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柴云龙:每一个习武的人都是幸运的

武术流派 2017-03-23

传递希望的“火炬”

韩峰:在广州亚运会上,作为火炬手的您,曾在传递过程中不忘展示中华武术,并高喊亚运加油!中国加油!由此看来,您对武术有很深的情结。 当您拿下了诸多荣誉后,对“太极拳”三字又增进了哪些理解与感悟?

柴云龙: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每一个习武的人,最后能练到太极拳这个项目都是非常幸运的。对太极的理解,我觉得其实和做人做事是一样的。太极讲究的是一个方圆,一个度。而做人做事更多的实际上也是一个"度",这就是我在练习太极拳之后,包括现在生活当中最大的感触。人要行的正,走得直,做什么事情要相对的把握住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

说到火炬手,记得是2010年的11月6号,亚运会在我国举办。这是全国人民乃至亚洲人民都在关注的一个活动。当时的火炬传递是现场直播,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武术、了解武术、学习武术,加之心情非常激动,然后就高喊出:“亚运加油!中国加油!”。

一勤天下无难事

韩峰:2010年您被评为"2010度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获此殊荣,你个人是如何看待这份荣誉的?你认为荣誉的背后又让您对未来从新肩负起了哪些使命?

柴云龙:当时在北体学生中,能够获此殊荣的我是第一个;而在武术人中,之前也没有人获得过这样的殊荣。可以获此殊荣,这离不开组织、领导、老师们对我的辛勤培养;荣誉的背后一定离不开付出。从大学开始,本科4年我都没回过家。无论是周末,还是寒暑假,每天我都会坚持训练,从未间断过。就是想逼着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成长、成才。就这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长久的坚持、努力、付出。从赛场上获得运动成绩,到后期能在全国龙头体育院校(北体)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中,代表学校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我们逐渐被社会认可,然后开始参加国际访问与文化交流,来展示太极拳。无论何时何地,一心想着可以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与无数武术人携手去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因人而异 量体裁衣

韩峰:初学者在练习太极拳时,很容易犯一些常规错误。比如像“如封似闭”或“揽雀尾"....最常见的错误是什么?要注意那几点?

柴云龙:目前我教学不仅仅局限在动作上,换句话说我会根据受众群体来量身定做。受众群体主要分为三类:中老年人、年轻人、青少年。如果是中老年人,那他毫无疑问,一定是以健身、养生为主,这个时候基本上动作、形势,只是一个辅助,重要的是我会教给他如何调节气息,比如说太极讲究“呼吸”——鼻腔腹式呼吸,要求“深、长、细、匀”。在这过程中,教给他如何调节气息,配合上升为吸,降为呼,开为吸,合为呼,和动作过程以自然呼吸为主,动作结束伴随着呼气。这三种太极拳的动作形势的呼吸规律,与刚才我说的“深、长、细、匀”鼻腔腹式呼吸相结合,就能达到非常好的健身效果。远远比他学会一套太极拳去练,去做,走这种形式主义要强很多。

第二种就是年轻人。就比如说年轻的女性,这个时候可能更多的还是想的是如何去调节气息,让身形、气质,及身体循环更好一点。这个时候切入点仍然是呼吸,不同的是在教她太极的过程当中,需要更多的选用一些伸拉型的动作。(比如说分脚、单鞭下式,)在肌肉被伸拉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在塑造形体。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在做这个动作过程中,要教会她如何调节气息。因为我们都知道广大女性的生理周期,会导致气血虚寒、手脚冰凉等这些症状,通过呼吸调整和气息的不断循环,可以带动周身新陈代谢,促进气血,使身心更加健康。

第三种是青少年。相信很多关注青少年体质的朋友的都会注意到,现在“小胖墩”、“眼睛娃”、“豆芽菜”,这三种体征特征,在青少年里面越来越普遍,而且比例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共性原因是心肺功能极差。跑完400米之后,你会发现小孩气喘吁吁,甚至说有的时候都跑不下来。那问题出现在哪里呢?缺乏体育锻炼。而这种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又是一种艺术,需要根据孩子相应的兴趣,选择相应的项目。如果家长想让孩子从事传统文化太极拳,或者是武术其它项目,我一定会先了解这个孩子的去向,看他是一个活泼爱动的,还是一个比较偏文静的。如果活泼爱动的毫无疑问教他武术其它套路,这么来说的话你叫他如何来用这些招式找到兴趣点,他就感兴趣了。如果他是比较偏静的,你教他太极,教他如何调节气息,同时这个过程当中,用一些简单的升降、开合、和旋转动作,教会他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的让他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太极拳。因为不可太复杂,小孩子的悟性和理解他还达不到那个程度,你只能由浅至深的慢慢循序渐进,导入式的教学。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用太极拳滋养身心

韩峰:结合当今国民体质下降,健康问题也日益引起重视的这一现状,能否谈一下您的想法呢?

柴云龙:因为这几年我接触的企业、机关、政府单位比较多一些,作为太极拳教练一直在给他们普及、宣传太极拳的益处。在教授过程中,我发现目前急需关注的就是“健康”二字,进而思考如何不断提高人们的防身意识和健身意识。比如说中老年人,到了这个年龄你说他们还图什么?其实什么不图了,健康最重要。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教他们如何调节气息,尤其是近几年,我在国家机关单位,通过不断总结,为他们创编了一套国家机关办公室太极健身操。在教学初期,我把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式,以及陈式一些螺旋缠绕缠丝节、套用呼吸来兼并掌握作为教学内容,但效果不怎么显著。这一系列复杂的动作结构,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一套简单而有效有效的健身操才是最佳选择。后来就针对这个群体创编了这个国家机关办公室太极拳健身操。最直接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对久坐办公室的人来说,颈、肩、腰是一种通病。这种伸拉、旋转、螺旋缠绕缓解颈肩腰效果非常好,然后从此,我便开始把这个健身操,给他们机关,尤其针对中老年人不断的推广。

再来看青少年这块儿,也是近两年,从2013年我退役之后,刚好北体成立一系列中小学生扶持的计划,就是定点扶持的单位。就像霍营小学,刚好有这么个机会,学校领导带着我普及,然后根据青少年的情况,创编了这套中小学生太极健身操。动作简单,配的是“男儿当自强”这个背景音乐,然后让小孩感兴趣,里面也有一些攻防实战的一些技击动作,但主要就是一些调节气息。刚才我也介绍了小胖墩、眼睛娃、豆芽菜体征特征,然后心肺功能极差,我们不能把心肺功能这个锻炼抛开之后,单独让他们练足、篮、排啊,这个可能性小,因为你不知道现在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体质,练不好会出问题。所以为了避免这样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最保守的就是从他的心肺功能,调节气息开始锻炼,所以就给他们编了一个中小学生健身操;这个太极健身操主要是12个动作,比较简单。在一些小学里面也实行了一下,还不错,当然都是义务的给他们做。

习武防身 未雨绸缪

韩峰:目前社会上的女性自我防范意识差,女性侵害问题层出不穷,针对此问题,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柴云龙:现在我在中华女子学院任教当老师,因为中华女子学院全部都是女孩,刚才给您介绍了现在我们年轻的女性,白领、女大学生最缺的是怎么?自我防范意识。一旦遇到突发状况,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甚至说这种安全事件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防身意识,所以根据这个群体的特殊需要,我现在在女院编排了一套女子太极拳。首先从中华女子学院的女生开始实行,我们学校领导是非常支持的,在北校区现在已经开始推广了,一千多人参与到其中。因为确确实实这套女子太极拳一共是十八个动作,最初的前四个动作,升、降、开、合和螺旋,就是旋转配合着,升为吸、降为呼、开为吸、合为呼,然后动作过程当中就是旋转。以自然呼吸为主,这个时候伴随着吸气,动作结束伴随着呼气,套用的每一个动作,按照呼吸去结合。用气息带动你的动作,然后第五个动作开始,进、退、固、盼、定,也就是我们太极拳里面的十三式,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四个方向加上中定,再把八法,就刚才说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融进去。因为每一个方法它都是一个技击的方法,还有实战过程中,抓肩、顶膝、横撞。人体最硬的关节是肘关节,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出肘关节的作用。在遇到突发状况中,女孩子她没有多大力道,但是肘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套太极拳编排好以后教给大家,是让大家掌握住健身的一种方法,让大家掌握住遇到突发状况的一些实战的运用。一旦我们遇到,绝对脑子里面不能是空的什么都不会用,我们要会运用,我们要学会怎么样快速的解脱、逃跑,这是目的。所以现在这套女子太极拳在我们学校陆续开始普及,也是希望广大的年轻女性,不光是我们的女大学生,白领阶层,多加重视自身体质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

多元化推广武术

韩峰:在传播武术文化的过程中,您自己有哪些推广新思路、新方法?

柴云龙:我觉得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它的博大精深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言传身教。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武术教授也应紧随时代步伐。首先可以通过线上课程教学与线下实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给武术学习者一种全新的体验模式;通过教育机构、体育产业、微信、自媒体等平台把武术课程线上化,让人们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同时,如何更好地把武术精华推广传播的更远、更快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我认为在企业、政府、机关单位、学校等地把武术精华变成课程,进行课程普及和书本推广,多方面、多渠道传播,可以让大众更充分的体会到武术的魅力和功效。

人物简介

柴云龙:国际健将、世界冠军、浙商慈善大使、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名誉环保形象大使、中国环保公益形象大使、冠军体育人公益基金会冠军委员会副主任、体育明星艺动教育公益基金公益大使、公益文化节公益明星、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火炬手、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大运会男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冠军等国内外28枚金牌获得者。多次随国家领导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使者”,出国访问及演出。在多个国家机关单位担任太极拳培训教练。现为中华女子学院教师。被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舞蹈学院及中国地质大学外聘为校外指导教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