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武功 知乎(金庸武侠 知乎)

功夫资料 2022-09-21

2000年开始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与金庸先生也结下了深厚的“缘分”。许多散打王名将的绰号也源自金庸笔下的人物。“君子剑”“闪电开碑手”“小达摩”“云冈二怪”……一些朗朗上口的江湖雅号,让散打王英雄们的形象更是入木三分。

散打王记者也有幸采访过许多散打运动员。超过八成人习武的初衷是:武侠小说、功夫电影的“感召”。通过习武,这些运动员也在找寻自己心中英雄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大侠也成为这些散打王名将们的“启蒙老师”。

中年时期金庸先生(右)

散打王的开场白“纵横四海英雄梦,一剑封喉散打王”,更是与金庸笔下的“江湖”形成了完美的映照。

许多人都在散打王擂台上,找寻金庸笔下“大侠”的影子:

少年英雄柳海龙是不是与令狐冲有几分相似?勇猛刚烈、憨厚少言的宝力高,是不是有郭靖大侠的影子?

以下文章授权节选自《中华武术》杂志(2021年第12期),原标题为《江湖寂寞——写在金庸先生去世三周年》,作者是《中华武术》杂志资深撰稿人福棠先生。

一代人的精神乌托邦

感恩金庸先生的创造力和才华,是他大笔一挥,有了大雪纷飞中的客栈,有诗有酒,有剑为友,有了江湖。在那片江湖里,有刀光剑影,有儿女情长;有国难家恨,快意恩仇;有武有侠,有正有邪;有过往,也有当下。无法想象,没有金庸的世界,会是多么无趣。人们热爱金庸的锦绣文章,爱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爱侠肝义胆的人物,爱家国情怀。

许多散打王名将是金庸迷,习武初衷也是想成为金庸笔下的大侠

人们热爱武侠小说,因为那是一个我们永远抵达不了的远方,一个比诗意更诗意的远方,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乌托邦。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斯人已逝,是否江湖已远?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很多人试图用不同的视角解读金庸的武侠世界,尽管见解各异,但其所蕴含的侠义精神,却鲜明的跃然纸上,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读者心中。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江湖仍流传着金庸的传说。他不仅用文字,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心中的侠义精神。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是大侠郭靖说的,也是金庸先生心中的“侠”。金庸笔下的大侠们虽然遭遇了命运的摆布,但却彰显出了胸怀天下、心存大义的社会责任感。金庸先生说:“侠,主要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见义勇为、挺身而出,遇到社会上有不公平的事情,不顾自己利益去主持正义。”

写得不止是别人,更是自己

金庸的笔写得不止是别人,更是自己。

通过小说,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他的人生,金庸,原名查良镛,写进对联的十四部武侠小说早已成为经典,有华人的地方无人不知郭靖、乔峰。除了文学家的头衔,他还是香港报业《明报》的创刊人、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富豪榜排第64的企业家。

半个多世纪来,无论文学界、史学界、报刊界对他做何评价,其武侠神坛的地位未曾动摇半分。他总是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标准的国字脸上架一副眼镜。

很小的时候,他的爷爷查文清任江苏丹阳知县的第二年,发生了“丹阳教案”。百姓发现西洋教会埋了数十具儿童尸首,其状残忍,于是怒烧教堂,引起一系列反洋教运动。当时迫于列强压力只能抓捕闹事,但查文清最后放走了肇事百姓,扛下“纵逸”罪名。

金庸一直记得爷爷的侠义之举。

读书,他成绩优,却一而再,再而三因为伸张正义被开除。工作,他能力强,却抛弃稳定选择急流勇退。他太执着,执着的正是自己心中的那份侠义,不向现实做丝毫妥协。

有人问金庸:“人生应该怎么过?”

金庸回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武侠,影视圈永远的IP

金庸的作品,不仅塑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虚拟江湖世界,也成为影视圈最热门、最大的IP之一。自1958年《碧血剑》和《射雕英雄传》电影版上映以来,60余年,金庸的作品不断被后人拍摄、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几乎每隔几年就能浮现一部新的影视作品。仅《鹿鼎记》,就已被影视剧翻拍了14次。

虽然豆瓣不停地刷新着金庸作品翻拍剧的低分纪录,观众也从来不吝啬对金庸翻拍作品的吐槽,但是尽管如此,导演们依然乐此不疲地翻拍着金庸小说,观众也一如既往地选择关注。因为金庸的小说太好看了。

金庸先生在武侠剧拍摄现场

1990年,一部许冠杰饰演令狐冲的《笑傲江湖》横空出世。集胡金铨与徐克导演两人之力,开新派武侠电影之先河,至今仍被认为改编金庸小说最成功的一部影视作品,也便有了那首人人都能哼出的《沧海一声笑》。

据说黄霑当时为作词前后写了六个版本,改来改去,都被徐克退了回来。黄霑无从下笔,闲时翻阅一本古籍,偶尔看到书中一句话:大乐必易。

受此启发,来了灵感,将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反用倒排作曲,不久,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跃然纸上。再寄给徐克,还不忘傲娇的附上一句:

这是最后一遍了,你不要我也不会再写了。

徐克收到,十分满意,一字未改。

有人说江湖可在三个地方寻见:金庸的小说,徐克的电影,黄霑的歌曲。可惜的是三人中已有两人驾鹤西去。

据统计,金庸的15部作品至今共翻拍了75部电视剧和38部电影(电影上下两集或多集算为一部),2021年依旧有4部翻拍电视剧上线,可见其热度不减。

可以说,相较于小说,影视剧是80后、90后乃至00后一代,走进金庸江湖更为熟悉的途径。

用文化打磨武术

金庸打造了一个江湖,打造了一个完整的武侠世界,人们对他塑造的人物、情节,甚至武功、招式都了然于心。

金庸武侠作品的时代背景上起春秋时代吴越争霸,下迄清代乾隆年间,历时两千多年。

在十四部武侠经典中,出现的武功名称有400多种。这些武功命名非常考究,来源广泛,上到天文、下至地理,历史典故、文学经典、佛道文化,而且往往包含着很多特殊的含义,暗喻着不同人物的性格、背景、派系,甚至命运。

金庸笔下的绝世武功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降龙十八掌”“北冥神功”“乾坤大挪移”等绝世武功,一招一式无不渗透着超脱于器物之上的对“道”的体悟,融入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逍遥无为、佛家的慈悲与包容。

散打王选手出场、舞台表演艺术等,受金庸武侠文化影响颇深

金庸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演绎了种种武功,有些武功是他自创的,有些则是研究过各门各派的一些武功绝学,加以艺术加工,但武功的风格、对抗的描述,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让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魅力得到了极致的渲染和宣传。看了金庸的小说,很多人对武术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生向往。有太多人是因为金庸的武侠世界,而喜欢上传统武术的。人们迷恋的武术不单单是武术的动作,武术的杀伤力,还有更深一层的武术文化。

在那个资讯匮乏的年代,普通人对于武术的了解也就在于这金庸带给我们的武侠世界,从某种意义上,金庸用这种方式为大众打开一道了解武术的门。

换种说法,金庸是很多人的武术启蒙老师。

金庸会过时吗?

“这里躺着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

这是金庸先生曾留给自己的墓志铭。

经典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的秘密,人们通过金庸的小说相遇在同一片江湖,所以,金庸小说是几代人共同的密码。

三年前的今天,许多人都感慨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认为“武侠小说、武侠片会持续衰落”。但近几年,依然有不少00后把金庸的武侠小说看作经典,在知乎、豆瓣等平台上表达自己的喜爱,分享自己的解读。

年轻人眼中的金庸武侠江湖又是怎样的呢?

最近有些网站做了调查,从80后、85后到90后,他们对金庸的小说、影视剧都十分熟悉,看过的人数占比都接近100%。尽管年龄越小,没看过金庸作品的比例越高,但依然有九成以上95后看过金庸武侠小说或影视剧,00后则接近八成。

整体来看,现在的年轻人依然会看金庸的小说或影视剧,只是相比较之前有些变化。看的人数比例会低一些,对人物的偏好也不太一样。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包罗万象。有不同时期的侠义观的转变,也有不同人物成长经历的变化。虽是虚构,却呈现了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价值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侠、义、情”,但无论是什么,年轻人都不会停下脚步,追求自己心中的“江湖”。

在散打王现场观赛的于承惠先生,多次在金庸武侠剧中饰演重要角色

而对于作家和读者而言,只要作品永流传,就永远不会就此别过,更不会相忘于江湖。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心境,每一次读金庸的收获是不一样的,每一次都像是最初的相逢。

时光易逝,金庸先生去世已经三年了。他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的江湖却永远存在。

他创造了一个江湖,而我们皆是江湖的儿女。

本文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福棠

责任编辑:焚小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