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沧——剑胆琴心 侠义书生

武术流派 2016-10-20

功夫资讯网讯 笔者有幸与昌沧老师相识,对老人家的传奇故事、生活智慧由衷的敬佩!

昌老是一位高龄“青年”,93岁的他经常受邀出席国内外各大活动,精力充沛。他热情而儒雅,平易而随和,睿智而幽默,让人倍感亲切的同时、又不失趣味。虽已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妙语连珠。每次前去拜访,他都早早地洗好水果,一进门就让我们尝个鲜;道别时,他又亲自送下楼下,目送我们远去。用昌老的话说:“这是规矩。”几十年来无论是谁前来拜访,他都是这么做得。

昌老在家中 谈新闻写作(摄影 凡尘)

跌宕人生路

昌老一生跌宕起伏,经历坎坷。1924年11月,昌沧出生于湖北汉江边上一个并不富裕的书香门第。自14岁起,因日本军侵,武汉失守后流亡异乡,在江西吉安国立第十三中学高中毕业后,于 l946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法律系。历尽苦难,当时,日本已投降,上海俨然成了美国人的天下,美国大兵肆无忌惮满街窜,这激起了广大青年学生们的愤慨,昌沧在学校地下党组织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到“反内战、反饥饿”和“争民主、反迫害”等进步学运之中,并秘密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及上海地下保安队。l948年1月在上海参加地下革命工作,后来加入共青团。l949年夏,调中央团校第二期学习。l950年毕业后,调新华社团中央分社、《中国青年》杂志社任编辑、记者,并进入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在北京大学进修中国古典文学等。l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发送到了黑龙江的乌苏里江畔接受改造。此后的二十年里,昌沧先在农场被监督劳动,第一批摘帽后调《农垦报 》社任记者,又到“八一”农垦大学,旋调小学任教员,后又调工厂参加生产管理,期间又下放到农村插队落户三年,直到l979年才被彻底平反。几经周折才回到北京,后到人民体育出版社工作。

昌老谈新闻的“五字诀”

筹创《中华武术》 获众武术名家支持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受中国武术协会及人民体育出版社委派,昌沧参加筹创并主持《中华武术》杂志的出版工作。

昌老回忆到,1982年11月5日,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大礼堂举行。会议前夕,《中华武术》创刊号被送到了每位出席大会的代表手中。昌沧敏锐地觉察出,这是一次极好地学习与熟悉武术的机会,经过与大会的协商,昌沧举行了就如何办好《中华武术》杂志的小型座谈会,邀请温敬铭、张文广、何福生、沙国政、蔡龙云、李天骥、马贤达、陈盛甫、习云太和安天荣等武术行家献计献策。

座谈会开始,昌沧站起来严肃地说:“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尊敬的老师!”随即向大家深深地三鞠躬。“对武术来说,我是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可以说是个‘临时工’,如有行家来接办,我就马上让贤。”话刚讲到这儿,就被温敬铭老师接了过去,他说:“就武术来说,我拥护你这门外汉来办!因外行处理问题比较客观,没有门户之见。即便出点毛病,大伙也会原谅,‘他不懂 !’或说‘他不了解情况’,不大会闹出大矛盾来。所以我认为你能办好《中华武术》。”

习云太老师接过话茬说:“我同意温老师刚才的意见,略作些补充。假如你是习练或研究某二拳种,你在刊登本拳种及处理有关纠纷时,即便你处理的再正确,背后也难免有人议论,‘他们是一个门派的,当然要偏袒一些,照顾一些嘛!’我想,这一点,在你今后的实践中,就会逐步体会到的。”

马贤达老师直点头。他说:“外行办这个刊物,的确比较超脱。武术有一百多个拳种,拳种内又有许多门派,其间可复杂了!你协调得好,突出了‘中华’,你认定‘天下武术是一家’,你就红火;如协调得不好,突出了哪个拳种或‘门派’,你就是其他拳种或门派的‘大冤家、死对头’,你就得引火自焚了。我相信你们能够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相信《中华武术》将会办成我们的‘良师益友’!”

李天骥老师激动地说:“老昌,你大胆地闯吧!只要你们需要,我相信在座的或不在座的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都会是你们的后盾,都会支持、帮助你们的。有些同志将要返回各地,你们可以加强通信联系;需要我的时候,可以随时联系。”

昌老曾担任《中华武术》杂志首任主编

呼唤武术发展的科学精神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少林寺》的热播,武术热遍及大江南北。然而社会上对武术的认识不尽相同,旧社会把武术视为“下九流”的行业,当时也有这种残余的认识;还有人觉得武术 有暴力倾向,打打杀杀,难登大雅之堂;还有的领导竞说“武术有什么魅力,不就是拳打脚踢那两下”吗!

针对这些形形色色的看法,昌沧深入民间进行采访,对武术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定位。连续采写了4篇文章,题为《魅力颂》。通过老百姓的切身体会,从多种角度来展现武术的魅力。

昌沧在河南采访后写到“中原习武者众,武寿星亦多,许多生活在战乱年代的武术老师,也都活到了80岁以上,用事实来说明武术的健身作用;在江西井冈山采访时,昌沧以生动的史实,讴歌武术融人工农红军的军事训练中,极大地增强了与敌人拼搏的本领,展示了武术的技击作用。昌老说到,在《中华武术》举办的征文中,许多读者是那样的热爱武术,苦练武功,令我感动得奋笔疾书,盛赞武术在中国百姓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就在武术热兴起的同时,全国各地的武校应运而生。当时号称有“万所”,在校学生有十万人。毕业之后,他们或升人高校,或进入专业队,或从事安保,或担任影视演员等等。武术馆校已成为普及、推广武术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成为社会培养有武术特长人材的摇篮。然而武术馆校的发展参差不一,良莠不齐,如何办好武校(馆),使学生真正成为“文武兼备、德艺双馨”的有用之材,这个大课题摆在了昌沧的面前。

昌老《走三江》

为此,昌沧经常下武校(馆)进行采访和调查研究,通过大量事实证明:一个武校能否在社会上站住脚,受家长和学生们欢迎,不抓文化学习是不行的。我曾在山东调研,发现一条街上,一所武校崛起,另一所武校倒闭,缘起一重文,一轻文。我就此深入调研,写出数篇专文,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刊发了《一所以文为主的武校》,反映强烈,以警示武校同行。当今时代, 科技发达,竞争日益激烈,只凭“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一介武夫,是很难有大作为的。

在昌沧看来,“武术是富有精髓的哲理,与其他优秀传统或现代文化,有着血缘的内涵,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难以领略武术精髓,更难攀武术技理的高峰”。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昌沧写出了《我国武术馆校生存和发展要过“六关”》的专文,即“方向关——育人目标,两口关——生源和出路;安全关——人命攸关;文化关——以文为主;管理关——遵循科学;经营关——以副养武”。以指导武术馆校逐步规范,越办越好。

随着武术热的降温,武术馆校的日子很不好过,不少都被迫停办了。昌沧向武术领导机构呼吁,大力扶持社会武术的发展,积极扶持步履维艰的武术馆校,组织一些调查研究,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等,让武术馆校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其次,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坚持评选“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和“优秀武术辅导站”活动,提高民间武术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武术活动更普遍的开展。

昌老出席活动 并讲话

老骥伏枥 乐当“空中飞人”

已是耄耋之年的昌老,为了武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仍在不遗余力地奔走、疾呼,非常关心武术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凡是了解昌沧的人都知道,武术能否进人中小学校,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 ”,一有机会他便大声疾呼。在《听李铁映谈话有感》一文中,他写到:“我深感武术走向世界,国内是基础。必须更加深入广泛地把武术运动开展起来,这中间的重要环节是要让武术走进 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他还说:“作为一个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武术已纳入全国大、中、小学校的体育课程,并写进了教学大纲。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所限,还有待很好地落实。”后来 他在《挟泰山以超北海乎?》等文章中,又多次呼吁武术应实实在在地进入各级学校,并指出,这“是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中落实的一个重要体现”。

昌老书法

为了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他还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并就武术教材的编写、师资的培训、课程的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每次采访青少年武术比赛,他都要借题发挥,呼吁人 们重视武术进入学校的问题。比如在《喜看共青团抓武术活动》一文中,他写到:“青少年行思敏捷,最少保守,精力最旺盛,又富有求索精神,因此,我认为,只有青少年才是武术事业最 好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在谈话中,昌老一再强调,武术不失为我国的一种“国宝”,应在人民群众中进一步提倡。其普及和发展,也不能仅囿于“体育项目”内,应重新定位。让我炎黄子孙都能很好地得以继承和 弘扬,应堂而皇之地走进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且应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一样受到重视,纳入教学大纲,列入教学计划,排课施教。如果这样,我相信若 干年后,我国人民肯定懂武会武术,不仅平民百姓会武术,从士兵到将军,以至国家总理和国家主席,也都会武术。正是“喝了黄河长江水,都会两下拳脚加腿。”也像外国人理解的那样, “中国人,功夫!功夫!”的。我想那该有多好啊。

2013年武术三十年颁奖盛典 昌老获终身成就奖(时任中国武协主席高小军为其颁奖)

昌老虽已93岁高龄,仍坚持写作、编辑和书法等工作;常外出参加社会活动,乐当“空中飞人”,且热心公益事业,曾把亲笔书法进行义拍,多年来,和老伴通过退休金,资助了多为大学生上学。好人好事,在昌老的人生中,出现的太多太多......现今的他,隔三差五仍以骑自行车代步。人见人羡,人见人劝。自奉16字箴言:“身体要动,脑子要用 ,粗茶淡饭,遇事坦然。”

昌老就是这样一位剑胆琴心,古道热肠的侠义书生,也祝愿昌老健康快乐、松鹤延年,用如橼之笔再著不朽文章!

人物简介

昌沧,中共党员。著名编审。《中华武术》杂志首任主编,中国武术学会常务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武术研究院特邀编审。首届"中华武林百杰·武术宣传贡献奖",武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贡献(新闻出版)津贴";2004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为表彰其老有所为,特授予他"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