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

武术流派 2011-04-02

经过千百年的习武实践和科学研究,人们了解到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能收到壮内强外的效果。

太极拳运动起来,刚柔相济,如行云流水,令人心静体舒,调和气血,强身健骨,坚持锻炼,可使人既健身有益气,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分泌平衡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一、未病先防,扶正祛邪

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未病先防,扶正祛邪”。“正”就是“正气”,是指人体本身的功能活动,表现为对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正气”的不足或下降,是人体发病的根源。“邪”就是“邪气”,是指一切致病因素,它是人体发病的条件。若“正”不能胜“邪”,就会生病。“正”“邪”在发病的地位中,一般“正”是主要的,但它不排除或否认“邪”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这个意思。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与“外因”的观点来分析发病的“正”“邪”的关系,那么“邪气”应该是疾病发生的外因,而“正气”不足才是疾病发生的内因。“正气”的盛衰又取决于人的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营养、锻炼等条件。“扶正祛邪”阐明了在治疗疾病时,一种方法是“祛邪”;另一种方法是以“扶正”来“祛邪”。后者是“未病先防”,比前者更为积极主动。太极拳正是提倡通过锻炼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对头颈、四肢、躯干等主要部位和主要关节分别有旋转、曲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故能使骨骼、关节、肌肉、肌腱等得到有益的活动。凡患有头颈、肩、腰腿疼痛的病人,通过练习太极拳,能起到恢复功能、矫正体态的作用。

三、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由于固有的深、缓、细长的呼吸原则,故可使肺活量增加,改善肺通气。从生理学中关于肺泡通气量=(潮气量 死腔量)×呼吸频率/分的公式可以看出,呼吸越深而慢,有效通气量就越多,血流中含氧量浓度就越高。长期锻炼可使肺活量明显增加,进而使全身的飞、供血状况得到改善,故太极拳适用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

四、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运动量大而不剧烈,配合深、缓、细、长的呼吸特点,长期锻炼后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律减慢,心搏出量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减少,另外,由于血氧浓度升高,可使血管外周阻力降低、弹性增强,故可不需剧烈的运动就可将血送到外周血管,使血脉通畅,气血调和。因此,太极拳既适应于有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

五、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运动中的固守丹田(中丹田)的特点,有助于形成腹式呼吸,增强腹壁肌的力量,使腹腔内脏器官血液循环旺盛,胃肠蠕动增强,故可调解胃肠道的消化、呼吸功能,从而增进食欲,并对有些疾病如内脏下垂、溃疡病、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等有一定疗效。

六、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整套动作强调全身放松,心无杂念,意守丹田,阴阳相呼,动静结合。经常联系,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血氧浓度增高,有利于脑组织的血氧供应。运动后,使人精神爽快,心旷神怡。故太极拳既适应于有神经衰弱、脑血管疾病所致半身不遂后遗症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也可消除健康人由于学习和工作紧张而造成的过度疲劳。

可以看出,太极拳对于运动、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有预防和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作用。太极拳的动作强调“松、沉、柔、慢”,在练习时要精神专注,肌肉放松,使人们的身心完全的融入大自然,从而使人们的心理安静、平和、放松。因此,太极拳对激动、焦虑、忧郁急躁等心理状态可以起到调解和治疗的作用。可以说,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一种强身健体的良好方法。

作者刘传勤

集体武当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左蹬腿

陈式太极拳

武当太极拳

(作者:刘传勤 摄影:博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