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两次科考失败

武术流派 2012-05-23

1873年,嗣父袁保庆染霍乱去世,这对于少年袁世凯是巨大的打击。次年,袁世凯的堂叔袁保恒将袁世凯和他三哥世廉送往北京,交由另一个堂叔父、内阁侍读袁保龄管教。在后者督促下,袁世凯走上科途,不过屡试不第,索性投笔从戎。

□端木赐香(历史学者)

世凯到北京就读后,袁保龄对他作了初步观察,在致袁世凯亲生父亲袁保中的信中概括说:“资分并不高,而浮动非常”。保龄管教很严,成效也大,事后给保恒汇报说:世凯可堪造就,文章尚不入门,但“竟是中上美才”了。期间,袁保中去世,为让他备战科考,保龄以世凯已经出嗣给保庆为由,不许他回家奔丧,只安排世廉回家。世凯虽没有回家,但出于父子天性,哀恸泣血,咽喉溃烂。估计是这次哀恸留下了病根,以至于在他以后的家书中经常可以看到,他给二姐袁让汇报因盼家信呕血喉疼、犯吐血症十余日等语句,并嘱二姐“不可禀于母亲大人,免得老亲挂念”。

1875年,袁保恒奉召进京为官,也可以直接督责世凯读书了。这可苦了世凯,两个叔叔盯着,不苦读也不行。1876年,袁世凯回老家参加陈州童生试,失败。考场失意,婚场得意。科考失败之后,袁世凯走向了婚姻,娶妻于氏。

短暂的婚期过后,1877年初春,袁世凯重上北京赶考,结果再次失利。1879年,袁世凯的姑丈、道员张向宸办理河南省赈捐,委托袁世凯分办陈州捐务。由于他集款独钜,之前袁保恒在河南赈灾时也捐了一笔款项,所以张向宸就合并款项,给袁世凯弄到一个“中书科中书”的官衔。清制规定,由捐纳而得官者,亦必须先捐监生作为出身。所以袁世凯的监生,当是在此时捐得。官衔虽是虚的,但监生资格则是实的,可以跳过童子试直接参加乡试了。也就是在此年秋天,袁世凯第二次走向考场,第二次失败,气得他把过去的诗词文章付之一炬,曰:“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20岁的小伙能有这气度,人生精彩一笔。可惜历史学家们不是对其讽刺奚落,就是直接骂“大草包”。从古至今失败在考场的人多了,何况明清时的科举制已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大弊病,对于任何落榜生我们至少应该给予人道的同情吧。

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