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正宗”身份辩-李庆荣

功夫秘籍 2014-02-09
历来,拳家都公认杨澄甫是杨家太极拳传承人,杨禄禅太极拳经杨澄甫传承,创新,定型为《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拳架和语言文字,对杨氏太极拳的武术传播和民众养身保健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现却有人说:“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意欲引起争论。作者张光燄先生在2010年第2期的《武魂》上撰写《求真求实,从宗师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一文,文中把汪永泉放到杨澄甫的对立面来看问题。以先否定杨澄甫的拳路,而后夸奖汪永泉贡献的手法来贬低杨澄甫的传承和创新。该作者知道汪永泉未拜杨健侯为师学拳,所以他说:“确定传承人,不应该从形式上认定,只注重名分。”而据《太极往事》(作者季培刚,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的记述。“民国六年(1917)十五岁的汪永泉正式拜杨澄甫为师。头三年只是盘功架,中间两年习推手,后两年习刀,剑,枪,大杆等器械,共七年”;“汪永泉晚年曾说:有一次,杨澄甫老师让我使剑向他猛刺,他只拿一小木棍,连防带进,发寸劲使我致伤,留下这永久的纪念。”从以上记载可知,汪永泉不是杨健侯的传人,而是杨澄甫的传人,要算也只是第四代。张先生说“汪永泉是杨氏太极拳第三代正宗传人”,显然是完全不顾事实的。张先生还转录了陈炎林的一段话:1917年杨健侯去世时,杨澄甫已35岁了,他的拳龄已超过18年了,应该是完整而准确地继承了杨氏拳法的成熟年龄,可是,杨澄甫的拳法为什么与其父的拳法不一样呢?”希望以此证明杨澄甫没有得到杨健侯的真传。在这里,张先生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杨澄甫在祖父和父亲身边生活、学习、练拳,耳濡目染的时间和机会,总比他人要多得多,说杨澄甫的拳不是嫡传,合乎逻辑吗?杨澄甫在传承杨健侯技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是无可非议的。更不能成为贬诟“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的依据。顺便提及,从季培刚所著《太极往事》一书中,我们读到“汪永泉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后在协和医院东花园授拳,教的拳就与抗战前不太一样了”;“1952年,汪永泉的教学思路有了很大改变,强调养身作用。”显然,汪永泉先生的拳路也经常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也是正常的,甚至也许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这种改变,不知特别尊崇汪先生的张光燄先生有何感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