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志方谈太极养生技击秘要

武术流派 2011-03-16

功夫资讯网讯 2011年3月16日,杨式太极拳秘传“老六路”传人惠志方老师做客功夫资讯网,讲述了自己的习拳经历及心得体悟。

惠志方老师,北京市人,自幼喜爱武术,青年时代在首都钢铁厂工作期间,有一位姓严的同事,练习“醉鬼张三门”武术,经常在厂内向他的一位师叔讨教武术。惠志方从他们的谈话中对武术,尤其是醉鬼张三门武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醉鬼张三门”武术由民国期间武术名家张长桢先生传承,张长桢,字寿亭,在家诸兄弟中排行第三,绰号“醉鬼张三”。“醉鬼张三门”武术为张长桢先生从本门老师继承所得,系由明末张氏、赵氏、马氏三位明朝将领隐退后合创而成,称为“普通把式”;此外,张长桢先生还广学其他流派武艺,如少林派的腿法与肘法,藏传密宗的内功,道家的轻功,以及其他器械流派的刀法、枪法、鞭法等,自成体系。张家功夫注重内功、外功的功力训练,非常吃功夫,历来秘授,外人难得一见。惠志方从严姓同事处听到了张长桢先生及其传人的精湛武功的传说,了解到穿掌通力功、胡噜墙等一些独特的功法,对“醉鬼张三门”武功非常向往。

机缘所至,后来,惠志方结识李新民老师,李老师是醉鬼张三门传人,学自贾振才老师,贾振才老师的师父就是张长桢的亲传弟子许言增。从此,惠老师开始系统学习醉鬼张三门武功。李新民老师的师父是崇焕文老师,崇老师擅长武当张氏太极拳,技击功夫出众,有“震崇文”的美誉,该拳法是民国期间大兴武术社王有田老师所传,王老师学自北京白云观,张氏太极是道门秘传拳法,与如今外界流传的太极拳相比,风格十分突出,盘架多低势,技击上也有独到之处。 惠老师有缘习得两种秘传优秀拳法,倍加珍惜,刻苦研练,功力日增。

一个偶然的机会,惠老师结识了杨式太极拳秘传“老六路”传人李和生老师。他敬佩李老师的人品、学识和功夫,拜在李老师门下,系统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杨式太极拳由一代宗师杨禄禅创立,杨禄禅传子杨班侯、杨健侯。杨健侯在浦贝勒府教拳时,传贝勒府总管汪崇禄。汪崇禄的儿子汪永泉也同时随杨健侯学拳,因辈分关系,汪永泉拜在杨健侯三子杨澄甫门下,也得到过杨澄甫的哥哥杨少侯的指点。汪永泉是少有的同时得到杨家两代三人亲传的弟子,功力深厚,他所承传的“老六路”拳法,风格独特,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拳法。汪永泉的名弟子有朱怀元、孙德善等人。李和生先生得朱怀元亲传,系统掌握“老六路”理法。惠志方随李和生练习“老六路”后,深感自己的功夫又上了一个台阶。

惠志方老师多年精习杨式“老六路”太极拳,在拳理、拳法上有很深的体悟。他曾是一名中医,对于中医理论和人体科学也有较深研究,这有助于他理解拳术的体用之道。惠老师认为“老六路”太极拳在养生、技击、修持心性各方面颇有妙处。修炼方法系统完善。首先要练腰,武谚云“形意手,八卦步,太极腰”,可见太极拳对腰的重视。这个“腰”指的不是西医解剖学上的“腰”,而是中医理论中的“腰”,也就是肾脏所对应的肌肉部分,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足自然身体健。练习时要以腰带手,并且要用思维意识控制腰的运动,绝不仅仅是腰部肌肉本身在动;其次,要练气,也就是练习丹田之气,丹田在脐下气海穴,练气同样要靠意念引导,使气血在身体自然运行,中医理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周身气血运行流畅,百病不生:第三是练意,其实这三步功夫都离不开意识的引导,到了第三步纯练意,已达到了高级境界。太极拳以意行气,以意导形是非常显著的特点。

“松”是太极拳练习的关键,盘架子一定要放松,不仅肢体要松,精神上也要松。但是“松”不等于“软”。惠老师把“松”比喻成一团棉花,抻开后会发现其中的空隙;“软”则比喻为一根皮筋,中间没有空隙。太极拳习练者千万不能把松和软混为一谈。

惠老师认为太极拳具有特有的健身、养生、修身的作用。目前人们尤其是西方人多从事一些无氧健身运动,无氧运动作用交感神经,耗氧量大,会使心跳加速、精神紧张;太极拳是在松柔的状态下练习,身心放松,可以说是一种“负交感神经运动”,吸氧量大,改变微循环,对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精神时常处于紧张状态,通过太极拳的习练,可以有效放松、调整身心。

右脑主管形象思维,习练太极拳还能有效开发右脑,提高记忆力,提高平衡能力。习练太极拳的老年人很少会摔倒,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看似软绵绵、慢悠悠的太极拳是否只能健身,不能技击呢?惠老师回答了这个问题,太极拳的技击功效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上,太极拳的名声就是杨禄禅、杨班侯、杨健侯父子等人凭借超强的技击实力打出来的,赢得了“杨无敌”的美誉。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外柔内刚,外圆内方。可以在柔化之中瞬间爆发超强的劲力,正所谓“如绵里裹铁”。自己很放松,但放到别人身上,对方会感到沉重难当。正如歌诀所言“掤劲作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是顶头悬。开合一定间,任彼千斤力,飘浮亦不难。”太极拳“浑身无处不太极”,“处处皆是手”讲究“后发先至”,遵循“敌不动,我不动,敌微动,我先动”的原则。

惠老师认为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传承至今是历代心血的结晶,武术来自民间,也应该造福于民间,过去武术界的“保守”陋习应该摒弃。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公开传授以往秘不外传的拳术,很多学生学过之后身体和精神都和从前相比产生了质的飞跃。愿更多的人走上习武之路,并从中受益!

杨式太极拳秘传“老六路”传人惠志方 (摄影/刘忠喜)

惠志方老师做客功夫资讯网 (摄影/刘忠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