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后脑”的六大招式 擂台四种情况最易受伤

武术流派 2012-01-25

在MMA比赛中,是禁止对人体的后脑和脊椎进行击打的。对手不管是误击还是有意击打这一部位时,场上裁判都会及时制止,或给予严厉的惩罚。但是,选手在比赛中也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后脑,哪怕是纯无意的行为,比如对手在打出一记摆拳后,为了躲避而把自己的后脑亮在对方的攻击路线上,从而被对手的重拳击中,都有可能产生极严重的后果。

后脑,头部最脆弱处

后脑部位的小脑、脑干和延髓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因为没有坚硬骨骼的保护,很容易受外界冲击力的影响,从而使神经受损,形成脑震荡甚至造成更严重的脑损伤。比如,足球运动员可以用前额冲顶高速飞行的足球,前额可以承受重拳击打而不至被击晕,而高速飞行的足球一旦撞击在后脑,则可以轻易将人击倒。在各类颅脑损伤病例中,前额部遭暴力打击,颅内血肿极少能够形成,而后脑遭暴力打击,颅内血肿的比率却很高。

易引起大脑移位

脑枕部是指后脑枕骨上下这一部位,这一区域如果受到暴力打击,常常造成致命的后果。较强的暴力打击在脑枕部,头颅内损伤并不一定都在被击打的部位,而常常是前额的脑膜上,造成严重的颅内冲伤损伤,并使大脑在颅腔内发生急剧的移位,造成大脑的严重损伤。

危险的椎动脉

颈后枕下三角区是指颈后发际线以上、枕骨以下,颅、颈交界的部位。在这一部位上,头、颈之间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斜坡,枕骨斜坡上的肌肉在皮下围成了一个三角,因此,这一部位被称为枕下三角区。经络之上的“风府穴”、“天柱穴”和“藏血穴”都在这一区域内。这些穴位早在古代就被民间视为要害穴位。

颈后的枕下三角区内有两条重要的动脉血管:椎动脉和枕动脉。颈后枕下三角区遭击打时,可以切断椎动脉,引起严重的大出血,而由于椎动脉损伤后失血迅猛,又难于止血,因此很容易造成死亡事件。

打击颈后三角区或,还很容易造成颈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神经引起四肢麻痹、高位截瘫等非常严重的伤害。

可直接引起死亡

颈后有深浅两层肌肉及项韧带的保护,一般的击打不易伤害到骨质。然而以手掌外侧和拳外侧猛力击打颈后颅、颈交界处,却可以直接伤害到脑干,使人立即昏迷,或因脑干、延髓功能的损害导致呼吸、心跳骤停而立即死亡。

这些情况下,请注意保护后脑

1.倒地时

倒地时一定不要头部着地!要用后背先着地,并缩头保护后脑。不要小看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在国内曾发生过武校运动员由于不慎跌落拳台,后脑先着地摔在地板上,顿时脑浆迸裂的惨剧。

2.对手的摆拳

在对手拳击的进攻中,摆拳最容易伤及后脑。当对手打出摆拳时,躲闪起来有可能出现偏差而被对手击中。上官鹏飞的不幸就与此相关。

3.对手的高踢腿

像“战警”米尔克那样的高鞭腿本身具备很强的攻击力,而且攻击范围比较广,很容易伤及后脑。更重要的是,从角度上来说,高鞭腿是从侧面进攻的,也特别容易扫到后脑。

4.搂抱时对手的拳击

当两人搂抱时对手的摆拳或者高鞭腿刚好赶到,也容易伤及后脑。

保护后脑的六大招式

背部着地倒地时一定要用后背先着地,并缩头保护后脑,必要时做翻滚缓冲动作。格挡拳手的标准保护动作能很好地保护住包括后脑在内的整个头部。对手打出摆拳时,拳手的手臂会做出格挡,两个手就是两扇门,御敌于门外。

撤步加正踢当对手的高踢腿或对手的摆拳力量非常大的情况下,拳手利用脚步后撤拉开距离,后撤的同时用双手护住自己头部。此时如果加上一个正踢,将是很好的进攻机会。

直拳迎击摆拳当对手打出一记摆拳的时候,用直拳进行迎击,是很好的进攻机会,也是用主动进攻化解危机的手段。由于直拳的速度比摆拳的速度更快,所以在对手的摆拳打出以后,要看准时机,一边做出格挡动作,一边以直拳迎击。

正蹬腿迎击摆拳当对手打出摆拳的时候,可同时进行正蹬腿攻击对手腹部,同时不要忘了两手的护头动作。

撤出搂抱状态当双方搂抱时,对手也可能击打你的头部,这时如裁判尚未进行制止,拳手应迅速摆脱撤出,同时用一记正蹬腿作防守。

来源:《功夫与搏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