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丹秋:丹心弘武道,鸣鹤传全球

武术流派 2010-07-16
功夫资讯网福州讯鸣鹤拳,源自咏春白鹤,发祥于福州,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本文讲述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福建省鸣鹤拳研究会会长余丹秋先生。余丹秋先生是鸣鹤拳大师余宝炎老先生之子,他全面继承了父亲的传统鸣鹤拳武术,精拳法理论,擅拳、械技艺。2010年7月14日下午3点,在位于福州市三叉街新村的家中,余会长接受了本站记者的采访。余会长家中陈设极其简单,客厅的墙上挂着鸣鹤拳三代宗师的照片以及双节棍、剑等器械。余会长很健谈,甫一落座,无须记者多问,便滔滔不绝的向记者讲述起鸣鹤拳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福州鸣鹤拳相传由福建咏春白鹤拳衍化发展产生,逐步形成福州鹤系中的鸣鹤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福建福宁北门外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儿方七娘,自动承家学武术,练就一身武艺,因偶见一白鹤昂首振羽,舞脚弄翼等奇妙姿态,日夜揣摩衍化,揉合于少林拳术,创出别具一格的白鹤拳。咏春人曾四得其精传,逐步发展完善,并传郑礼、林、蔡、邱、吴、许、康、周、颜、张、李等世称二十八英俊,皆为一代名宿。郑礼传林世咸(俗称泉州仔),林世咸传福州林达崇(俗称潘屿八);清道光年间,郑礼谪传弟子、福州鸣鹤拳世祖林世咸(俗称泉州仔),游玩福州义序高庵堂,以白鹤神技折服本寺少林罗汉拳高僧,并成挚友。高僧之徒盘屿林达崇(俗称潘屿八)目睹两人较技全过程,对白鹤拳神技惊讶不已,在奉送林世咸回泉州途中跪地恳留到盘屿赐教,林世咸传林达崇(俗称潘屿八),由此盘屿成为福州鸣鹤拳的发源地而闻名海内外。林达崇传福州长乐古槐乡岱边村鞋匠谢崇祥(谢如如,俗称如师)。谢崇祥(如师)生于公元1851年,初学罗汉拳,后随林达崇(潘屿八)学白鹤拳。谢崇祥先生传艺于萧铄德,余宝炎拜萧为师学习拳术,萧又将其引荐于谢师,受到谢师的亲自指点。 福州鸣鹤拳在福州曾有过鹤声拳社、鹤光拳社、鹤龄拳社、鹤鸣拳社、鹤展拳社,贞兰拳社,励精拳社,求知拳社八个拳社,现均已不复存在,但鸣鹤拳研究会始终为该拳种的传承弘扬不遗余力,成为鸣鹤拳练习者的家园。据余会长介绍,研究会最初在省体育局有办公室,但后来体育局将房子租了出去,因此研究会到现在还处于“移动办公”状态。余会长弟子众多,其中不乏企业家,他们为了支持师傅的工作,提供公司会议室等场地以做师傅授艺交流之用。余会长本人是一名汽车工程师,所以在武术理论方面极为重视科学实践。他抛弃门派之见,博采众长,不断完善本门拳法理论。余会长认为,武术首先是格斗的技术,其次起到健身防身、陶冶情操之作用。各门派的武功技艺并无好坏优劣之分,速度与力度对技术的发挥起到决定作用。谈到这一点,他举了个例子。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金可以克木,以一把小刀去砍伐一棵参天大树,刀磨钝了而大树不过蹭破点皮;土可以克水,以一抔之土去堵决堤洪流,土被冲走而洪流依旧。这就是量变引起的质变,在武术方面亦如此,你说这种拳法克那种拳法,那么让一个轻量级的拳手去打一个重量级的拳手,后果可想而知。在双方力量相当的情况下,技术便占据主导作用。武术讲究用巧,四两拨千斤,这是武术精华之所在。技术、速度、力度三者缺一不可,互为补益。各派传统拳种在练习表演的时候都很好看,各有千秋,一旦进入实战,根本看不出来你练的是什么拳,因为规则的制定促使运动员只想着在擂台上如何得分,这是现代竞技武术的悲哀,也是传统武术的悲哀。讲到武术传承,余会长认为,武术就像一把宝刀,宝刀赠英雄,是不能卖的,因此,他在择徒方面非常谨慎,这样有利于拳术的传承。鸣鹤拳本身讲究后发制人,并非霸道的拳术,注重以德为先。如果把真正的功夫传给品德不好或悟性不足的人,会对拳术传承造成不良影响。针对目前传统武术流失情况严重这一现象,余会长说,传统武术训练较为刻苦,而且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一般的人受不了这份苦,也不能忍受基本功训练的枯燥,所以导致传统武术后继乏人。为了进一步发扬传承鸣鹤拳,余会长广泛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与包括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的鸣鹤拳爱好者形成互动,对该拳种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余会长希望政府对于传统武术的支持力度要加大,不要流于形式,因为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仅靠民间的力量进行弘扬推广是不够的。余丹秋会长余会长与功夫资讯网专家委员会主席助理黄健合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