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红拳研究会长邵智勇

武术流派 2011-11-07

迄今为止,陕西红拳研究会已连续举办了九届红拳观摩交流大会,出版了《红拳十年》画册。红拳三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擂台赛并获得2010年《武林大会》五拳种的精英赛团体第一。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暨全国农民武术比赛中,参赛的红拳人数多达1188人……如今,红拳正在积极筹划申请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彬说:“红拳真好!”

6月16?20日,2011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暨全国农民武术比赛在西安举行,两项大赛合计共有261支代表队、3364名运动员参赛。在谈到刚刚结束的这两项比赛时,陕西红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邵志勇介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推行“大武术观”理念,降低了比赛报名的门槛,不收取报名费,使得参赛人数大大增加。“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在接到两个比赛的邀请后,动员陕西各地红拳传人及传习所积极组队参加比赛,陕西红拳传人参加传统拳比赛的有576人,参加农民武术比赛的有612人,合计1188人,占据全部参赛选手的三分之一。”

在陕西,有超过150万人在坚持练习武术,这次在家门口举办全国比赛自然吸引了很多本土武术爱好者参与。红拳在陕西省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红拳研究会的登记会员就有两千多人。”邵志勇介绍。

红拳研究会派出的陕西红拳代表队有22人参加了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共获得19枚金牌、17枚银牌、3枚铜牌。邵志勇介绍,荣获两枚金牌的有王振英、李选良、袁双龙、杨新仓、李伯强、李冠廷、卢佳,荣获1金1银的有李全海、房战平、魏小斌、刘添泰、张博生,斩获2枚银牌的有王金成、姬嗣玲。

邵会长说:“李连杰的恩师吴彬老师担任两赛的仲裁委员会主任,在赛后对我说,他过去对红拳不了解,这次看到这么多红拳选手演练得这么精彩,红拳保护得这么好,感觉很高兴。”吴彬老师说:“红拳真好!真不错!”

红拳尽显陕西风骨

在武术界,素有“东枪西棍关中拳”的说法。红拳集内家武术和外家武术之长,带有浓厚的西北民风,姿态优美,外柔内刚,突出“巧”字。红拳讲究势轻劲柔,气顺招圆,以心意为根,用意不用力。打法以步制人,刁打巧击,非常实用。这就跟陕西人的性格一样,不耍花拳绣腿,关键时刻却能以奇制胜。邵智勇秘书长介绍说,红拳在西北五省十分盛行,当年西北军中士兵多习练红拳。抗战时期,抗日义勇军中大刀队官兵也多习练红拳。

从全国解放到1994年长达近半个世纪时间,由于种种原因,陕西省再未开展过陕西红拳类的比赛。“红拳的套路和技击方法多掌握在老拳家的手里,长久以来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少有文字专著,红拳练习者之间的交流也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掌握绝技的老拳师渐渐离世,许多优秀拳种套路将临艺绝人亡的境地。于是挖掘整理和保护陕西红拳这一文化遗产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陕西武术界知名人物马振邦、邵智勇等的努力下,“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研究会”于1995年4月成立。研究会成立后规范了部分红拳套路,为推广普及陕西红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没有花政府一分钱的情况下,举办了全省范围的大规模红拳类比赛,盛况空前,在全省各地掀起一股“红拳热”。

为了保护陕西红拳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2005年7月,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成立。在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经全体代表投票,原陕西省体委主任雷志敏全票通过当选为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

红拳央视《武林大会》成宠儿

2007年,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擂台赛隆重推出。红拳作为129个拳种中首选的八个拳种之一,在中央电视台展示了精湛的技法,并在年底中央电视台节目《武林大会》红拳一期当选评选为“最佳节目奖”。

2010年12月,《武林大会》第二季精英赛在红拳、陈式太极拳、开门八极拳、阴阳八盘掌、地功拳五个拳种之间展开,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代表队在决赛中战胜河北孟村开门八极拳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冠军。

邵志勇会长介绍,目前红拳研究会正酝酿在各地讲习所内部举行实战选拔赛。“选拔可以实战的红拳选手,储备后备人才,随时准备接受各个拳种的挑战。”

“红拳在央视‘武林大会’的表现让全国人民领略到了红拳的魅力,红拳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在学术上提高,在文化上挖掘,因为武术不仅是一种搏击技巧、一种健身之法,更是一种文化。”邵志勇介绍,红拳研究会以文化健身为核心,在会内组织学术研讨、论文征集,并举行论文、学术研讨会,提高红拳的文化内涵。这些年,研究会上陕北、下陕南,走关中,遍访三秦大地红拳前辈,挖掘整理出大量第一手的拳法拳谱。“我们成立了红拳文化研究会挖掘整理办公室,组织武术专家、教授、博士、研究生、红拳传人对红拳文化、历史渊源、技法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经过研究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对原生态的红拳文化进行最大程度的整理、挖掘,推出了《红拳十年画册》。”

传习所模式传承原生态红拳

2008年6月,红拳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地开始成立红拳传习所。

“目前全省已经成立了60个红拳传习所,遍布陕西全省,包括西安地区、宝鸡地区、凤翔地区、扶风地区、富平地区、汉中地区、户县地区、蓝田地区、浦城地区、乾县地区、三原地区、铜川地区、渭南地区、咸阳地区、兴平地区、杨凌地区、榆林地区、周至地区及甘肃的天水。”红拳讲习所为红拳的挖掘、整理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红拳文化研究会受到了陕西省文化厅的表彰和拨款,以鼓励研究会通过建立传习所将保护传承人的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会用这些资金为各地的农村传习所购买训练器材,改善传习所的训练条件。”

说到红拳的现状,邵智勇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喜的是红拳三次受邀参加央视《武林大会》节目,并被评为“最佳技法”,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忧的是陕西红拳的传承和其他传统武术流派一样,面临重重困难。

从去年10月开始,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组织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普查小组,由邵志勇担任组长,对陕、甘两省的咸阳、兴平、铜川、渭南、蒲城、富平、宝鸡、扶风、天水等十多个地市县的红拳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像凤翔县80多岁的老拳师李忠老师是乾隆年间师宝龙第六代传人,三原县70多岁的崔迎斌老师是高派红拳的传承人,他们都掌握着很好的红拳技艺,但当地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他们的红拳技艺无人继承,面临着人绝艺亡的危险。”邵智勇介绍,他参与编写的《红拳保护规划》已经完成,在这份逾三万字的规划书中,对红拳传承人的保护和红拳习俗文化的保护方式都进行了操作性很强的规划。

目前习练红拳的多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习练红拳,为了在青少年中更广泛地推广红拳,红拳研究会从传统套路中提炼出“红拳13式”,邵智勇说:“这个红拳套路可快可慢,学起来比较容易,也适合初学者入门。只有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我们的红拳才能更有生命力地延续发展。”

为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设立了专项资金,委派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出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画册。邵志勇介绍,研究会专门组织了红拳专家和传承人成立了“画册编辑委员会”,画册将由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审核,预计年底前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画册将全面介绍红拳的历史、渊源、人物、价值、现状、保护措施及当前各传习所的传承状况,为红拳申办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前期宣传工作。(转自:峨眉武术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