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 笔耕为乐——昌沧老师

武林动态 2021-11-29

现年98岁高龄的昌沧老师,精神矍铄,腿脚灵便,每天上下三楼不费劲儿!在家写文章、审稿件、练书法,在外参加活动,热心公益,快乐每一天。

平时家中访客络绎不绝,来者无论是何身份、职业、年龄,昌老都是一视同仁。来前恭候,临走相送。

昌老每日清晨醒来,不急于下床,而是在床上练习“健身功”。他表示,人的身体是对称的,不对称就出问题。平衡是健康的表现。气功核心八个字:对称、平衡、意念、坚持。

常有人向昌老请教养身、修身体验,他笑言要做到“三不、四诀、五爱”。——三不: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四诀:身体要动动则康,脑子要用用则灵;粗茶淡饭最养人,遇事坦然少伤神。五爱:爱党爱民、爱岗敬业、爱家崇德、爱友诚信、爱抚贫困。

与新闻同行交流,昌老毫无保留地把亲身总结的宝贵经验与之分享——例如采编发新闻,要做到一德: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二忌:狂热浮躁,胡编乱写;三不:没把握不说,没根据不写,没核实不登;四要:采访要深入,评估要求实,活人要慎重,死人要真实;五想:想天地,想人事,想前因,想后果,但不要想入非非;六避:避免主观,避开离奇,避绝诱惑,避离“四风”——吃喝玩乐。“编采合一”:在家是编辑、出去是记者。只编(稿)不写(稿),就成了“编辑匠”和“万金油”,就会眼高手低;只写不编,对思维缜密、逻辑严谨、文字功夫的提高,都是个损失,很难成为高明的记者。作为编辑、记者,总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字水平吧!这个水平,来源有三:一是博览群书;二是刻苦训练;三是博采众长。采访“五字诀”:听,看,想,问,做。听,应真切;看,应准确;想,应周全;问,应精到;做,应实在。

昌老系统提炼了为人、为学、为业,以及养生之道。读之浅显易懂,行之受益一生。

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昌老时刻关注着社会变化,其中就现代人沉溺于电子产品与网络游戏的现象,十分忧心。他告诫身边的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对每个人来说,时间倏忽而过尤需珍惜。平时少玩手机,要多读书、多实践,书中乾坤大,书外大乾坤。一个人把书读明白了,既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登高望远,也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脚踏实地。

他经常提醒年轻的同行,记者,走到哪都要带个小本子,伴随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现在都换成手机录音了。凡是看到、听到、想到一些知识与新闻素材,就快速记录下来,时刻丰盈自己的头脑。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往往拥有强大的脚力、眼力、脑力与笔力。

昌老身在居室,心在大地。他常说,当记者要学会发现(新闻点)、找角度,要“以点带面”,善于从小事件中发现大问题,只有找准新闻题材在时代大背景中的位置,用真实、生动的文字去呈现其与时代的链接,写出的文章才有深度与广度,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工作期间,昌老往往从一些小事、小细节中发现新闻的时代价值,写过诸多宣传武术、普及文化、服务民生的大作。

在昌老看来,武术富有精髓的哲理,与其他优秀传统或现代文化,有着血缘的内涵,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难以领略武术精髓,更难攀武术技理的高峰。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昌老以实际行动,为年轻的新闻从业者做出了表率,我辈当奋力追之!

对于昌老来说:退而不休,笔耕为乐,夕阳更生辉!

简介

昌沧,原名昌学禹。资深编审。1924年11月29日生。湖北仙桃市人。大学文化。1948年1月在上海参加地下工作。历任报、刊、书编辑、记者、主任、编委、编译委副主任,参加筹创并主编《中华武术》杂志,并创本刊英文版、丛刊《武踪》。曾是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武术学会常委、中国武术研究院特邀编审、评审委员、评审副主任。发表了各类作品二百余万字:出版了长篇专著《余生迹》 《走三江》 及合著《四牛武缘》 ;责编、终审了大量书、刊文稿;主编了大型工具书《中国武术人名辞典》 《中国武术精华》(香港版)《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人物》 ;副主编了《中国武术史》 《武术科学探秘》等。多次获全国“武术宣传贡献奖”。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国家文化建设奖。曾荣获中华武术终身成就奖。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主编的《编辑家列传》及《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 《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 《世界名人录》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