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瑶拳:瑶族发展史的“活化石”

武术流派 2010-03-02

株洲网讯(刘珠昱) 近日,市群艺馆传来消息,炎陵县龙渣乡传承千年的瑶拳已被列为我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炎陵瑶拳主要分布在炎陵县龙渣瑶族乡境内。民间传载,瑶拳为瑶民所崇奉的祖先盘瓠所创。

瑶族迁徙民间文献 《过山榜》记载,瑶族的先民们,为寻求生存,在采集、狩猎、觅食、抵抗毒蛇猛兽以及反抗阶级压迫的斗争中,除拳打脚踢外,还利用树枝、棍棒、石块、竹剑等作武器来防身自卫和猎取食物。这些初始自卫手段,虽粗糙而低级,但却孕育出瑶拳武术文化的萌芽。历经千百年的发展,瑶族先民不仅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梯田稻作山耕文化,也造就了闻名于世的武术文化——瑶拳。

康熙元年 (1662年),郴州瑶官赵成隆带领一批会使瑶拳,且武功过人的部下平定炎陵县 (原酃县)兵乱后,被清廷封为酃县瑶总。

当地瑶民介绍,瑶拳属瑶族特有的一种拳术。由于瑶族居住在汉人居多的环境中,为了保护自己民族的切身利益,一般情况下瑶拳不轻易示人,外姓人氏更是知之甚少。虽然练拳、学拳的人不少,可真要把拳术学好的人不多。勇猛、剽悍是瑶拳的主要特点,在拳击的套路上,踢、打、摔、拿,跌扑滚翻,闪展腾挪,配以发力时深沉短促有力的声音,充分展示出一种节奏美、技击美、力量美。

在龙渣瑶族乡龙渣村,15岁的瑶族少年钟铮就对瑶拳有着很深的感悟,他师承舅舅赵启良,目前已学会瑶拳的基本套路。他演示的瑶拳讲究精、气、神,动作统一协调,招式明快,保持矮桩的姿态。

据了解,炎陵瑶拳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龙渣瑶族学校已多次派人深入民间,拜访精通瑶拳的老拳师,供学校普及。目前,该县正通过开展 “盘王节”、民俗风情表演等活动,扶持老拳师和传承人,促进瑶拳的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