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铸山先生武功事略:兼谈八卦太极拳的来源-乔洪儒

武术流派 2014-05-25
笔者:《武魂》2011年6期何曙刚先生《吴峻山传两越八卦太极拳》一文中说:“吴峻山所传诸拳术中只有太极拳,而无八卦太极拳,究竞从何时起,这趟太极拳命名为‘八卦太极拳’,值得深入研究。”而据笔者所知,1958年以前,确无“八卦太极拳”之名,今将济南地区郭铸山所传太极拳改名“八卦太极拳”的过程发表出来,以供爱好者研究参考。郭铸山(1899—1967),字有恒。祖籍河北省吴桥,先祖迁居天津三条石,事工商业,颇有名声。先生自幼酷爱武术,得李存义等名人亲传,精于形意拳、八卦掌及太极拳等。早年任河北省国术馆、董事、山东国术馆顾问,并曾担任华北及山东省武术比赛评判员。济南解放后定居济南。1962年济南采风访贤,郭先生被聘至济南市医学研究所,开设体疗室门诊,这是济南市最早的气功门诊。先生以太极功洽疗疾病,从学者甚众,多获良效,声誉日隆。1966年初,退休返天津,继续传授功法,1967年于“浩劫”中去世,终年68岁。先生拳术、内功传宗有绪、独具风格,特别晕八卦掌、八卦太极拳确有自己的特长,是武林百花园中一支奇葩,急需我们整理发扬。今将先生一生武功事略述之于后。一、郭铸山先生武功事略1、以习武为业先生父辈在天津经营机器厂,颇负盛名,家资甚殷。先辈喜与武林人士交往,认为尚武者多诚实、豪爽、讲义气,故与刘德宽、李存义、张占魁等均是挚友。中华武士会设在天津时,李存义任会长, 其经费系由郭氏赞助,李等私人也得到郭氏的润泽,故李氏诸公一再表示为郭家培养一个后生,以报恩遇。李存义与郭铸山父亲是把兄弟,李收先生为义子,并习武拜师,8岁开始习形意拳,10岁加练八卦掌。李存义与在抗击外国侵略中牺牲的程廷华是盟兄弟,李存义带着郭先生至程先生墓前行拜师礼,由程之子海亭(有龙)代父授业,故与郭先生是师兄弟,海亭亦系李存义弟子。著名武术家李魁元(孙禄堂之形意拳老师)、刘德宽、张占魁、夏国勋均与程廷华有金兰之交。因廷华早殁,故彼等对海亭均视为己子。加之海亭聪颖过人,受持若虚,对八卦、形意、太极诸内功拳,功臻上乘,有青出于兰而胜于兰之势。海亭有10余年居郭先生家,或住净业庵,一切生活费均由郭先生负责。海亭与先生朝夕相处,将嫡传之龙形游身八卦掌及器械传于郭先生。海亭一生桃李甚多,然能传其事业者甚少。有天津孙锡堃者,系海亭之弟子,且得到郭先生的教诲,曾著有《八卦拳真传》一书。海亭与郭先生在八卦掌根派五代名人中列在第三代。在济南地区练习拳术之郭氏门徒有阚角如、刘凤辉、张万英、王月生、王振东、闫瑞璞、胡宝伦、辛学儒、乔洪儒、杨素云、韩继明等。第五代传人有谭桂昌、邢启年、张培柱,徐亮、王明星、陈立新、张凤杰、李东明、辛萍、曹宝华、姚为民、刘锡荣等。2、广交朋友,切磋技艺郭先生少年时延师家读,未进学堂,平生以习武为业,故疏于文字。对于武事,经多见广。凡武林高手过津,辄请至家中,造诣深者即学习之,一般者亦以礼相待,离去时常赠以路费。凡困难求助于先生则解囊相助,从不吝啬,故时人对其有“仗义疏财”之誉。常请武林高手数人留居家中,一则切磋技艺,二则起“保镖”之作用。有名叫于七者,绰号“家伙篓子”,什么器械都会用,曾居郭先生家10余年。武术家吴峻山先生曾在郭先生家寄居(一说为保镖),后到南京国术馆任教,系郭先生晚辈。郭先生家中常进行武术表演,海亭多取胜夺魁。一次对枪,海亭以高梁秸代枪,同样能拦、拿、截、扎几个回合,对方反败在海亭“枪”下,由此可见海亭技艺之高超。平时亦有千里迢迢来以武会友者。如山西一形意拳家,久闻郭先生名,请先生演八卦掌,一睹为快。先生逊而不演,来者即自动在堂上练形意拳,让先生看他功夫。彼架势甚低,出手有力,落脚有声,将地砖震裂。郭先生遂走单换掌,步如流水,掌如穿梭,内撑外圆,内外合一,彼突然以崩拳击先生,先生急避其锋,从侧面掌击对方胁部,应声而倾,彼甚叹服,曰:名不虚传。3、辛勤耕耘郭先生于青年时在天津即有名气,一日青年会举行表演,先生表演了八卦刀。他动作轻灵,姿势优美,抽身换影,翩若惊鸿,使在座者均为之震惊。此时孙禄堂先生亦在座,知先生名,然未见过先生,遂问左右:“这是谁? ”答曰:“李存义的弟子郭铸山”。孙先生前曰:“师弟你练的好!为兄也献上一趟。”孙即登场走三才剑,只见剑风飘忽,行若游龙,真个龙飞凤舞,非比寻常。当时武林尚保守,好“东西”不轻易外露,这次刀剑表演,使众位大开眼界,武林中将“郭铸山的八卦刀引出孙禄堂的三才剑”传为佳话。1928年程海亭病故于天津净业庵,其弟子由先生和蒋馨山代授,其中包括《八卦掌传真》作者孙锡堃。同时河北省督办李景林,请郭先生教授子女,至1931年李在山东省国术馆负责时,聘郭先生为顾问。郭先生因分管郭氏济南的产业,故每来济南小住数月。1948年济南解放遂定居济南。之前20年间,先生先后数处授拳,每次数人不等。因先生珍视其拳艺,故不轻易外传,尝择徒而授。建国后先生自知除精于拳术和功法外,别无所长,故愿将平生所学贡献社会。由此从学者渐多,场地渐移至青年会、中山公园,每日随练15—30人不等。虽课徒人数不多,但先生传授技艺不断。笔者在这期间跟先生学习太极功、拳、八卦拳等。学生要求学什么,先生就教什么。从不保守,有问必答,诲人不倦,示之以范,晓之以理。学生不怕先生保守,只恨自己学不会。先生所学甚丰,济南弟子尽得其传的还没有。先生除传授拳术功法外,还授过剑术、枪术、刀术、大戟、子午鸳鸯钺等。郭先生所传八卦掌,以轻灵整劲为特点,以拔趟踢索之走步转圈为基础,以掌势变化为内容,步法要求虚实分清,扣摆分明,步如趟泥,稳如“坐轿”。在锻炼上讲究三形、四空、四坠、十二紧。上式舌舔上腭,上下相随,进退自然,有无相生,刚柔相济,层层圏圏,变化无穷。达到眼有检察之明,手有拨乱之巧,脚有快速之功,身有灵活之变,融养生、健身、技击于一体,诚当代理想之武术,急待我们发扬广大。二、谈八卦太极拳的来源郭铸山先生所授之太极,系来自杨家。开始由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授于得意门生夏国勋,后收夏为女婿。夏所学之太极拳与杨露禅外传之太极拳形、势不同,怕引起学者争议,故嘱夏不能公开示人和传授。夏与刘德宽是仁兄弟,刘善使大枪,人称“大枪刘”,系北京镖局镖头。夏与刘以交换拳术为名,将此太极拳传给刘德宽,并嘱其勿传人。刘却将此套太极拳暗暗传给程海亭,并嘱其勿传人。海亭因郭铸山患病暗暗将这太极拳传给郭先生。与郭铸山同学习的还有蒋馨山先生,蒋是郭的师兄,太极拳一同学于程海亭,在天津有许多弟子。此拳由杨露掸到郭铸山,脉络清晰,共三代、五传。这套太极拳与流行的杨式套路不同,许多动作和手法甚至迥异。由于传统观念,当时对此拳十分保守,不轻易示人或传人。郭先生学此拳之经过是,当14岁时突患下肢风瘫症,不能下床,致下肢肌肉萎缩,程海亭见其求医无效,遂将此套功拳授于郭。这是程首次传授太极拳。当时练八卦掌者不教太极,练太极者不教八卦掌,名派门户之见甚深,唯形意和八卦门关系好,此系李存义这一代形意拳家,十分礼敬董老先生并尊之为师之故,这种良好的关系一直延续到现在。郭先生初练卧功,继练坐功,不久即可下床,以后渐至庭院,公园中锻炼。风雨不辍,持之以恒,历练两个春秋,身体恢复正常,功拳己至上乘。先生在学习时,海亭再三叮嘱“不要轻易示人”,可见当时对此套拳术之珍视。本拳由于传代少,而且都是武术家之间相传,形、势变动可能性小些,故较好地保存了原拳的面貌。海亭与郭、蒋先生均长于八卦掌,经常在一起研究这套太极拳,就把八卦掌之某些特点,融汇在太极拳中,使八卦太极拳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如走梢节(上肢运动以指带腕,以腕带肘,以肘带肩);进退步讲究节节贯串;每式都有起落、开合、鼓荡;运动讲求节律,要求程序化,即八走八不走(走前不走后,走后不走前,走左不走右,走右不走左,走上不走下,走下不走上,走头不走足,走足不走头),以上是练拳要求,济南地区弟子都保持了以上特点。1956年经山东省体委分管武术的孙文斌老师介绍,笔者得以拜师郭铸山先生。之前我已有5年习练太极拳的历史,期间也曾向孙文斌老师学习,故也属带艺拜师。截至此时,郭先生及之前的先辈,均将这套拳称之为“太极拳”,而我学习后体会到该拳具有八卦掌的某些内容和练功方法,只称太极拳已不全面,故于1957年提出改名八卦太极拳的议向,意为“八卦门练的太极拳”。又恐此名与历史上有重复,我又和同学们查阅了当时见到的资料,没有八卦太极拳名称之记述。于是在1958年,笔者征得郭铸山先生和众师兄的同意,将此套拳改名为“八卦太极拳”,这是济南地区实用“八卦太极拳”名称的开始,且迅速传至济南武术界,渐至全国和海外。各地武术运动会,常邀请济南八卦太极门运动员参加表演和比赛(详情可在网上查阅)。凡程门拳术,包括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开始均有“混元一气式”。凡开始无此式者,多为学者丢失,或不是程门的东西。因“混元一气”的观点有违于建国后流行的理念,郭先生遂将其称之为“起式”,而笔者则认为不妥,因该式即是拳式,又是功法,能调理许多慢性病,所以建议改为“调理式”,此称谓后来使用了数十年,现又改为“混元一气式”,但“调理式”的名称在济南还在运用。八卦太极拳怎样传至全国的,这与吴峻山、孙锡堃二先生有关。孙锡堃是程海亭弟子,程去世后,由郭先生教练,以后孙到南京教拳,弟子众多。吴在20年代在郭家住闲,从学于程海亭,并常与郭先生切磋。以后吴去南京国术馆任教,并任副教务长,将此拳传于学员,流散全国,以后吴迁徙昆明,在当地颇有影响,他的学生将八卦太极拳传至台湾和海外。本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不同意女婿夏国勋示人、传人,结果还是暗暗地传给了刘德宽。夏亦嘱刘不得外传,刘还是暗暗传给程海亭。海亭嘱郭与蒋,不得轻易传人。程除传给师弟外,还传给晚辈吴峻山、孙锡堃。自程去世后,外传的弟子渐宽,封闭不是办法,发展才是真道理。总之开始保守,三十年代渐开展。我的师兄辛学儒五十年代中期去哈尔滨出差,他拜访了刘德宽之子刘荫玉先生,刘先生说他不会这趟太极拳。可见本拳早期,长辈过分珍视,并保守不轻易外授的诺言(待续,下部分介绍郭铸山先生两趟八卦太极拳拳姿或名称)。作者简介:乔洪儒,武术八段。从医习武60余年,任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是济南市箸名老中医、山东省著名中医药专家。曾任山东省中医学会外科委员会副主任、济南市政协委员、民革济南市委副主任委员、济南市人大常委等。(续上期,上期介绍了郭铸山所传太极拳改名“八卦太极拳”的过程)笔者师承郭铸山(1899—1967)先生学练内功拳10年,知道一些不为外人知晓的轶事,今选与“八卦太极拳”有直接关系的数则介绍于下。1、八卦门练的太极拳,不轻易传人:郭铸山早年有吸鸦片的习惯,当时政府强制戒烟,一时身体痛苦,体力、精神大伤。于是每日晨练藉以改善体质。每晨去公园,遇一青年人热情扶助,郭颇感动,于是说我传给你一套太极拳以示感谢。然未练多长时间,为师兄程海亭看见,程斥责郭,令其停教。本太极拳推手,有引进落空和力拨千斤的式子和方法。一日郭在公园中与外门人推手,对方败了,他讲了败的所以然,被程海亭遇见,嘱郭可赢,但不能讲其中的道理。不能外传,必须坚守承诺。2、《武魂》2011年6期,何曙刚在“吴峻山传两趟八卦太极拳”一文中说董海川与杨露禅共同研究出八卦太极拳,这是没有根据的。当年听郭先生说董海川与杨露禅未见过面。郭铸山与八卦掌第二代传人张占魁、李存义等都很熟,李存义对董海川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都说董与杨未见过面。当时董不知道太极拳,杨也不了解八卦掌。通过中间人联系约定见面,以便交流武术心得。还未到约见的时间,杨因病于1872年去世了,因此董与杨的会见未成功。八卦与太极的结合是第三代人程海亭、蒋馨山、郭铸山他们研究编定的。尤以程海亭贡献为大。先学八卦掌再学八卦太极拳就比较容易,先学八卦太极拳再学八卦掌,就明白哪些动作是源于八卦掌的。太极与八卦的结合,在锻炼和实用上都有所提高。3、郭铸山介绍蒋馨山学的太极拳。郭与蒋是学八卦的师兄弟,蒋学得早,郭称蒋为师兄,都是程廷华的弟子。程海亭传郭铸山太极拳,程说他是第一次传太极拳。郭在年青时介绍蒋向李存义学形意拳、向程海亭学太极拳。蒋先生与天津市督办李景林是表兄弟,蒋曾任李景林属下军需处长。李景林精于武术,1929年出任南京国术馆副馆长。后与张之江馆长不合,李于1931年来济代理山东国术馆长,李聘郭铸山为该馆顾问。李在天津时即聘郭到家教子女学太极拳,李也跟着练,李很尊重郭铸山,李长于剑术,在济南时,李派车(那时汽车很稀少)接郭至国术馆对剑。二人剑术旗鼓相当,相互敬佩。4、郭铸山同意学生改拳:为了丰富八卦太极拳的内容,我把几个坤式拳的姿势引入乾式八卦太极拳中,我又改了两个姿势,请郭先生看,他说没关系,很好。郭先生一向重视拳术的练法和气势,对姿势的高低、大小、从不计较。他还说不要怕变,拳术都是人编出来的。他非常赞成拳论上讲的,“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扑鼠之猫”,所以他强调练拳不在形势在气势。他与程海亭、蒋馨山两位,经常聚会,研究将某些八卦掌的特点,融汇在太极拳中,即成为现在的八卦太极拳。为什么有乾式、坤式两趟拳,当时也未问其究竟,因此现在就难以解说了。下面介绍郭铸山先生两趟八卦太极拳拳姿或名称。128式乾式八卦太极拳(1)预备式(2)调理式(3)起式(4)通背式(5)青蛇出洞(6)斜飞式(7)提手指南(8)揽雀尾(9)云龙献爪(10)斜飞式(11)提手上式(12)白鹤亮翅(13)摘星换斗(14)腾空拗步(右)(15)左手挥琵琶(16)右拨云瞻日(17)腾空拗步(18)右手挥琵琶(19)左拨云瞻日(20)腾空拗步(左右)(21)扳拦捶(22)如封似闭(23)提手上式(24)白鹤亮翅(25)摘星换斗(26)腾空拗步(27)回身腾空拗步(28)揽雀尾(29)云龙献爪(30)七星八步(31)手托琵琶(32)黄莺落架(33)肘底看捶(34)倒撵猴(5个)(35)抱虎归山(36)斜飞式(37)提手上式(38)白鹤亮翅(39)摘星换斗(40)腾空拗步(41)海底针(42)扇通背(43)小手挥琵琶(44)搂肘打掌(45)回身双掩肘(46)挫捶(47)上步扳捶(48)穿梁肘(49)揽雀尾(50)十字单鞭(51)云开手(4个)(52)单鞭(53)高探马(右)(54)蹬脚(右)(55)高探马(56)蹬脚(左)(57)扣步蹬脚(58)腾空拗步(2个)(59)腾空降翅(60)独立降翅(61)双翅展飞(62)指地捶(63)磨盘肘(64)指裆捶(65)推撵二起脚(66)退步扑面掌(67)打虎式(左)(68)分脚(右)(69)打虎式(右)(70)上步掩肘(71)上步吸肘(72)揣肚捶(73)双风贯耳(74)左蹬脚(75)扣步蹬脚(76)腾空拗步(77)扳拦捶(78)如封似闭(79)双撞锤(80)左右展翅(81)脱身换影(82)簸箕式(83)展翅抱膝(84)腾空拗步(85)燕子戏水(86)捋绳式(左右)(87)青龙探爪(88)野马分鬓(4个)(89)青龙探爪(90)玉女穿梭(91)十字单鞭(92)云捋手(4个)(93)单鞭下式(94)金鸡独立(95)金鸡点头(96)倒撵猴(6)(97)扣步回身挥琵琶(98)反碾掌(99)斜飞式(100)提手上式(101)白鹤亮翅(102)摘星换斗(103)腾空拗步(104)海底寻珍(105)扇通背(106)反背捶(107)问心捶(108)云叠手(4个)(109)三掩肘(110)转身摆莲(111)弯弓射雁(112)进步栽捶(113)盖马捶(114)犀牛望月(115)卧虎听风(116)云捋指(117)单鞭下式(118)上步七星(119)退步跨虎(120)转身内摆莲(121)弯弓射雁(122)落步栽捶(123)上步盖马捶(124)翻掩肘(125)揉球式(126)十字手(127)收式(128)调理式。118式坤式八卦太极拳(1)预备式(2)调理式(3)起式(4)太极抱球(5)提手上式(6)懒扎衣(7)回身托琵琶(8)回身揽雀尾(9)云龙献爪(10)斜飞式(11)提手上式(12)白鹤亮翅(13)摘星换斗(14)左腾空拗步(15)左喜鹊蹬枝(16)右手挥琵琶(17)右手抱琵琶(18)左右腾空拗步(19)右喜鹊蹬枝(20)右手挥琵琶(21)左手抱琵琶(22)左右腾空拗步(23)扳拦捶(24)如封似闭(25)转身白鹤亮翅(26)摘星换斗(27)左右腾空拗步(28)回身腾空拗步(29)揽雀尾(30)云龙献爪(31)七星八步(32)手托琵琶(33)黄莺落架(34)肘底看捶(35)倒撵猴(36)回身托琵琶(37)反碾式(38)斜飞式(39)提手上式(40)白鹤亮翅(41)摘星换斗(42)腾空拗步(43)海底寻珍(44)扇通背(45)反背捶(46)上步问心捶(47)开云手(48)单鞭(49)右高探马(50)右蹬脚(51)左高探马(52)左蹬脚(53)转身蹬脚(54)腾空拗步(55)双翅展飞(56)进步指裆捶(57)回身掩肘打掌(58)进步捋(59)蹬枝抹眉(60)退步十字分掌(61)左打虎式(62)右分脚(63)右打虎式(64)上步掩肘(65)上步吸肘(66)揣肚捶(67)双峰贯耳(68)右蹬脚(69)扣步左蹬脚(70)腾空拗步(71)扳拦捶(72)如封似闭(73)左右展翅(74)侧身换影(75)簸箕式(76)展翅抱膝(77)腾空拗步(78)燕子戏水(79)左右捋绳式(80)青龙探爪(81)野马分鬃(82)青龙探爪(83)玉女穿梭(84)侧身射雁(85)捋云手(86)单鞭下式(87)左右金鸡独立(88)金鸡点头(89)倒撵猴(90)翻身托琵琶(91)反碾式(92)斜飞式(93)提手上式(94)白鹤亮翅(95)腾空拗步(96)海底寻珍(97)扇通背(98)反背捶(99)上步问心捶(100)云叠手(101)三掩肘(102)翻身摆莲脚(103)弯弓射雁(104)上步栽捶(105)上步盖马捶(106)犀牛望月(107)卧虎听风(108)云捋指(109)单鞭下式(110)上步七星(111)退步跨虎(112)转身内摆莲(113)弯弓射虎(114)上步栽捶(115)上步盖马捶(116)回身搓捻掌(117)十字手(118)调理式。关于八卦太极拳的姿势名称及式数,不一定与原传式名、式数相合。询问郭先生,他说拳谱都丢了,有的式名记得也不准确,部分甚至忘了。我和同学们成立了一个八卦太极拳研究组进行整理,凡有名的式子保留,无名的动作取名补上。过去式子内容多,一式可改为两式,结果组成了两个64式,即128式。全称128式乾式八卦太极拳,但一般简称八卦太极拳。坤式八卦太极拳,系传给女弟子的,但女学生少,然都愿学习一般八卦太极拳。坤拳的特点,架式小巧,用法简捷。为了使八卦太极拳内容丰富、姿势变化多,即将坤式不同的姿式吸收到普通八卦太极拳中。如小揽雀尾、提手上式、白鹤亮翅、手挥琵琶、云手、倒撵猴等,都是乾坤两种练法,如云手三个,有三种形势,倒撵猴有走阳走阴之分,手挥琵琶有大小之别,学习者兴趣盎然,喜于练习。济南地区现在传承的太极拳,实际上是乾坤结合的太极拳。以往乾式、坤式分别练,从我学习后我感觉结合起来好,以后都赞成这种练法。但这种结合仅是部分的,八卦太极拳的整体结构没有变。当前存在的问题,凡济南地区以外的八卦太极练习者,对该拳前述之特点、要求,有些淡化或部分丢失,当然外地的学者不一定承认这一点,如果一比较既可看得出来。八卦太极拳每式可单练,内容多(乾式128式、坤式118式),姿势复杂,不仅富于技击原理,又可强壮身体,预防疾病。八卦太极拳中的大揽雀尾、大白鹤亮翅、燕子戏水、玉女穿梭等,都是本拳特有的。如大揽雀尾的捧式有大、中、小之别;步法有定、活、跃步之分;挤有腕挤、肘挤、肩挤、胯挤的不同,一式包括数十个动作。各家推手次序都是捧挤捋按,练拳是捧捋挤按。八卦太极拳四手和推手相符,次序是捧挤捋按,练拳与推手相同。作者简介:乔洪儒,武术八段。从医习武60余年,任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是济南市名老中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曾任山东省中医学会外科委员会副主任、济南市政协委员、民革济南市委副主任委员、济南市人大常委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