、肩、胯、膝、足、头)其中头为一大拳。在实际散手中,特别是路遇歹徒行凶作恶时,以头击敌,常常能收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用头攻击对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分拨击胸。例如对手或歹徒迎面向我扑来,欲抓我两肩或抱我腰部,或以两手用双峰贯耳击我,以虎扑击我正面中节,这时我不必惊慌,我可以乘敌临将击中我时,以两小臂由内向外分开敌臂,同时以前额猛力撞击其胸部即可以将敌撞出而解我之危。②靠身头击。这种以头击敌的方法,可在敌手从我正面抱住我的腰臂,我的两手失去自由转动之时,我则乘敌手向内的搂抱劲,突然用我头的前额猛击他的面部,同时以我的两臂用力外撑。这种以头击面的打法,轻则使敌手鼻青脸肿,重则可打得敌手人事不省,我则可以转危为安。③托臂撞腋。这种打法一般来讲可在以下的情况下使用:如对手攻击我的头部或面部,我则可以用上抬小臂(例如炮拳)来架起对方的手臂,使其攻击不能成功,我则可用另一手以拳直击其面部、喉部等要害部位,并迅速向前滑步,以头撞击对手的腋或肋部,往往可以将对手制胜。以头打击敌手,要注意将向前滑步(寸步)、后腿跟进蹬地、直腰竖颈配合发力;两手既要格挡对方的两臂,还要控制他对我面部的攻击。正如形意拳谚讲:“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只有上下配合得当,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6、要不断提高攻防动作的灵敏度灵敏度是保证散手搏击取胜的主要因素。拳谚讲:“出手似箭,变招似电”、“紧拿不如快打”等等,都是强调了攻防动作的快速灵敏。只有快速灵敏,才能使对手防不胜防,以快手打慢手,才能保证理想的攻击效果。搏斗的双方都企图一口将对手吃掉,在进攻时只有快速灵敏的攻势,才能有效地击中对手,在防守时只有快速灵敏,才能有效地防护自己,破坏对手的进攻。怎样才能提高攻防动作的灵敏度呢?首先要以提高柔韧性和力量速度为基础,加强柔功的静压和动转的锻炼。拳谚讲:“三分压腿七分踢”,“只压不踢笨如牛”都是强调静压与动转练习相结合,与此同时,还可以小负荷快速度地进行速度性练习,例如手中握一个小哑铃,小臂上和小腿部绑上小沙袋,背上背一个沙包等等,这些都是加强速度、灵敏度练习的有效方法。以上的训练过一段时间之后,可在同伴的互相配合下进行定型或不定型的撕扒过手,同时辅以打沙袋的练习,并有意识地进行各种组合打法练习,手脚并用、左右开弓,以此来逐渐达到眼明手快,步法灵活,判断准确,一触即发的实战能力。即达到“有人似无人”、“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艺”,随心所欲,炉火纯青的境界。一、四个原则散手搏击的双方都是活灵活现的人,而且都是想千方百计地要将对手吃掉、制服,所以,每发一招都具有相当的杀伤力。正如形意拳谚讲:“步不空去,招不虚发”,故形意宗师车永宏谆谆告诫门人:“未学打法,先学顾法(防守),顾的精巧,打在其中”。在实际交手过程中和防守对手的进攻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原则。1、首先要以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对手动作的“预兆”,从而判断对手进攻的路线和攻击的部位,判断清对手是真打,还是假打佯攻,依此来快速决定我相应的防守方法。万万不可盲目防守而上当受骗,给对手造成攻击我的机会。2、防守动作要待对方的攻击接近目标时才快速防守。这时对手攻击我的劲力方向和招势不易变化,而我的防守则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我防守的动作过早,则运动的路线就会相应的过长,动作的幅度就会比较大,预兆也会大,这就会使对方有可能及时地改变攻击我的方法和进攻的路线,从而使我的防守落空,顾此失彼,给对方留下进攻我的空隙。3、当对手发起攻击动作的初级阶段时,也就是当对手的肢体处于不利发力角度的瞬间来进行防守,易收到理想的防守效果。正如形意拳谱中所讲:“起而未起”、“落而未落”之时,既是防守的好机会,也是进攻对手的好时机。另外,在使用各种防守动作时,要做到上下齐动,手脚协调,即“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绝不可前俯后仰,失去重心的稳定性。4、在防守的同时要主动地寻找机会,同时设法创造机会进攻对手,即“顾中有打,打中有顾”、“顾打一体”。切记不可消极防守,必须明白,只有把对手制服,才是最好的防守,只有把对手制服,才是最有效地保存自己的手段。二、在散手搏击过程中,积极防守是保存自己的有效手段。积极防守的技法有以下几种类型:1、制根防守。制根防守是直接防守的一种方法。所谓“制根”,就是要控制对方的根节。当对手向我进攻时,不是去格挡对方用于攻击我的着力部位(即其肢体的梢节),而是躲闪过对方的梢节去控制他所出击的根部位,使对方的劲力发不出,攻势展不开以至攻击偏离方向,从而达到我防守的目的。例如,对方用右步崩拳攻击我的中上节部位,我只需右膀后调,右腿向右后方摆步,同时用右手向外推他的右肘,左手向外推他的右膀,只需少许力量就能使对手的攻击落空,同时为我有效地还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果对方使用兵器向我直刺或劈扎,我就用灵活快速的步法,侧身调膀,让过其攻击锋芒,迅速贴近对方身体,以短制长,“贴身近打”,充分发挥拳、掌、肩、肘的攻击威力制服对手。这就是“制根防守”的含意。2、迎挡防守。所谓迎挡防守,是指对方刚刚向我发起攻击的初级阶段(即形意散手要诀所讲的“起而未起”),这时其出击的速度较慢,主动肌还处在不便发力的状态下,这时我就要迅速抓住这一瞬间的机会,与对手的攻击方向逆向而动,迎面格挡其进攻,迫使他的根节劲力发不出,梢节展不开,形不成对我的攻击。例如,对手用钻拳企图攻击我的面部,当他刚刚欲出拳时,我迅速靠近其身,以手或按或卡或推其出击的拳,迫使对方的拳臂伸不开,我则要趁贴近其身的机会,或以头、或以拳、或以肘加膝,上下齐动,发起猛烈地攻击,往往可以收到理想的攻击效果。所谓“连顾带打快速进,上下齐攻无遮拦”即指此意。3、碰击防守。这一防守技法是搏击过程中运用最多最普通的一种。所谓“碰击防守”是说对手对我的攻击即将触及目标时,我以手掌、小臂、脚、膝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格挡对手攻击我的梢节,使对手的攻击偏离目标,从而达到防守的目的。形意拳谱中讲:“知远知近,知老知嫩,左右推托,只用巧劲”。在具体应用这一技法时,首先要辨清对手攻击我的部位是上节,还是中节或是下节,是左侧还是右侧,只有在判断准确的情况下,才能采取针对性的防守措施。例如对手以崩拳(直拳)直击我中节,我就用手向左右平推其手腕或小臂;如果对方以拳掌攻击我面部上节,我即用小臂向上架挡其小臂;如果对手以脚踢我裆部,我则以膝上提格挡其脚,或以手向左右推托其脚腕。形意拳手法秘诀中有“高来则挑起,平来左右格,低来则砍切”之说,理解其意,防守容易。4、闪让防守。此种技法是属于间接防守技法的一种。闪让防守的具体运用是:当判断清对手的攻击方向之后,我就以闪让、转身,后退、迂回等方法,主动避开对手的攻击,使其进攻落空,从而达到有效防守和保护自己的目的。形意拳谱中讲:“侧身调膀,吞吐化泄”,其中就包含了“闪让”之法。拳谚讲:“侧身调膀,灵活应用,敌手来时,为我所用”,“不懂化泄,纯属莽汉,不会吞吐,纯属瞎闯”。形意拳的各种单练和对练传统套路中的“后带步”、“迂回步”、“转身甩鬓捶”、“狸猫上树扳手炮”等手法、步法都是“闪让”在先,还击紧连的实用技法。“闪让”要以闪让开对方的攻击为度,不可过度闪让,否则会给对方造成攻击我的空隙。形意拳谚讲:“知老知嫩”即指此意。5、以攻为守。所谓“以攻为守”,是说在辨明对手的攻击目标之后,以“闪让”和“格挡”为辅,以快速攻击为主,从而破坏对手对我的攻击,达到有效防守的目的。这种“以攻为守”的技法在具体应用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打近破远”。例如对手用拳攻击我的面部或者是用掌卡我的喉部,这时对方必有一条腿在前、离我较近,我以更快的速度起脚狠踢对方的膝关节及其以下部位。因为小腿正面是人体的薄弱部位,一个横踢上去,轻则疼痛难忍,重则骨折。形意对练“挨身炮”中的“七星点”便是这种技法的具体应用。这一技法也是形意拳特色“顾中有打”、“顾打一体”的表现。第二种形式为“以打解救”。例如我以拳进攻对方上节某一部位,对方以刁拿来扣拧我进攻的手腕,企图以反关节动作来制我。这时我不必专意来挣脱对方的刁扣,而是在瞬间,即对方还未对我形成控制和威胁时,迅速以另一只手攻击对方的面部、耳根、太阳穴或裆部等要害部位,对方在遭受我的打击后必然松开刁扣我的手,这就是“以打解救”之法的一个具体应用例子。在形意对练的各种传统套路中,双方的攻防顾破、一招一式都充分体现了“以打解救”的技法特色。我们说形意拳特别注重实战,实用价值极高,其道理就在于此。6、吃招还招、顾打一体。这是在散手搏击的实际过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技法。所谓“吃招”是讲必须防住对手的进攻之招,不被对方击中;“还招”是说在防住对手进攻之招的同时,不等对方攻击我的手(或脚)抽回到合理位置时,我已用快速有力的进攻打倒对手。“顾打一体”是形意拳的重要特点之一,说的是“打中有顾、顾中有打”,这种“顾中有打、打中有顾”可以是单一的打法,也可以用连环打法。总之是要把对手制服为原则。三、用四肢来科学防守说到用四肢来防守,可能有人会说:这个最简单的道理谁不知道。其实不然。人人都有四肢,为什么在赛场上或与人交手时却有胜负之分,有的人被对方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甚至被对方打得一败涂地。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合理科学地利用四肢来进行防守和进攻,所以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在实际散手中,如果对方是用单一的招势来向我进攻,一般来讲是比较好对付的。例如对方用拳或掌攻我上节,我可以闪让或上架格挡,也可以退步躲闪。但是,如果对手运用上下齐攻,连续进击的组合打法,那么就会出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局面。所以,合理科学地分配四肢的防守区域范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每一位习武者所需掌握的。一般来说,用左右上肢来防守中节以上部位(即腰部以上),其中以两手防护正面,以两肘防护两肋;以左右下肢防守腰以下部位,其中以膝和大腿防护下腹和裆部,以小腿和脚防护膝以下部位,这样安排,既省力又省时,防守效果也较好。另外,以左手臂和左下肢防护身体左侧(90度的范围),以右手臂和右下肢防护身体右侧,是较科学理想的防守技法。当然,不论什么技法,必须做到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一致,动作灵敏快速,正如形意拳谚所说:“一胆、二力、三速度,紧跟技巧不能误”。四、要通晓人体的薄弱部位习武练功的一项内容,是要通晓人体的薄弱部位。同样是一拳一掌或一脚,如果打在人体的非薄弱部位,即使有些疼痛,也无关大局;如果是打在人体的薄弱部位,轻则使人疼痛难忍,失去还击的能力,重则可以使人休克,甚至能使人残废。正因为如此,所以散打竞赛规则制定了禁止打击的部位,以保证运动员的安全。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人体的薄弱部位主要有以下诸点:头部:鼻梁、双眼、太阳穴、耳门和耳根、后脑、两腮。颈部:喉、两侧的颈内动脉、颈椎。身躯:心窝、胃、两腋、两肋、背后的腰眼、下阴、尾骨。下肢:髌骨、膝侧、胫骨、足踝。以上所指人体各个薄弱部位,望各位武术界同仁和武术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一定要熟知通晓。更要注重武德的修养,与同仁们切磋技艺,一定要以艺服人,点到为止,万万不可击打对方的禁击部位。如果路遇歹徒行凶,则另当别论,以制服歹徒为限,不要一下制他于死地。五、散手搏击的基本姿势在实际散手搏击中,基本姿势是攻防动作的开始与终结的形态,无论何种攻防动作的起止,都要以基本姿势为中介型进行变化,不能过多地偏离,所以称为基本姿势。基本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攻防的成败。一般来说,基本姿势要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有利于步法的进退侧转,以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2、在静止状态下,身体的暴露面要小。3、在动态情况下(攻防)预兆要尽量小一些。4、有利于攻防动作的展开和运转,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攻防特长。总之,散手搏击中的基本姿势要符合战胜对手、保护自己的原则。现就形意拳门中的“三体式”这一攻防基本姿势作一析解:三体式有“一桩顶三功”之说,首先“三体式”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攻防姿势,其次“三体式”是形意拳门诸多套路的起势和收势,第三“三体势”又是一项重要的在静止状态下的站桩姿势。在这里仅就三体式的攻防姿势进行解析。(1)错步站立,重心稳固。“三体式”采用的是半马步(在散手运动中称为战斗步),两脚前后错步站立,两脚的距离为本人脚长的2.5―3脚之间,上体为45度的斜面一侧对敌。这样做的结果是暴露面小,而且在调整步型时,或是前进,或是后退,多采用寸步、前带步或后带步,这些步法的特点是单腿支撑的时间极少,身体的重心始终在两腿中间,稳定性好,而且有利于步法的快速变换和重心的快速稳定。(2)前扣后摆,裹膝束胯。“三体式”姿势为前脚微内扣,两膝相扣,三体式歌诀讲:“两膝相扣护下盘”。这样做的好处是下盘门户紧闭,裹膝合裆,能有效地保护裆部要害部位。如果前脚尖外展,两膝就会撇开,裆部就会无防,极易受到对方的攻击。另外,前脚稍内扣,后脚尖略外摆,两脚掌接近平行,稳定性较好。一般来讲,三体式的前脚尖内扣不超过30度,后脚尖外摆不超过45度为宜。(3)三尖相对,垂肘护肋。三体式按照“外三合”的要求,前手的食指尖和前脚的脚尖与鼻尖呈直角三角形,前臂肘与前腿膝上下相对;另一臂自然贴住肋部,手护在心口。这样一来,身体只有一个侧面暴露给对方,安全度就会大大增加。三体式歌诀中讲:“左手在前护上盘,右手在脐护中盘,两肘下垂护两肋,两膝相扣护下盘”;“一手在前备攻防,一手在后洞中藏,一旦敌手来临时,出手好似虎扑羊”。充分说明三体式在攻防技法方面的科学性。记得1963年夏,一位西安的武友专程来太谷,与孙德宜先生切磋技艺,孙德宜先生在他的庭院中间站了一个左三体式,让西安的朋友任意进攻,结果对方刚一进招,就被孙德宜先生一个“翻手拘马拼”牢牢地锁住动弹不得。这位朋友不服,连试了两次,都被孙德宜先生制服。当时这位朋友连连说道:“名不虚传”。此后,这位朋友多次来太谷向孙德宜先生求教,故成为至交。(4)头顶收颏,注一挂余。“三体式”要求“头上顶,颏内收”,这样可以精神贯顶,领起全身。颏内收,可保护喉部,精神贯顶,可使目光敏锐,专注对手的一举一动直至眼神的反应。余光可顾及敌手的全身,即“注一挂余”,充分发挥眼的先行作用和洞察之明。(5)涵胸拔背,蓄劲待发。“三体式”不但要求四肢弯屈适度,身体的躯干必须做到涵胸拔背,以腰为轴,蓄劲待发。这样既可以屈收防守,又可以迅速地伸展攻击。另外,身体在适度屈收状态下,肌肉放松,伸缩肌可适当地拉长,有助于突然攻击时加大爆发力。散手运动中的攻防技法,是武术运动的核心,更是形意拳内涵的精华。深入研究这些攻防战术,对提高形意拳运动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形意拳的攻防战术原则:形意拳的攻防战术原则,也就是散手搏击的原则,或者叫打顾的原则。在与人实际交手过程中,要先让对方三招,以此来了解对手的技术体能以及他在临阵时韵特点和薄弱环节,从而采取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和体能特长的打法,迅速战胜对手,这是形意拳实际散手运动中要掌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散手搏击的双方均是活生生的人,临阵的形势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虚实相间,虚实相生,以动制静,以静制动,乘虚而入,舍己从人,顺势化打,借题发挥等等。在这里必须牢牢地记住一点:在实际散手中,凡是自己的体能技术达不到的攻防技术,不要勉强运用,否则会遭到致命的打击。1、虚实相生、虚实分明武术运动中的虚与实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处处都有虚实之分。形意拳谚讲:“虚实不明,学艺不精”。技术招式的“虚”,是为了引诱和迷惑对方;“实”是为了找准机会有效地攻击和制服对手,二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里的 “虚”也指自己防守的薄弱部位,“实”也指自已防守严密和拿于的攻击技术。在与人交手时,要做到“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而实之,实而虚之。正如拳谚所讲:“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从而使对手的判断失误,为我的进攻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另外,”虚实相生”还指自身形体的姿态和动作的转换。“虚”指无意、松散、轻浮等,而“实”指有意、收缩、沉重等。在平时的演练中,各种动作要做到轻松、自然、连贯、舒展,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转换,先产生于内意然后才在外形上体现出来。“虚实分明”,一是说要“明虚实”,二是讲要 “分虚实”。所谓“明虚实”是说在伞时的演练中,要明白哪个动作该“虚”,哪个动作该“实”,而且在与人交手时,“明虚实”就显得吏为重要。不明虚实的打法,只能算作一个莽汉,根本称不上行家里手。《水浒传》中林中棒打洪教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洪教头目中无人,骄横惯了,他根本不把林冲放在眼里,更何况林冲是一名囚犯。两人刚一交手,洪教头就连连使出他自认为绝招的打法,真可谓气势逼人。林)中先是退让了几步,看出了对方的破绽,使了一招秋风扫败叶的技法,一棍打在洪教头的臁骨上,将他打趴在地。这就说明了洪教头虚实不明,学艺不精,从而导致败阵的结果。所谓“明虚实”,是说每个攻防动作都要明白何处该“虚,何处该、“实”,只有在思想上真正明白了各种攻防动作的虚实,才能在实际交手中将注意力用于攻防动作的主要方面(即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又能兼顾到次要方面,从而保证主攻方面的成功。这就是形意拳谚所讲:“拳在精而不在多”,“虚实明,拳艺精”。例如对方用钻拳攻击我的面部,这时他的下节和中节相对就是他“虚”的部位,这时候我既要把顾的重点放在上边,同时我又可以充分发挥两腿攻击距离远、杀伤力大、隐蔽性好的优势,以两腿来攻击对手的中、下节,不但可以收到理想的攻击效果,同时又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虚实分明”还要做到科学地“分虚实”。所谓 “分虚实”,是说在平时的演练中,特别是实际交手中,自身形体的外形动作必须要分清什么部位该虚,什么部位该实,“虚是精,实是灵”。以三体式步法为例,其前脚为辅助支撑(虚),后脚为主要支撑(实),身体的重心在后脚,所以前脚的移动、进退、提膝等动作就会更灵活、方便、自如,更利于攻防的需要,三体式步法再与寸步、前带步、后带步、迂回步等形意拳特有步法相结合,就更具有沉稳、充实、轻灵、含蓄的特点。在实际交手中,进攻出招时,肌肉用力是实,肌肉放松是虚,主动肌收缩为实,被动肌舒展为虚。总之,要在意识的支配下,参与攻防动作的肢体各个部位,要分清虚实;按照科学的方法和顺序去合理地分配力量,做到虚实分明,主次分明,这样才能使劲力顺达,转换灵活,有效地提高攻防的速度,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是古今中外历代兵家所奉行的一项克敌制胜的基本原则。“攻其不备”是说攻击对方没有防备或防备薄弱的部位;“出其不意”是指进攻对方、出招制敌时,要选择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和部位,这里的关键是要突出一个“快”字。形意拳谚讲:“出手似箭,变招似电”,“紧拿不如快打”等等。在实际交手中,双方都想战胜对方,如何能够做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而战胜对手呢?这里有几种方法需要掌握。(1)避实击虚在实际交手中,凡是有一定武功造诣的拳家,都不会硬碰硬或死打硬拼,这是粗鲁莽汉的打法,聪明的拳家是用心用眼来观察对手的攻防技术,先让他几招,避开对手的攻击锋芒,寻找他的薄弱部位和防守的死角、空隙来进行攻击。例如对手用悠拳盖顶攻击我的头部,或者以崩拳攻击我的中节,或者以钻拳攻击我的面部,这时我不宜与其攻击的锋芒直接相接,而是应采取向下缩身,左右闪身,后退撤步等方法躲开对方的攻击,同时以快速凌厉的腿法攻击他的裆部、腹部或膝关节,从侧面攻击对方的两肋等要害部位,这就是“避实击虚”的打法。《水浒传》中浪子燕青打任原的例子,就是典型的“避实击虚”的应用。(2)避虚击实在大干世界中,功夫高深者比比皆是,而且对手往往会使出以假乱真的招法,引诱你上当受骗,这一类的对手往往轻灵善变,故意给你留出空当引你上钩。此时,他的空当部位“虚”的地方,不用力,不僵滞,而且极有利于发起攻击,常常是“虚”中有实,“虚”中有诈,藏锋不露。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谨慎小心,不可贸然出招,以防上当受骗。若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用心分析,仔细观察,准确判断对方虚实的真伪,从而敢于避虚迎实、快速抓住对方实攻的空隙,以闪电式的进攻来还击对手。例如,对方已经出击的拳、掌、腿(实),其真形已经显露出来,不易立刻再转变招法,这时我可以抓住他攻击的距离已尽和发力已尽的瞬间,快速进攻他的空当部位,即兵法所云:“避其锐气,击其堕归”。“避实击虚”与“避虚击实”攻防技法的关键,是要根据临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灵活处置,万万不可硬搬硬套,固执一法。(3)以迂为直“以迂为直”的技法是指在散手过程中,通过迂回步法来达到近距离攻击对手的目的。进攻对手的路线以直为近。但是在实际交手中双方都在不断地移动位置,正面往往都是对方的防守最严密的部位,不易达到攻击的目的。所以,要采取迂回、的步法,躲开对手的正面,快速到达对手的侧面,这时就对手来说是侧面,而对我来讲仍是正面对敌,攻击的距离不但近,而且极易找到对手的防守薄弱部位,这时出招进攻,可收到理想的攻击效果。3、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在形意散手技法中,非常注重“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技法的运用。此法指以灵巧和较小的力量来战胜对手较大力量的技法。以巧取胜是一切技艺高明者的共同特点。只有学艺不精才用拙力、蛮力来与人相较,而这类较技者往往被技艺高深者用灵巧的手法或腿法轻而易举地给制服。“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要突出一个灵巧,如果对手以猛虎扑食之势,用“千斤”之力,从正面向我进攻,我可以用左右闪身和迂回步,配合侧身调膀、拧腰转胯的身法避开对方从正面来的“千斤”之力,使其攻击力的锋芒从我身体的一侧滑过而落空,与此同时,我则顺着对方力的惯性,再加一把力给予捋带或拉送,利用对方的惯性力使其前栽倾跌,这就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意义所在。4、以动制静,以静制动“以动制静,以静制动”是形意散手技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以动制静”主要指在散手搏击时,主动变换招法,积极主动地进行攻击。这一招法主要是针对对手以静待动的情况而应用的。在实际交手中,对方不动,我意动;对方刚动,我已动。以我动来诱敌动,以此来寻找对手的空隙,一旦战机出现,就要以迅疾的攻势,以快动制慢动。形意拳谚讲:“紧拿不如快打“,”出拳如暴雨,掌劈似雷轰”。以动制静的用意就在于此。中华气功大全网:www.cn-boxing.com而“以静制动”与“以动制静”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兵法讲:“兵以静胜”,但这种“静”不是绝对的静,而是相对于对方的“动”而言。“以静制动”是说在与人交手时,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在没有判断觉察清对手的用意或漏洞时,决不轻易妄动。对待对手的佯攻和诱招,要冷静分析,不轻易上当和急于求成,待对方的进攻和防守失误时,抓住这一瞬的机会,一举出击,战而胜之。正所谓“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行”,形意拳谚讲:“手不空去,招不虚发,但发必得”。5、起横落顺,避正打斜“起横落顺”是一种防守反击的重要技法。它在形意散手的技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核心是横劲与顺劲的相互配合应用。所谓“起横”是指出手(或上步)防守时,要用横劲去格挡和防守;出招进攻(落手和落步)时,要用顺劲。形意散手技法有“高来上架,低来下压,中节来时左右横格”的讲法。例如,对方以顺步左崩拳攻击我中节部位,我只需侧身左转,左膀后调,使对方的攻击落空,同时以左手由里向外格挡捋带对手的左腕或左臂,这就是“起横”,并迅速上右步,使我的正面对对手的侧面,以右拳或右肘攻击对方的左肋或左耳等部位(落顺)。”起横落顺”与”以横破直”的意义相同,劲法相似,不过“以横破直”的技法中还包括 “以横拦直”和“以横击中”等技法在其中。“避正打斜”与“起横落顺”、“以横破直”、“以横击中”等技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的“正”是指身体的正面和攻击的正中点;“斜”是指身体正面以外的其它部位和攻击的正中点以外的外围和侧面。“避正打斜”就是要避让开对手防守严密和攻击力最强的正面(避其锐气)而去攻击他的斜、侧、背面等部位。采用这种技法时,一般都运用闪步、寸步、迂回步等步法来达到避正打斜的目的。一、虚实互寓所谓“虚实互寓”,是指在平时练习拳式套路时和在与人交手时,每一个拳法与手法,必须“虚中有实”和“实中有虚”。实的招法与手法,不能全是实招,要含有虚的成份;而虚的招法和手法,也不能全是虚的,要有实的成份在其中。只有“虚实互寓”,才能在演练中做到势正招圆,在与人交手中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形意拳谚讲:“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是实、实是虚,虚实二字法无边”。例如形意五行拳中的钻拳,以右步钻拳为例,首先以右掌由左向右刁顾对方来拳,这时要胸腹内涵,同时吸气,两肩、两臂、两腿的主动肌要迅速放松(虚),左手随着右手的刁顾,以掌向前击打。这一掌的第一个作用是迷惑和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于我的左掌(虚);其第二个作用,如果对方防备不及,那么这一掌就由“虚”变”实”,给对方实实在在的攻击。若对方的注意力被吸引在我的左掌上,那么正中我的下怀,我以右拳(阳拳)快速出击,直打对方的面部,同时主动肌急速收缩并配合呼气和右脚上步,使全身上下从内到外形成一个整劲和合劲,迅速将这种合劲汇集于右拳爆发出去,收到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和非常理想的。在实际散手过程中,如果以左手实招攻击(属实),右手防备在后(属虚),这是“实中有虚”。如果是左手佯攻出击(属虚),右手在后暗伏真招(属实),这是“虚中有实”。若虚招佯攻得逞,那么另一手的实招便可乘势加以更大的攻击;如果实招进攻失利,另一手的虚招可及时地给予补救,不至遭到致命的打击。在平时演练时也是如此,无论练习哪个一个动作,哪一种招法它都是由参与动作的主动肌的收缩和被动肌的放松来配合完成的。主动肌收缩是“实”,被动肌放松是“虚”,即“实中有虚”。仅以三体式的练习动作为例,(左三体式)右脚退步,左脚为虚步,重心在右脚(实),同时胸腹内含与吸气相配合,两手外旋,两臂回收,肘靠两肋,手置腹前。这时两腿、腰背、两肩、两臂的主动肌都处于放松的状态(虚);这一过程完成之后,两手腕内旋,左手向前向上扑击,右手护在心口,右臂护在右肋。在两手内旋、左手向前向上扑击的同时,各个部位的主动肌迅速收缩并配合呼气(实)。这个阶段要做到左手在前有推山倒海之力;两脚趾抓地有大树生根之意,头上顶有冲霄破天之雄,气下沉有吞狼咽虎之势,舌上顶有舌欲摧齿之力,眼有饥鹰观兔之神。在形意拳门中,对三体式功法有“一桩顶三功”之说,是各种形意拳术套路的起势,也是最基本的形意桩功和科学实用的攻防姿势,故有“形意拳门此为根”之谓。另外,在实际散手中,虚实结合的应用还应注意“虚而实之”与“实而虚之”的灵活掌握。所谓“虚而实之”,是指在与人较技交手时,感觉自己直接进攻对手,不可能取胜,但却故意摆出一副以进攻取胜的样子。采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假进攻,以此来扰乱对方,迷惑对方,从心理上动摇对方,使对手判断失误,给我的进攻创造机会。其次,感到对手的实力强于我的实力,这时就要首先加强自身薄弱部位的防守和保护,设法不让对手攻击成功,以逸待劳,待对手精力疲劳后或出现空隙时,我再发起反击,战而胜之。三是指我的假进攻(虚)的意图被对方识破后,对手不理睬我的虚假进攻,而企图另找途径对我实施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干脆以虚变实,出其不意地向对手发起攻击,很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实而虚之”与”虚而实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明代的军事著作《草庐经略?虚实》中讲:“实而示之以虚,以我之实,击彼之虚,如破竹压卵”。在散手较技中,将这种“实而虚之”的示形之诈作为一种战术,设下圈套,有意露出防守不严的空虚部位,以引诱对手来进攻。如果对手被迷惑认为我有隙可乘而发起进攻时,将遭到我有准备的强硬打击。这里的“圈套”和“有准备”就是“实”,有意留给对手的漏洞便是佯装之像,即“实而虚之”。说到这里想起了形意散手名家孙德宜先生与人交手的一种惯用手法:他多采用“狮子大张口”,有意将身体的薄弱部位暴露给对手,对手一旦贪便宜来进攻,他就会以惊人的速度、灵巧的手法,或拳或掌,或肩或肘,手脚并用,左右开弓,将对手制服。用他的习惯语言来讲:“只要对方与我接了手,他飞都飞不走”。二、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先发制人”原指两军作战时,一方先于对手做好准备,首先发动进攻,争取主动,制服对手。在形意门中,与人较手也特别注重此法的应用。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拳谚讲:“能在人先一分,不在人后一秒”,说明了“先发制人”的重要性。“先发制人”的应用,一般地说来是在对手立足未稳,或犹豫不决,准备不足,地势不利等情况下使用。这里的关键是要抓住机会,以突然快捷的攻击,有力的重击和连击,力争一举将对手制服。“后发制人”也是在实际交手中常用的一种技法,一般来讲是指先让对方出手,我则采取主动的防御,避其锐气、保全自己,待对手出现漏洞或体力疲惫时,这时我再发起攻击,制服对手。不难看出,“后发制人”是在散手较技中以弱胜强、以智胜拙的打法。在这里必须明白,运用“后发制人”的战术时,“制人”是目的,而“后发”是手段,要想在“后发”的准、“后发”的狠,必须在积极防守的过程中寻找对手的攻击空隙和漏洞,为我的进攻和反击创造机会,这里包括采用假动作引诱对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气息和外在形态,积蓄力量,一旦机会出现,就要抓住机会发起反击,以勇猛的攻势制服对手。万万不可将防守变为消极躲避和逃跑,否则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应用“后发制人”往往多以“后人发,先人至”为具体的打法。通常情况下有三种打法:1、对方如果先向我发起攻击,我就以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从对方的动作预兆中准确地判断出对方的进攻目标,这时我就要选择更为捷径的进攻路线和目标,加速突然攻击,击败对手或破坏对手的进攻。例女口对手以右步钻拳攻击我的面部,我则可以采取向后或向侧闪让,避其攻击,同时用侧蹬腿打击对方的右膝关节,以反关节技法制服对手。或采用右手刁顾对方来拳,右膀后调,让过对方的来拳,同时我左脚上寸步,贴近其身,以左贯拳打击其右耳门、太阳穴,还可以用左里合肘击打其头右侧腮部等等。这种打法如果是对付歹徒时,往往只需一下,基本就能解除其战斗力。2、对方先向我发起攻击,如果他以直拳(崩拳)攻击我的中节部位,我就可以采用顺势化打、顺手牵羊的技法将其制服。若对手用顺步崩拳(以右步崩拳为例)打击我的心口部位,这时他的劲力方向是向前的,而且其重心一般来说也是前倾的,其注意力也是集中在他的右拳和我的中节,这时候我只要将右脚向右后轻轻摆步,右膀后调,同时用左手将其右拳顺其劲力方向捋带,加大其前冲和前倾的力度,并迅速以右钻拳击打其面部,使双方的力量成反方向碰撞;而且这时对方的面部是他的空虚部位,处在无准备的状况下,那么我的这一拳必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3、对方若先向我发招进攻,我可以采取边格挡,边化解,边还击的技法,即形意拳谚所说:“打中有顾,顾中有打,顾打同形”,达到对方先击我不中,而我却能在顾打反击中成功。例如对方用“双峰贯耳”同时进攻我头的两侧,我不必心慌手乱,只需以两手从中间向左右两边横向格挡,破坏其进攻目标,与此同时迅速上寸步,束身下伏,贴近其身,立即蹬直双腿,伸直腰背,以头直击对方的面部。在这一瞬间的过程中,腰肌、背肌和后腿、胯部的主动肌有一个快速放松和收缩的过程,呼吸吐纳方面有一个吸气蓄劲和呼气发力的快速反应过程,这正是形意拳“内外之合”特色的具体体现。三、抓住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之机明代著名的武术家俞大猷在其武术名著《剑经》中说:“钩、刀、枪、棍,千步万步,俱是乘人旧力略过,新力未发而急进压杀焉,我想出‘旧力略过,新力未发’八个字,妙之至也”。在武术散手比赛中,特别是与人交手或路遇歹徒时,适当和巧妙地掌握这“旧力略过,新力未发”八个字的“火候”,是战胜对手、保存自己的重要一环。象棋艺术中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之说,在与人交手中理更是如此。如果对方攻击我的致命一招不能够化解,没有做到有效的防守,往往只需一下,就会使你一败涂地;轻者疼痛难忍,重者会导致终身残废,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所谓“旧力略过”是指对手对我的第一攻击已经形成,其力锋已到了尽头,其力已衰老,就好象强弩之末,再无前进的余力,不拨自落。而“新力未发”是指对手对我的第二攻击还没有形成,这时他的攻击点的目标、重心还集中在第一攻击的方向,他的呼吸吐纳和主动肌的收缩还没有完成从第一攻击到第二攻击的转变过程,此时其对我第二攻击力没有具备充分爆发的条件,还处于弱势阶段,就象拉弓射箭一样,弓虽已拉开,但是还没有拉满,甚至没有过半,“雕弓未满箭难发”,虽发无力,抓住这个“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的时机,是我进攻对手、战而胜之的极好机会。这正是形意拳谱中讲的“起而未起,落而未落,抓住此机,学艺得诀”。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形意名家段世荣先生1963年正月十五与一位来访的武林朋友切磋技艺的场面(段世荣,太谷北沙河村人,车永宏宗师的第三代传人,孙德宜先生的弟子)。当时段师傅已46岁,来访者刚30出头,正值当年。段世荣先生说了一句“请吧”,随即亮出一个右步侧身抱月势,等待对方进攻。这位朋友突然冲段师傅的脸一个直拳打来,同时下边一个右脚横踢(形意门中称为迎面堵门腿),直击段师傅的右臁骨,其速度相当之快,上下配合几乎是同时到位,一看就不是等闲之辈。当时笔者和十几位同仁都替段师傅捏着一把汗,若被对方击中,轻则鼻青脸肿,重则下部骨折无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段世荣先生轻轻以右手刁顾来拳,右膝轻轻向上一提,使对方的攻击落空,乘势一个右腿上步,左腿跟进,迅速以右腿锁住了对方的左腿;同时一个向下束身,贴近对方身躯。此时对方还立足未稳,段世荣先生以非常熟练灵巧的动作使出了一个右步中门虎形,叫了一声:“出去”,只见对方连退五六步,随即仰面倒地,然后急忙爬起来跪倒在地,连声说到:“段师傅功夫精奥,在下心悦诚服,甘拜下风”。这个真实的交手实例已过去40多年了,段世荣先生也离开人世多年,但至今回想起来,先生的精湛功夫仍使人记忆犹新。这是非常典型的“后人发,先人至”战例,段世荣先生巧妙地抓住了对手“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的瞬间,也就是“起而未起,落而未落”之时,以快速干脆的招法将对手击败,充分展示了形意拳门中所强调的“打人如亲嘴,贴身近打全凭腿”的散手要诀。四、顺人之势,惜力打力“顺人之势,借力打力”是形意散手中运用非常广泛的技法,它与“顺势引化”、“顺手牵羊”、“顺水推舟”各种技法的侧重点不同,但其内涵基本相同,都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以巧取胜的散手技法。形意散手要诀中讲:“敌手打来身如球,不丢不顶顺势走,以巧取胜最为妙,借力打力是高手”。“顺人之势,借力打力”贵在一个“顺”字和“借”字。所谓“顺”是指不与对手死打硬碰,而是顺其攻击力的方向;而“借”是说沿对方攻击力的方向再给它添一臂之力,使之前栽或倾跌更惨更重。例如对方以右步崩拳或右步虎形攻击我的中节部位,此时我不必急于还击,只要顺其攻击力的前进方向,轻轻来一个右腿向右后方摆步,右手刁顾,左手与右手同时配合向右前方捋带(顺手牵羊),对方必前倾无疑。若想让对手一败涂地,还可以在顺手牵羊的同时,趁对手前栽的瞬间,迅速右膀前调,以右摆肘迎面击打对方的面部:也可以快速以右膝打击对手的面部或胸部。拳谚讲:“宁挨三拳,不挨一肘”、“掌轻拳重肘要命”、“一膝打中要害处,顷刻之间就要命”足见肘打与膝打的威力之大。这类招法只能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与朋友们切磋技艺,万万不可轻易使用。这些散手技法要想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必须在平时下苦功练习,做到手、眼、身法、步法的高度协调,达到心到、意到、气到、手到、步到、身到,即“一到无有不到,一合无有不合”,“只是手到不为能,手足齐到艺为真”。归根到底一句话,拳练万遍,功夫自现,熟中生巧,巧中生华,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决心,没有勤学苦练的求艺精神,没有勤于思考勇于切磋的实践,再好的散手技法也只是纸上谈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练拳习武首先就是要学习和研究攻防艺术的,偏离了这个根本宗旨,就失去了练武的意义。以上所谈形意散手技法的几篇拙见,难免有以点概面和持一漏万之嫌,只希望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若有不妥之处,应归咎于自己学艺不精、理解不深,有待在今后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诚望同仁朋友们指正为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