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入了心 功夫上了手

武林动态 2012-07-27

当台风“韦森特”带来的风雨还在肆虐时,14岁的何殷蕾在佛山“南风古灶”的大堂扎起马步,稳稳定定地推出掌、打出拳。她说:“我和弟弟都生长在法属圭亚那,这次参加广东的夏令营,学习了中国文化和才艺,比如绘画、古诗文,还有武术——咏春拳的基本套路。这是我这半个月回广东最开心的事!夏令营结束后,我们姐弟要回深圳龙岗的家乡探望亲人。”她的这两大收获,正是由国务院侨办、广东省侨办和顺德区政府联合主办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的两大内容。

我省在全国率先举办这项活动,迄今已经举办32年,参加者达两万人之多。而今年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今年,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海外华裔青少年,在我省各地分别寻根和学习中华才艺。26日,他们从最后的集结地——顺德散营。

寻根会影响孩子一生

全世界有4000多万华人华侨,其中广东籍的就占了2/3。他们大部分已经是几代后的华裔,不仅不会讲中文,不会听家乡话,与故乡的认识和情感也渐行渐远,甚至连他们父母也不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美国旧金山华人中华文化基金会会长郑国和对此感到担忧,他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曾经说:“人没有根就好像树没有根。”

于是,他与华人历史学家麦礼谦在1991年创办了“寻根之友”项目。项目首先打动了华裔孩子的家长。华裔法官欧阳如展在退休后,就加入了旧金山华人历史学会,并参与这一延续华裔根亲文化的计划。

这次作为美国寻根团领队,他与儿子一同来到广东,探望了祖父和外祖父分别在中山和恩平的故乡。他感慨道:“我的先人是1876年从家乡到美国。我这些年带队回来寻根,起码也有十五六次啦。”他舒心地大笑起来。

郑国和先生说:“寻根的过程是他们成长的重要过程,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22年来,项目已经引领500多位美籍华裔学生们回乡,足迹遍及广东200多个村庄。

回乡让他们了解中国

对于欧阳领队的儿子良盛,因寻根而感动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因为他从13岁起就开始回乡探亲。然而,六次的回乡经历每次都令他惊讶,因为广东总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寻根之旅还有更加丰富的意义。他们不但是作为华裔来寻根,也是作为外国青少年在认识真正的中国。由于多年的隔绝,以及外国媒体对中国的偏颇报道,在不少华裔孩子的脑子中,一提到中国就想到落后和脏乱。在南太平洋岛国瓦鲁瓦图,有一位侨领想送女儿参加来中国的冬令营,遭到女儿强烈的抵触:“我根本不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去那里?”后来在这位父亲的坚持下,女儿不得不上了飞机。没想到,这次的寻根生活带给这位女孩极大的触动。中国不仅变得亲近了,而且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她从此主动去学习中文,了解中国。

昨天,省侨办副主任郑建民介绍说,广东是全国最早举办华裔青少年夏令营的省份。从1980年开始,共有2万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与夏令营。今年夏令营的主题是“相约广东,走进顺德”,是要向他们展示广东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

迷上中国功夫

在洋人圈中长大的华裔孩子,大多只认可“蝙蝠侠”式的英雄观,以及嘻哈类的娱乐潮流。此次有一个来自加拿大的团,营员都是温哥华潮商会成员的子女。当初听说要到汕头去学潮州锣鼓时,这些孩子皱起眉来,非常不情愿。然而,铿锵的鼓点响起,仿佛敲到他们的心头,操起鼓棰的劲头越来越大。他们说,原来潮州锣鼓也好威,以后回去可以去炫耀这门功夫了。

寻根夏令营发展这么多年,已经从早期的单纯的寻根、学习中文等发展出不少形式上的创新。由于来的多是年青人,中国传统艺术非常符合其兴趣所在,比如书法、武术、民族舞蹈等。尤其是武术,随着武打电影等文化的传播,特别是粤籍的李小龙、叶问、黄飞鸿所代表的各门派中华武术,令海外青少年迷上这些中华风格的“酷”,他们为这种亚洲男人硬汉的形象感到自豪。每年夏令营中还有不少没有中国血统的孩子,也随华裔同学一同来学习中国武术的。

来自越南的黄泰是第一次回到中国,但对中国功夫早已非常熟悉:“只要是和中国功夫有关的电影,出一部我看一部。甄子丹、李小龙……我都喜欢。中国武术看起来很柔软,很优美,打出来却很有劲。”他边说边比划起来。

第四代缅甸华人曹自恒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从众多的报名者中“抢”到参加夏令营的机会。他说:“我们这次学习了中国国学和咏春拳。前者令我懂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后者让我会了功夫。太令我兴奋了!”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 林亚茗 实习生 卞德龙 朱媚 通讯员 黄茵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