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拳第7代传人重开武馆 整理武术“秘籍”

武术流派 2017-05-15

(原文标题:时隔30载 李家拳第7代传人重开武馆 整理武术“秘籍”)

舞台上的李家拳,与作为搏斗技的李家拳已有所不同

传承李家拳,是李子兴最大的心愿

扎 马 步

目前惠州已在4所学校开设了李家拳训练基地

李子兴展示拳法

功夫资讯网讯 沉肩、沉肘、吊脚,伴随着“的、益、域、唤、也”的呼喝声,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施展拳脚……1920年,广东南部一个小小村落里,一位12岁少年正跟随大伯李素民学习李家拳,身形虽显稚嫩,举手投足间已是有板有眼。

这个少年就是后来的广东五大名拳之一的惠州李家拳第五代传人李发,他在1958年参加全国民间武术表演获优秀奖,后更以拳法刚劲有力、动作生猛流畅而闻名,武林外号法(发)师。

约莫50年后的上世纪70年代,在惠州米地村,一老一少两个身影时常闻鸡起舞。年幼的李子兴在爷爷李发的悉心教导下研习李家拳。昔日少年郎此时已是须发皆白,但在腾挪间,李发仍旧灵活。

又30余年后的今天,作为李家拳第7代传人的李子兴,希望用余生的努力,将自己自幼从爷爷那里学到的李家拳继续传承下去。

拳术跌宕

“李三脚”西湖扬威灯光球场千人教习

天未亮,武已练。12岁的李子兴每天早上5点多跑步,6点扎马步、练基本功,7点回家冲凉,然后和普通孩子一样上学。晚上8点多回家后,还要练一个小时以上的套路动作。

李子兴从爷爷李发那里学到的不止是李家拳的武艺,还有爷爷一生所学的药学、中医知识。自从跟随爷爷习武,李子兴没有感冒,也很少生病。

学艺数年后,李子兴的武艺已有根基,力气也渐长,正是年轻气盛。如今的李子兴回忆起来,当年打架切磋不少,赢多输少,一对一的情况下基本没输过,遇到对方数人围殴的情况,也自有办法:先“走为上计”,待对方冲在最前面的追来,再杀个“回马枪”,将其打倒,领头的落败之后,其他人往往也就“俯首称臣”。

李子兴自己最擅长的是“李三脚”,即利用腰力短时间内快速转身,连续3脚踢向对手同个位置。当时身高只有1米6左右的李子兴,在惠州西湖曾遇到两个身高近1米9的壮汉挑衅。结果,其中一个被连踢两脚就支撑不住了。第一脚尚能格挡,第二脚正中胸口。“打架的时候人最怕打头,头被打了就会晕失去反抗,我转身的时候手跟着挥动,对方就想着避开头部,但我实际上是踏他胸口。”换句话说,对于习武之人来说,技巧、力量和速度固然重要,攻心为上。

上世纪80年代,李家拳第六代传人之一的严景山在惠州市区的灯光球场设立惠州市李家拳武术馆,并任馆长,开门授徒,以重振李家拳雄风。

正值青年的李子兴白天做摩托车教练谋求生计,晚上就去灯光球场,与师伯一起传授李家拳。由于感兴趣的年轻人太多,他们采取轮流教授的方式,每批100多人,4年间招收了2000多名学员,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这段时间,是李家拳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后来,由于灯光球场拆建,没有了馆址和训练场地,李家拳武馆于1990年被迫停办,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训练器材全部流失。从此,李家拳走向低谷,面临失传的危险。

10来年间,李子兴自己也有些荒废。为了生计东奔西跑:他做过装修生意,当过摩托车和汽车教练,卖过香烛,开过饮食店,与昔日的“武林中人”也很少联系。

李家拳,成为李子兴很少提起的秘密。

习武重振

“左手阎王”回粵建言李子兴重开武馆

转机发生在2003年,李家拳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振中从香港还乡。

李振中,李家拳第五代传人之一,原抗日队伍东江纵队骨干,武功高强,善用左手,人称“左手阎王”,1943年在宝安带领队员伏击日军碉堡时,在受伤的情况下以李家拳法用左手连毙3名日军,后隐入万山丛林中。

李振中返回惠州惠城区的米地村时发现,以往农历二月二都会举行的麒麟舞等传统活动已不见踪影。麒麟舞是李家拳的4种形式之一,以李家拳独特的身形步伐和广东大锣大鼓音乐伴奏,可谓刚柔相济。

在李振中的建议下,2004年,李子兴回到河南岸湖山村米地村民小组,向村里的孩子传授李家拳。和十多年前相比,前来练武的孩子少了许多,李家拳要恢复往日兴盛并不容易。

在李子兴等人的努力下,李家拳逐渐被更多人知晓。2008年,严景山成为奥运火炬手。2010年,李子兴的徒弟代表惠州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省运会。2014年,李家拳第7代传人张忠凭借一套刚劲有力的拳术,技压群雄勇夺惠州在本届省民族运动会的首枚金牌。

目前,在李子兴等的努力下,李家拳在惠州开设了3个武术馆或俱乐部,在惠州的湖山小学、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学校开设了训练基地。李子兴说,这些训练场地中,除了位于城区的一个武术馆存在经营性质外,其他均主要依靠政府支持。

“弱似风鹤上翠竹,强如猛虎下山林。”在李子兴看来,李家拳最大的特点是灵活,几乎每个动作腰部都要用力。广东五大名拳中,莫家拳更擅腿法,而洪拳拳势威猛,大开大合,与之相比,李家拳以南派为基本功,动作上又融合了北方的腿技,有着独特的单肩侧身,在临敌时虚步多,常用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寻机踏步,灵活多变。

李子兴说,李家拳的很多原理来源于生活,“比如,种田耕作的时候有时需要把稻草叉到另外一边,就很考验腰力。”虽然习武生涯曾中断了10年,但李子兴现在仍能单手提数十斤的重物转身放在另外一边。

如今,李子兴不仅开设多个武馆传授李家拳,还带领拳师走进校园,帮助对武术感兴趣的中小学生强身健体,更着手整理李家拳的全套“武术秘笈”,希望作为“洪、刘、蔡、李、莫”广东五大名拳之一的李家拳能够更加发扬光大,进一步增强民族体魄。

“转身开始,左右抬手,注意腰动……”在武馆里,伴随着李子兴的指点,几位七八岁孩童正在修习基本功,传承两百余年的李家拳“的、益、域、唤、也”5声发音再次响起。

“非遗”项目简介

惠州李家拳,岭南五大名拳之一,清朝时由火地村(惠城区河南岸米地村)村民李义创立,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2013年12月,入选广东省第五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