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太较真致700亿港珠澳大桥缓建的启示

武术流派 2011-04-21

看起来,这完全不是同等级的较量——一方是造价逾700亿港元的港珠澳大桥以及香港环保署;一方是家住香港东涌的66岁老太朱绮华。但这座堪称巨无霸的大桥,其建设步伐竟硬生生地被这位普通老太通过法律途径“叫停”了,计划2016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或许无法如期完工。

《齐鲁晚报》4月20日的报道说,朱绮华认为港珠澳大桥工程没有评估臭氧、二氧化硫及悬浮微粒的影响,因而是不合理也是不合法的。她于去年通过申请法律援助入禀香港高等法院,就大桥香港段环评报告申请司法复核。4月18日,香港高等法院作出裁定:香港环保署2009年完成的环保报告无效。高院判词同时指出,如新环评报告可提供工程相关的环境影响,环保署署长届时可决定可否批准工程再动工。环保署的态度是:将研究高等法院的判词,并就下一步行动征询法律意见。

港珠澳大桥香港段暂停施工的代价是:预计工程造价将上涨5%。即使环保署放弃上诉补做环评,亦需半年至两年,2016年通车无望,造价将提高30%至40%,单计大桥主体工程,港方或因而多付68.2亿至91.1亿港元。

如果单算经济账,也许你会觉得这位使大桥缓建的老太真是小题大做,仅仅因为环评报告漏掉臭氧、二氧化硫及悬浮微粒的影响,就可能要让港方多支付好几十亿港元,值得吗?但朱绮华老太的代理律师黄鹤鸣说得好:理解港珠澳大桥对经济发展和区域融合的重要性,“但政府不应因为经济利益和加速区域融合,而放弃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比如通过环境评估保护生态和公众利益。”这其实就是一个发展理念的问题:发展是为了什么?为了发展,能不能牺牲民众的一些基本权益?比如生态环境。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不妨来看一下内地高铁的最新消息:《北京日报》4月20日的最新报道说,京沪高铁计划6月底开通,将拆除豪华座椅并减速降价。一位交通专家对此的解读是:安全可靠、经济性与平民化,是中国高铁的新定位。应该说,高铁减速降价,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它的意义不在于让高铁变得平民化,而是隐含了一种发展理念的质变——发展不是为了政绩,也不是为了追求速度与人攀比。如果它离普通百姓越来越远,甚至以牺牲普通百姓的一些权益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发展就必然是空心化的。以这样的新发展理念来检验各个领域,你就会发现,我们存在着不少误区——比如说与飞速增长的高速公路相伴的高收费,就牺牲了民众的部分通行权,大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再比如说仍在屡屡上演的强拆,一个被一些强拆者用得最娴熟的口号就是“为了发展,你必须作出牺牲”。

为了发展就要牺牲一部分民众的权益,似乎已经成了某些官员理直气壮的“发展理念”。但香港老太“叫停”港珠澳大桥以及高铁的回归平民化,却是帮助我们走出发展误区的清醒剂——如果今天可以因发展的名义牺牲一部分人的权益,那么总有一天,所有的人都会被以发展的名义伤害。建立在最大限度保护民众权益基础之上的发展,才是稳健的、可持续的发展。实际上,中央三令五申的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给一些不科学、不健康的“发展”纠偏。为了避免“发展的伤害”,为了让发展更具含金量,我们宁可慢一点,就像那座暂停建设步伐的大桥。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