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秦、汉、三国时期的武术

武术流派 2012-10-05

功夫资讯网讯(记者:逝风)

一、秦汉时期的历史环境

该阶段系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秦统一六国后,为维持国家统一和专制皇权,采取收缴天下兵器,在民间实行禁武的举措,阻碍了武术的发展,但秦王朝二世而亡,因而对武术的消极影响并不太大。

汉朝由于受到北方匈奴的侵扰,因此十分重视武备和军事训练,甚至“兵民合一”、“劳逸结合”,全民的尚武之风盛极一时。由于作战形式的需要,刀开始取代剑在军中的地位。

三国时期,刀已经成为军队中最主要的短兵器。而随着剑向民间的流传,使得剑术在非军事用途上更为发达,并且刀剑之术以及相扑、角抵活动开始东传日本。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与武术有关的理论著述,真正具有武术文化意味的、并作为对习武者行为规范的“武德”要求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有所记述,其对武术发展成熟的意义非同寻常。

《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手搏》6篇、《剑道》38篇。还有不少武术项目被吸收到当时兴衰的“百戏”中去,使得武术朝着表演方向发展。

二、角抵的发展

1、先秦时期,晋国命为“角力”,显示力量的方式。搏斗、角力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最早先秦时期角抵活动记录。

2、秦代:更名为“角抵”:一种徒手竞技,主要以摔法和体力来进行较量。其功能主要用于娱乐。由于历史原因,禁武的秦朝广泛的流传,进入宫廷,就成为统治者的享乐的手段。角抵又有表演功能,“角抵”一时成为武术的代名词。

学术是武术的基础,这一指导思想,在秦代已经形成。《汉书.艺文志》有“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力攻守之胜者也”这里把习手足放在首位,可看出对学术的作用很重要。从出土的秦代木梳上的漆画看二人摔搏,还有做判定输赢,是散打形式的摔拿比赛。这也是角抵内容之一。

3、汉代:刘邦建在汉朝之初,曾经一度禁止角抵。到了汉武帝刘彻,由于他的喜欢喝提倡,角抵又开始盛行。汉代把包括杂技、舞蹈、魔术、角抵等技击活动统称为百戏。由于角抵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角抵被称为“角抵戏”。汉代是国家盛行时代,已有规模宏大的武术比赛活动。三百多人参加角抵活动,说明已有专门场地表演武术。“角抵”内容较为广泛,徒手的,持械的,古籍中当时的将军邓晨“空手入白刃”。

4、三国:出现女子摔角。正式用“相扑”之名。

三、三国志中的故事

曹丕论剑()竿蔗为杖)《典论》

三英战吕布

关公的青龙偃月刀

张飞的丈八蛇矛

“武艺”词汇出现

“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

《三国志.刘封传》

四、器械的发展(剑的演变与刀的出现)

1、剑:我国古代一种地位和权利的象征,非常尊贵。

汉代的剑术发展有这样几个特点:

a、剑术成为一门专门学问。这时,不仅佩剑之风仍然盛行,而且精于剑术的人很多,特别是文人学士。

b、剑术研究有了初步的理论性总结和概括。

c、如项庄、项伯的“剑舞”不是一般的武舞,有一定的程度可供人观赏、又可致人于死命的武技。成为剑术套路的雏形。

d、出现了竞技形式的对抗性斗剑。例如曹丕与邓晨的赛剑。

弱点:剑的重量较轻,容易折断,只能击刺不能大力砍杀,面对身穿盔甲的敌人,剑的威力(杀伤力)受到限制。剑由此退出军事舞台地位,被刀取代。

2、刀:汉代的冶金术有很大发展,百炼钢出现了。武器的长度比秦朝有很大提高。东汉起,刀取代了剑,成为整个封建时代最普及的兵器。

3、a、佩刀的制度和佩剑的一样严密。东汉时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装饰都有明确规定,谁也不许逾越。有些诸侯不惜花费重金,延请名师,耗用几年甚至几十年功夫,炼制宝刀,出现一批堪称稀世珍品的宝刀。

b、秦汉三国时期,钢刀的数量增加,制作质量越来越高。刘备造刀5000把,孙权造刀1万把,刀已当之为愧成为主要兵器之一。

五、其他武术器械的发展

长刀:(大刀)一种长柄大刀,多与马战使用。汉代以后,各朝代均有不同风格的长刀。三国时期有偃月刀,唐代有陌刀;宋代有笔刀、掉刀、凤嘴刀、眉尖刀、戳刀、屈力等;明代有勾镰刀等,其结构有刀头、刀身、刀柄等三部分组成。基本用法有劈、砍、云、抹等。使用和演练时威风凛凛,气势雄伟,为大将军所用。

六、汉代武术著作及理论

1、《兵技巧》总述有13家,199篇,大多为射法。

2、《兵技巧》内容:a、距今最早的武术专著,汉代武术已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内容。b、同一武术项目形成不同武术流派。c、拳与器械已基本形成,是武术的重要内容。

七、秦汉三国时期武术发展的三大特点

1、武术著作大量出现;

2、武术形成为初期流派;

3、刀渐而取代剑的军事舞台的地位,剑移至非军事用途并继续发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