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牙文集》之辩伪

功夫秘籍 2013-04-24
感谢香港心一堂出版社陈剑聪先生赠与《胡海牙文集》,感谢孟祥龙先生对二水一如既往的关照与信任。昨晚翻箱倒柜,查阅资料,直到凌晨三点半啊,终于将《胡海牙文集》之<太極眞銓>文字内容彻底清查一通,大致厘清了这些文字的来龙去脉。现按原文章节目录,汇报如下:一、太極拳溯源歌 此节“太極拳溯源歌”,有几部分组成:其一,李瑞东一脉传抄老拳论中有“昔日轩辕到常山”至“始此流传太极拳”七言八句打油诗;其二,“文武由来本一源” 至“八方手战号熊拳” 七言八句打油诗,见诸网名“老熊”、“雍阳人”的冯福民《太极拳源流考证》一文;其三,李派五星捶有“头有五星、口有五气。身有五方,手有五诀,脚有五步。怀抱太极,头顶三清,手分八卦,脚踩五行,静如山岳,动似雷风,微得神力,气通太空”。《武当》1994年第6期王逸樵《隐仙羽化犹龙派武当太极拳》则称此诀由王兰亭传司星三,再传同光年间“隐仙羽化犹龙派”道士裴远臣;其五,“俞莲舟氏得授全体”至“又名长拳十三势”,系宋书铭《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部分内容。二、太極拳術須知1、太極拳術中的三種道理、三步功夫與三種練法 此节文字,源于孙禄堂先生《拳意述真》之“郭云深论形意拳”一节,被著名“仙侠枪手”徐皓峰用白话翻译成《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一书中文字,此节文字又被移植至此。该枪手,也曾一度为胡海牙演绎过所谓的《道士下山》。不知蒲团子与此枪手究竟有何渊源?否则会有侵权之嫌。2、九要八論 源自薛颠《象形拳法真诠》总纲之“九要”、“八论”。三、太極拳單練與雙練(一、單練四要 二、雙練法規) 源自李瑞东《单练四要》,见诸冯福民的《“鼻子李”李瑞东》,见诸杜子宇先生《李派太极拳修炼综述》。四、太極總口訣 源自李派所谓的《万法归宗》打油诗其一、其三、其二。“无形无相又无心”七言八句,自宋书铭《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四言八句的授秘歌增言而成,“一要心性与意静”七言六句,自宋书铭《周身大用论》七言八句误讹而成。“头顶三清练太极” 七言八句自李瑞东“头有五星、口有五气。身有五方,手有五诀,脚有五步。怀抱太极,头顶三清,手分八卦,脚踩五行,静如山岳,动似雷风,微得神力,气通太空”化出。五、太極拳四論(一、論理 二、論錘 三、論氣 四、論梢) 此四论,来自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上册《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之“理”、“气”、“三节”、“四梢”。而陈照丕的所谓《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其实就是传说中的《三三拳谱》重要组件,其实来源于武侠小说中人人争抢的《武穆遗书》。家师金仁霖先生在《几个有关太极拳历史考证问题的科学探讨》中率先厘清的此节公案。他说此论最先见诸一九二九年上海大东书局出版,凌善清编著的《形意五行拳图说》上篇中,附会为《岳武穆形意拳要论》。六、太極拳八字要義(掤 捋 擠 按 採 挒 肘 靠) 此八字要义,见诸吴公藻编的《太极拳讲义》上篇“总论”之《八法秘诀》,广为人传抄。其实,黄元修(文叔)《太极大要》、《武术丛谈》收录谭孟贤著《推手法之原理说明》一文,另加按语云:谭氏,为民国初年陆军大学之前辈,于文学、军学、技术,皆有深刻之研究,独到之领悟。素为侪辈所推重。尤其是太极一门,曾经多年苦练,遍访名师而述于右。非一般学太极者所能道也。编者附识。 二水按:谭孟贤,字兆熊,号梦贤,祖籍贵阳,生于江西永新。江南陆师学堂第一期、日本陆军步兵学校第六期炮科、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毕业。历任赣军独立旅连、营、团长,旅少将参谋长,黄埔军校教授部任上校战术教官,江西保安司令部副司令。抗日时,任江西省军训委副主任、省军区副司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高参室副主任。1945年9月授陆军少将。蒋介石为“剿共平叛”设立南昌百花洲行营,谭梦贤任少将参谋,黄文叔为抚恤处处长。而吴公藻《太极拳讲义》自序云:“公藻于民国二十二年随褚民谊先生来湘观光国术。承主席何公之邀。担任湖南国术训练所太极拳教官......督公藻编纂太极拳讲义一书”。因为是编纂教材,自然可以博采众长,没有人会提出著作权纠缠,但作为“博雅君子”,理应该将“博采”之出处有所交代,这也是为人师表者所应具有的品德。文叔先生在收录梦贤先生此文时,特此加按“非一般学太极者所能道也”句,不知是否专有所指焉?七、太極拳十二種勁法 此节文字与p260“行站坐臥四步”、p277“太極拳用功訣”、p322“太極拳單式練習法”等,皆从名目分别为《太极拳习练法诀》、《太极拳七字要言》、《七字要言》等所谓的老拳谱中改头换面化出。而名目繁多的所谓《七字要言》,其实来自传说中的杨班侯所传《五字经诀》,或李派所谓的《五字要言》。八、太極拳五字要言 此节就是传说中的《五字要言》。就是这位称作“老熊”或“雍阳人”的冯福明,于1994年第5期《武当》杂志公开散布了《五字要言》。冯氏称,此文全篇240句,1200字,杨班侯所传《五字经诀》,是这《五字要言》中的第139-158句。冯氏以此来相互印证姚馥春、姜容樵著《太极拳讲义》中,所谓的乾隆抄本太极拳《二十字诀》:“披闪担搓歉,黏随拘拿扳。软掤搂催掩,撮坠续挤摊”及吴孟侠《杨氏秘传太极拳九诀》之《五字经诀》与其所谓的《五字要言》皆为“古董”。 二水以为,而吴孟侠的《五字经诀》,源自姚馥春、姜容樵著《太极拳讲义》《二十字诀》及注解。姜容樵注解“披”字:太极拳中,由侧方分进曰披。吴孟侠打油诗云:披从侧方入。姜容樵注解“闪”字:太极拳中,不顶而侧让,不丢而黏为之闪。非全空也。吴孟侠打油诗云:闪展无全空。姜容樵注解“担”字:在太极拳中任敌袭击,待其将着身时,负其攻势,下松以化其劲,曰担。并非担档敌人之击或担出敌人之手足也。吴孟侠打油诗云:担化对方力。姜容樵注解“搓”字:在太极拳中,我之手腕臂肘,与敌之手腕臂肘磨擦,试其劲之去向,敌进我随之退,敌退我趁势攻,黏粘不脱,中含圆滚之意。吴孟侠打油诗云:搓磨试其功。吴孟侠二十句的打油诗,几乎每句的重要词汇,都可以从姜容樵的注解中找到对应的文字。 姚馥春、姜容樵著《太极拳讲义》中所附录的所谓乾隆抄本太极拳谱,其实是拼杂着王宗岳拳论、武式太极拳论、形意拳论以及戚南塘、苌乃周等诸家枪谱、拳经的大杂烩。而且拼凑大杂烩的水准又十分的低下,象是一位不入流的厨子,不分出入,且将荤素干鲜一锅端之。徐哲东先生对此已有辩伪。而吴孟侠、吴兆峰编著《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一书,以姚馥春、姜容樵《太极拳讲义》所附的所谓乾隆本《太极拳谱》以及释义为蓝本,如法炮制了所谓的《杨氏秘传太极拳九诀》,显然是以赝品为蓝本的赝品。 1994年第5期《武当》散布的《五字要言》,竟然将此赝品中的赝品,嵌入其第139-158句,以此来印证其散布的《五字要言》为“古董”,其用心之深,可见一斑。另外,从《五字要言》中:“就是有点效,也是瞎碰到”、“莫学拍打功,以免本能失”、“支点增强力,遍体弹簧似”此等粗劣的文字中,就能判定,此打油诗系由文革失学者杜撰无异。 蒲团子此节的按语,还着重交代了此诀的“来龙去脉”,企图证明此“古董”的真实可信,二水以为有此地无银之嫌。九、太極拳七字要言 此节文字源自《六合拳论》,或称曹继武拳论。与太极拳无涉。十、太極拳訣(一、三字訣 二、交結任督訣 三、陰陽訣 四、十八字訣) 三字訣,来自李派“三字诀秘传口诀”,李派传人马振华之父马德录手抄老拳谱中,载有此诀。陈庆国《犹龙太极拳练功程序》载太极窍妙改为“内太极,呼吸气”等。三、四诀,则是源自吴孟侠《杨氏秘传太极拳九诀》。十一、太極拳法要(一、十三法 二、六合勁 三、全力法 四、行站坐臥四步功) 四节文字皆源自吴孟侠《杨氏秘传太极拳九诀》。十二、太極拳術十二要法 源自任刚编著的《中国通背拳术》一书《临阵周身运行十二字要诀》之“伸、探、毒、顺、顶、合、舒、挺、扣、屈、随、催”及注释。有侵权之嫌。十三、太極拳法諸論(一、論精神 二、論虛實 三、論剛柔 四、論緩急 五、論兩手法六、論三清法七、論四正法八、論六脈法九、論七巧法十、論五護八段 十一、論迎敵法 十二、論呼吸法 十三、論心勁法十四、論内外歸一之練法十五、論交手法十六、論步法十七、論三盤八勢法十八、論三盤手法) 此节文字尚未找到出处。从三清、七巧、五護八段、三盤八勢及附录三种掌法文字内容来看,参杂了李派拳技及通背、八卦掌等文字内容。十四、太極拳術用功法訣 其一,源自三十二目《杨家传抄老拳谱》之“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与“身形腰顶”两诀 其二,源自《陈长兴太极歌诀》,见诸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十五、太極拳用功歌 未找到出处。十六、太極拳用功訣 见前文七、八两节。从冯氏1994年第5期《武当》杂志公开散布所谓《五字要言》中化出。十七、附:陳長興序 此诡异的所谓“陈长兴序”,又是这位称作“老熊”或“雍阳人”的冯福明,于1988年第4期《体育文史》杂志《太极拳源流考证》一文中公开散布。十八、太極拳七疾法解(一、眼要疾 二、手要疾 三、脚要疾 四、意要疾 五、出勢要疾 六、進退要疾 七、身法要疾)全文源自刘殿琛《形意拳术抉微》一书第五章之“七疾论”。与太极拳无涉。十九、太極拳行功歌訣歌诀尚未找到出处。 “练功要内外合一,心定神凝”一节,自《王方平胎息诀》:“凡所修行,先定真炁。真炁定则神凝,神凝则心安,心安则气升,气升则境忘,境忘则清静,清静则无物,无物则命全,命全则道生,道生则绝相,绝相则觉明,觉明则神通。经曰:心通万法皆通,心静万法皆灭。此我佛如来真定法门者也。学者果能定心,气凝胎息,则还丹不远,金液非遥,登真期矣”中化出。 “松则静,静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化则虚,虚则合于拳理”句,自杨镜湖(健侯)老先生“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一则中化出。“凝神于气穴,练习日久”一节,则自《赤肚子胎息诀》:“气穴之间,昔人名之曰生门死户,又谓之天地之根。凝神于此,久之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康健,颜色如桃,去仙不远矣”化出。 “太极阴阳少人修”一节,依然是源自吴孟侠《杨氏秘传太极拳九诀》。二十、太極拳交手法 主体文字,抄袭自凌召《形意拳<神运经>精释》一文“十一曰外格敌之内外”一节的解释。显然有侵权之嫌。详见2009年《武当》第7期。“手要灵,足要轻”一节,源自王芗斋《意拳正规》之“交手经法”。 “被打欲跌须雀跃”七言六句,源自传统老拳谱“万县兴隆街裕兴昌印”字样纸张上的抄本。此谱各派广为传抄。二十一、太極拳綱目解 系对宋书铭《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四言八句的授秘歌的白话解释。白话文字尚无查证出处。二十二、太極拳用功經歷 文字系出孙禄堂先生《拳意述真》之“述郝为桢先生言”一节白话翻译。此节文字敲录如下: “初习太极拳,用功日久,在盘架子时,就会觉得如在水中打拳,各种姿势、动作俱有阻力,两足有着地之感。这是第一阶段的体验。再继续努力用功,身体、手足仍是觉得似在水中游泳,但两足有不着地之感觉,好似浮起一般,如同在江河漂浮。自觉动作自如,旋转如意。这是已有内气发动,周身气血畅通。这时已进入第二阶段的体验。功夫至此,更要用功苦练,随着会觉得身体、手足更为轻灵、活泼,两足尤如在水面上行走。此时要请明师指教,便会进入精神贯注,神气合一之高级阶段,即第三阶段。得此境界者,如能再接再厉,用功日久,定会获得太极拳之妙—天人合一、炼神还虚之上乘功夫。” 再对照一下孙禄堂先生《拳意述真》之“述郝为桢先生言”相关文字: “郝为桢先生云:练太极拳有三层之意思。初层练习,身体如在水中,两足踏地,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练习,身体手足动作如在水中,而两足已浮起不着地,如长泅者浮游其间,皆自如也。第三层练习,身体愈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到此时之景况,心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中不敢有一毫放肆之意。神气稍为一散乱,即恐身体沉下也。”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此节文字末了,作者信誓旦旦:“以上是笔者几十年修炼太极拳的心得体会,望诸同道共勉之!”明明是几分钟就能翻译的出来的,怎么成了这位“笔者”几十年修炼的心得体会?这位神仙“笔者”,竟然让您的“诸同道”,“共勉”此等修为啊?!二十三、太極拳内功詳解 源出《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与太极拳无涉。二十四、丹田充實法 源出薛颠《象形拳法真诠》一书,被著名“仙侠枪手”徐皓峰用白话翻译成文,载于《逝去的武林》续之“三步调息,点晴修心”一节。二十五、内家拳經(内功經 納卦經 神運經 地龍經) 即形意拳界的《内功四经》,与太极拳无涉。二十六、用武要言 源自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上册,置于《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之后。系陈鑫所谓《三三拳谱》组建。二十七、武藝與武道 文字系从孙禄堂先生《拳意述真》之“宋世荣论形意拳”中化出。二十八、内家拳的修煉過程 文字系从孙禄堂先生《拳意述真》之“李奎元论形意拳”中化出。二十九、太極拳單式練習法 “呼吸自然一气游,空空洞洞慢慢求”一节,自孙禄堂《拳意述真》:“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洞洞最难求”中误讹而成。 其他文字与p260“行站坐臥四步”、p277“太極拳用功訣”一样,自冯氏散布之《五字要言》中化出。三十、(附一:養生操二種 户外健康操 床上養生操 附二:内家八段錦 附三:參加十二單位北京武術表演大會的感想)与太极拳无关,不予查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